几个月前,我的朋友、著名新生态歌者宁可在她的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视频,惊讶于她的家乡湖南邵东发现了“新大陆”——磐石岩天坑,她被自己所不知道的家乡奇观震撼了。我点开视频观看,天地间一股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天坑四周峭壁高悬,坑谷深邃,顶部有天然观景台,坑底有天然岩洞,因为人迹罕至,元气淋漓,大自然的奇观蕴藏的威力从来如此。

宁可说,尽管天坑亿万年前就像一只大鸟栖身在她家乡的丛林中,从来就没有遥远过,也没有飞远过,但是她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存在,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可见,我们对自己的家乡的认识还是有限的。我们的家乡很可能隐藏着许许多多我们从未知晓的事物,比如惊心动魄的风景,又比如感天动地的往事。我们看到的都是有限的,还有很多东西我们是看不到的。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世间沧桑,实际上,我们举手投足之间错过的风景数不胜数,每一个地方,深入探测下去,都可能是堂奥迭出。

宁可转发磐石天坑视频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的家乡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的棉花天坑。为自己所不知道的家乡奇观,我同样感到震惊。

森林天坑里面是什么(在棉花天坑想到了什么)(1)

鸟瞰棉花天坑。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棉花天坑度假区供图

这里说的棉花不是指植物棉花,而是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的一个地名,在我的印象中,它是个偏僻的峒场,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地方。人们讲到“四把棉花峒”时,语气带着一丝清寒。所以这个名字在家乡的版图中几乎无声无息地存在着,处在被遗忘的边缘,当“棉花”这个名字再一次跃入我的视野时,它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个带有惊讶、惊喜、惊耸特质的旅游胜地。一晃眼,这个贫困荒僻的代名词,霎时变得丰盈美丽。那一朵山中硕大的棉花轻轻腾起,像美丽的云朵,刷亮了世人的眼睛。

随着棉花天坑这个喀斯特岩溶地貌神奇景观被发现和旅游开发,棉花这个地名不再是记忆中的贫穷、落后、孤独,被遗忘、被同情,而是象征着一道骄傲靓丽的风景线,一个令人神驰的、带有惊险刺激探秘寻奥性质的世界奇观,成为我心中越来越渴望亲近的地方。并且,我能从各种图片和口碑中感受到它的日新月异。看到巨大天坑千丈峭壁之上的悬崖酒店,我能深切地觉察到,我已经被一种力量深深吸引。过去那样的险绝之境只有猿猱才能攀援,只有神仙才能自由往来雅集,而现在,它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可能实现的现实!

宁可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她天性属于山野,芬芳的草木、万物笙籁是她的语言,也因此她自称山女。她一开嗓总是先声夺人,如淙淙流水,如飞鹤叫云,非常有穿透力,她的歌声既有大自然的清澈灵动,又有抑制不住的生命欢喜。有人说她的歌是泥土和白云的结合,非常准确。她的歌一方面具有白云的纯粹、飘逸和高远,另一方面又具有大地的生机勃勃、露珠的晶莹、草木的芳馨,我一直都很喜欢听。你能从她的歌声里感受到很多风景,白云飞渡,万木生长,鲜花盛开。歌声里面的世界,让我迷醉。当我告诉宁可,家乡的棉花天坑我也只是耳闻,还没有机会到过。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宁可告诉我,她到过棉花天坑。

我知道棉花天坑有一个天坑大剧场,这对一个歌者来说无疑是充满诱惑的。因此我第一个反应,宁可一定是应邀到那里参加演出活动,并且在那里高歌一曲。我能想象她的声音在天坑四周的悬崖峭壁间回荡,唤醒了沉睡千年的苔藓和崖壁上寂寞的岁月时光。

我还是忍不住好奇地问这个异乡的歌者,是怎样的因缘让她去到我的家乡,游览棉花天坑?她告诉我,她一家人从南宁开车回湖南老家,路过了罗城地界。看到路边棉花天坑的广告牌子,她心生好奇,带着爸妈弟妹按图索骥找到棉花天坑。

森林天坑里面是什么(在棉花天坑想到了什么)(2)

游人走在玻璃栈道上。蒙增师 摄

宁可找到了棉花天坑,完全是她自然天生的那种对异样事物保持敏锐触觉和好奇的天性发挥了作用。她在回家路上,不慌不忙,悠然探访心仪自然景观的作派,跟许多对路边的景致不闻不问匆忙赶路者多么不一样。这种自在潇洒的心态也决定了她对艺术的追求:听从内心的声音,探索不一样的境界。

宁可说当时的棉花天坑还在建设中,悬崖酒店、长生洞景区都还在建设中,那个天坑剧场刚刚建好,她还站在那个舞台上,喊了几嗓子。她告诉我,天坑上下都有建筑,非常美,走上玻璃栈道感受了惊险刺激。

不光宁可,到过棉花天坑的其他朋友也会给我打电话,表达他们内心的震撼和惊喜。于是,寻找一个机缘到棉花天坑去看一看的愿望变得越发强烈起来。后来在南宁接触到棉花天坑度假区的老总吴泰昌,我感到与棉花天坑的距离更近了。

每次在老乡的饭局上见到他,他都释放热情的邀约。而且,我发现,他到哪,语言里都带着棉花天坑,带着他的悬崖酒店,带着他对仫佬山乡的热爱,以及对整个景区那种由衷的自信。有一次,为了一个中草药研究基地落户棉花天坑度假区,他还带来了满山遍野草本药材的芬芳。

森林天坑里面是什么(在棉花天坑想到了什么)(3)

棉花天坑。蒙增师 摄

2022年元旦小长假,我们几个要好的文友终于下定决心告别城市的喧嚣,相约前往棉花天坑走走,去感受山野的风,去探索天坑世界的究竟,去体验悬崖旅馆的神妙。元旦那天,我们一行数人驱车300多公里来到罗城四把镇的棉花天坑,尽管之前已经通过网络和朋友的讲述对棉花天坑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内心勾画了天坑的图卷,但当浩大宏敞、峭壁高悬、幽邃深谧的棉花天坑横陈于前时,我仍然按捺不住内心的雀跃。

我想起《红楼梦》里面的一句话“当日地陷东南”,想象惊心动魄的地陷发生之时,这里天崩地裂,山摇地动,电闪雷鸣,虎啸猿啼的情景。《淮南子·天文训》有这样的记录:“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里说的“地不满东南”即是“地陷东南”。在我的想象里,棉花天坑最初的形成也许是与神话世界里的一场殊死争战和雷霆怒火有关。是不是这场导致“天柱折、地维绝”的“不周山之战”呢?年代久远,无法查考。况且神话世界本来就混茫飘渺,寄宿在人类的想象和意念的悬崖之上。

到了棉花天坑,我们在悬崖酒店下榻甫定。满以为稍事休息之后吴总就会带领我们到天坑探秘,去阅读他已经做足的自下而上,全面立体开发的“悬崖文章”,没想到吴总说,先去游览长生洞吧。那是他在天坑附近开发的另一处景区。

长生洞在棉花天坑的东北面,两处相距1.2公里。洞口立着一只铜铸的凤凰。凤凰是仫佬族的图腾,显然,这个洞的开发是希望与仫佬族文化相结合,试图从仫佬族神话中寻到灵感。

森林天坑里面是什么(在棉花天坑想到了什么)(4)

长生洞景区内的钟乳石奇景。何述强 摄

走进长生洞,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巨大的钟乳柱。我游览过很多岩洞,这么大的钟乳柱我还是首次见到,像一座巨大的石钟,更像一座宝山。由于洞顶有水滴沥,历经亿万斯年,才凝成这么一座宝山。仔细察看,这座滴水用魔力造就的宝山上呈现万千物象,宝幢珠蔓,琼树缨络,华严宝藏里的珍宝几乎无所不有。只可惜游览时间匆忙了点,若能盘桓终日,细细揣摩,应该会悟到更多的东西。宝山背后有一个隐秘的洞,洞里有浅浅的水,只见一条石龙盘踞其中,鳞甲隐现。洞口坐着一只天然形成的石狮。

越到洞的深处,境界越大,一个宽敞的洞厅,可以容纳上万人。一路上钟乳石可谓琳琅满目,如狮如龙,如虎如象,更多的却如叫不出名字的上古时代的奇禽异兽。在经过一片琼楼玉殿般奇妙的石柱林时,我们发现了一支巨笔,命名为“仫佬族神笔”,颇为切合“三尖罗城”之“笔头尖”蕴意。走过神笔,吴总引领我们来到一个巨大的石棺前,那石棺像一截千年万年的古木化石,横置在洞里,上面有一道裂痕,吴总说,凤凰就是从这里飞出来的,获得涅槃长生。

出了洞,果然看到对面的岭上有一座小小的山峰,分明就是一只凤凰。

在长生洞和棉花天坑之间,有一个叫深洞的小村子,住户不多。房子按照传统样式建设,色彩也与环境和谐,整洁干净。听说还是个示范村。这个村原来住户就不多,后来搬走了一部分,随着旅游的开发,天坑火起来了,带动了地方的发展。吴总介绍说,有九户人家重新搬回来建房居住。可见,旅游能够让一个地方温暖起来,唤醒人们重新认识这片土地的价值,找回自己的家园,重建家园。这就是旅游产业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们在深洞村吃了一碗豆腐花,咬了一块用小米做的米花饼,清香爽口的山里美味让我们忘记了一路的困乏。

森林天坑里面是什么(在棉花天坑想到了什么)(5)

棉花天坑一角。何述强 摄

一行人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走向棉花天坑的底部,道路两旁生长很多野生植物,野生芭蕉的叶子直可遮天蔽日,老虎芋的叶子硕大得有点离谱,它们适合潮湿的环境。吴总告诉我们,他到乐业天坑考察之后十分兴奋,下定决心开发棉花天坑。因为乐业天坑游客只能在上面看,下不去。而棉花天坑,游客既可以在上面欣赏壮美大千的景象,又可以走下去探秘坑中天地的隐微。吴总引领我们感受坑中的各种隐微后,我们沿着另一条道路向石壁上攀援,慢慢就走上玻璃栈道,进入石壁上的鸟巢,行走在越来越险绝的悬崖峭壁上,举目照遥空,不禁感叹:“谁将鬼斧无量力,凿破鸿茫半壁天!”着实体验了一番惊险刺激。在精心构筑的崖壁鸟巢中小憩,遥想当年有巢氏居住在树上的风光生活。有巢氏在树上搭窝棚居住是为了躲避猛兽的袭击,是出于生存考虑,而我们,坐在崖壁上的鸟巢里却是为了体验异样的惊险和快乐。现代旅游,已经把人迹延伸在古人不可能企及的地方和高度。

杜甫在诗中说:“古来无人境,今代横戈矛。“他这两句诗是对战争的描述。那些古来没有人烟的地方突然有了人,热闹起来,原因是爆发了战争。在过去没有人迹的地方,那些戈与矛,纷纷亮相,在一起决战、厮杀。旷野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我想,这样的热闹是杜甫不愿意看到的,也会让他惊恐不安,不寒而栗。这些情况在古代的战争中经常会出现。那么,能够让“古来无人境”突然热闹起来的,应该有两样事物:一个是战争,一个是旅游。这是我目前想到的。旅游和战争都能够使荒无人烟的地方突然变得热闹,但是因为战争而引发的热闹是短暂的、残酷的,而因为旅游而变成的热闹,往往是持久、温馨的。通过战争产生的那些热闹,很快就会沉寂,化为烟云往事,成为山野中被埋没的记忆。但是旅游的开发,是文化的开发,它会使一个地方真正地发生改变,说不定还会开启一个地方崭新的文明旅程。

我所钦佩的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当初驻锡江西云居山的时候,那个地方已经是荒无人烟。但他盖了一间茅草屋居住了下来,一个月后,一百多人寻迹而来。这些人开荒种地,伐木盖房,不到两年时间,来的人越来越多,云居山就成了一个繁荣的小镇。可见,善念与心力,文化和道德,它们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改变一个地方,让一个地方从荒芜走向繁华,并且获得了长久的生机。

这些,是我在棉花天坑所想到的。

(作者简介:何述强,仫佬族,广西罗城人,散文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西散文学会会长、鲁迅文学院第九期高研班学员。出版有城市传记《山梦为城》、民族文化随笔《凤兮仫佬》、散文集《隔岸灯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