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机百科】“大数据杀熟”到底是什么原理?
小编曾经听过这么个笑话,有个网友朋友的亲人去世了,网友没法到场,只好在某宝上订了一个花圈送去,后来,这位网友在打开购物网站时,这些网站齐刷刷的都在给他推送花圈的信息。
这就是大数据的力量,不光是购物网站,现在很多搜索网站、视频网站,也都会记录分析你的爱好,然后给你推荐相似的内容。这看似是一个人性化的服务,大家也感觉互联网越来越懂自己了。但是近期,在线差旅、交通出行、在线票务、视频网站、网络购物等诸多网络平台企业纷纷被曝出可能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购买同样的产品或服务,老客户反而要比新客户花钱更多。虽然,有平台表示“价差可能由于日期、支付方式、供应商等的不同而导致”;有平台回应“不允许价格歧视,价格不会因人、设备、手机系统不同而不同”。这些回应貌似有理有据,但是咱们消费者看到的却并不是这样。很多消费者都曾遭遇过“杀熟”行为。
大数据杀熟就是通过运用大数据对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进行采集,分析总结然后运用数据的不对等性进行对商品价格的调整。特别是一些忠实的用户进行一些价格上面的调高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大数据杀熟主要通过三个步骤实现。第一,对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进行采集。这一步在大数据时代简直是易如反掌,因为我们在平台的每一条消费记录甚至是浏览记录都会被作为数据存储。第二,结合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对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确定用户所需要的是哪一些商品。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互联网越来越懂自己的原因。第三,对这些商品进行隐秘性价格调整,因为生活中我们的信息是非常不对等的,即使平台调整了价格,我们很多时候是发现不了的,即使发现了,我们也会更多的认为只是平台的等级制度不同而已。
“杀熟”从来不是伴随互联网而生的新事物,这种事情在线下也很常见。以到餐厅吃饭为例,你若常去某家餐饮店就餐,与店主、伙计熟悉后,反而会出现点完菜呼叫下单,服务员却迟迟不来;结账时想要个折扣,往往也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店主清楚,你已习惯了来此就餐,服务随意些也没关系。反观招待新客,为了给客人留下个好印象,店里从上到下格外殷勤,不敢怠慢。
在“互联网 ”消费环境中,“杀熟”发生更频繁、实现更容易,其背后是电商“千人千面”的销售技术在起推手作用。平台方会根据搜集到的用户个人资料、购买习惯等行为信息,通过大数据模型建立用户画像,然后根据画像给不同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服务和定价,实行区别化的价格销售策略。说到底,用户相当于被大数据算法给“算计”了,消费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正当合法权益也受到侵害。
无论线上线下,“杀熟”其实是“店大欺客”的一种表现。这个“大”,要么是“体量大”,仗着在行业中占据的市场支配地位,产生“奈何不了我”的盲目自信;要么是“架子大”,认为“用户忠诚度”足够高,导致该有的服务开始缩水。当然大数据杀熟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商业模式,如果被曝光,那么平台也是会受到很大的名誉损害的。所以还是忠告一些平台,千万不要把用户和消费者当傻子了,商人诚信为本,一个不诚信的商家是走不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