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Gout)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痛风发作与体内尿酸浓度有关,会在关节腔等处形成尿酸盐沉积,进而引发急性关节疼痛。

源头治痛风远离肾损伤(男子痛风性肾病伴肾损伤)(1)

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

痛风患者常出现痛风石,在患者耳廓、关节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周围皮下可见。尤其是四肢形成的痛风石,不仅严重影响肢体外形,甚至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神经压迫、皮肤破溃、窦道经久不愈,有的患者须通过手术治疗。

痛风性肾病简称痛风肾,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病变。可见于各种年龄,但男性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多见于绝经期后,男女之比为20∶1,不少患者有痛风家族史。临床表现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痛风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是一组由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血尿酸含量增高为特征的疾病。本病起病隐匿或急骤,病程长,尚不能根治。痛风肾损害主要表现为痛风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路结石。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及肾间质沉积,并引起炎症反应,或尿酸结晶沉积在集合管、肾盂或输尿管,造成尿路阻塞,引起尿潴留而造成肾病。要防止尿酸结晶在肾脏沉积造成的肾损害,关键在于控制高尿酸血症。

临床治疗,除严格遵守痛风病人的膳食原则、增加饮水量、碱化尿液等措施之外,加强中医清热利尿、通淋消石,对消除因尿酸盐沉积引起的尿路阻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由于痛风病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慢性期强调用补法,长期加强对肝脾肾的调补,或养肝补肾,或温肾健脾,或健脾益气,增强肝脾肾的功能十分重要。同时配合使用有降低血尿酸作用的中药。

男子高尿酸控制不佳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经中医治疗后康复

患者xxx,男,50岁,居住在北京某社区。在7年前体检时发现尿酸高480umol/L,医生建议复查,复查的尿酸结果为500 umol/L,血肌酐也超标达到148 umol/L,B超检查结果显示肾结石。但是,在之前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出现过关节疼痛,也就是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并给予西药治疗,但是疗效一直不是很理想。

源头治痛风远离肾损伤(男子痛风性肾病伴肾损伤)(2)

在6年前,因为出现双下肢水肿,来到医院就医,被诊断为痛风性肾炎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给予中药治疗后效果良好,血尿酸、血肌酐都有显著的下降。在4年前,患者来医院复查,血尿酸升高到516 umol/L,血肌酐 130 umol/L,双下肢存在发沉,但是水肿并不明显,各关节也没有什么不舒服,但口干不欲饮,饭后容易腹胀,二便太欧,舌红苔黄腻。西医诊断为痛风性肾病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诊断为痹症、痛风病,中医辨证为浊瘀壅塞、脾肾亏虚。经过会诊,制定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西药改用非布司他 小苏打片,中医用利湿泄浊、健脾益肾的方剂调理,组方药:乌药、益智仁、萆薢、土茯苓(重用)、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制水蛭、海金沙、茯苓、川牛膝、怀牛膝、忍冬藤、陈皮、生黄芪等,连服30剂,水煎服用。

服用了中药方剂3个月后来医院复诊,服药后诸症显著改善,双下肢发沉基本消失,饭后腹胀也消失。检查血肌酐 102 umol/L,正常范围,尿酸 236 umol/L。效不更方,继续服用化湿泄浊、补肾通络的方剂,上方去海金沙、牛膝、忍冬藤、加菟丝子、巴戟天、鳖甲,强化方中的补肾填精功效,降尿酸药物继续服用。后随访1年,病情稳定,饮食、运动可以强化治疗效果,巩固疗效。

中医治疗痛风性肾病:治本以健脾补肾为主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中医认为,痛风性肾病患者,因为分清泌浊功能异常,而清浊混淆的现象贯穿疾病发病和进展的始终,浊瘀伤肾的基本病机也会贯穿痛风性肾病的疾病全过程。而且,浊邪、瘀血、热毒等诸邪,既是病理产物,也是病理基础,可加重疾病程度和加快疾病进展,耗伤正气,而机体正气越发耗损,邪气在体内蕴结就会越发严重,侵袭留恋,给治疗带来难度,难以快速起效,病程缠绵难愈。

中医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方剂,服药时间以一个月起,甚至连服好几个月,这都是基于实邪导致身体正虚。该患者的痛风,与急性期痛风性肾病不同,属于慢性期,在治疗上也要加以区分。急性期以实邪为主,而慢性期要针对核心病机,脾肾亏虚为本,浊瘀热毒壅塞为标。应用的方剂为萆薢分清饮合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

初诊时,患者邪痹阻比较明显,方剂用大剂量土茯苓、萆薢,海金沙、忍冬藤等增强祛湿降浊的功效,再合用熟地黄、山茱萸、乌药、益智仁等阴阳双补之药。二诊时,浊邪已去,改为补肾益精为主。方中去海金沙、牛膝、忍冬藤,加用味厚性温、质重气沉的熟地黄配伍山茱萸、菟丝子、鳖甲、巴戟天等强化补肾下元的药力,同时土茯苓、萆薢等化湿降浊的力道不减。

由于患者对于中药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好,坚持服药,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由此看出,痛风性肾病或肾结石的疾病,不一定非要经历痛风性关节炎这一时期,只要体内尿酸一直很高,就会直接导致尿酸性肾结石或肾病。这也给一些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敲响了警钟。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

痛风肾病患者哪些食物不能吃?

1、禁忌喝酒。痛风性肾病患者切忌喝酒。主要是摄入过多酒精,会生成更多的尿酸,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恢复。所以,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少喝酒,多喝水。

源头治痛风远离肾损伤(男子痛风性肾病伴肾损伤)(3)

2、少吃海鲜类的食物。患者尽量少吃海鲜类的食物。例如螃蟹、花甲、生蚝、田螺等,避免引起过敏,从而引发一些不良的情况,影响到病情。日常生活中,最好是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

3、控制饮食总量。在饮食上,尽量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要严格控制饮食的总热量。对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火锅、烧烤、麻辣烫等重口味的食物尽量少吃,最好是以清淡食物为主。

4、禁吃高嘌呤的食物。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以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肾、心、脑)、骨髓等含嘌呤量高,应尽量不吃;鱼虾类、菠菜、豆类、蘑菇、香菇、香蕈、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如果摄入过多就会诱导痛风的诱发,加重痛风性肾病的发展。

(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590字)

源头治痛风远离肾损伤(男子痛风性肾病伴肾损伤)(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