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运河神话传说(临清民间故事传说--白马墓的传说)(1)

白马墓的传说

临清有许多明清时期碑刻,在林林碑刻中,有一通特殊的墓碑,碑书“白马墓”三字,提起白马墓,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清平县(现临清)有一个石家集村,村里住着一对卖豆腐的夫妇,男的姓高,单字名升,妻子田氏,夫妻俩都是老实巴脚的庄稼人,靠卖豆腐度日,日子虽然清贫,倒也说得过去。

俩人都年近四十岁,膝下仍无一男半女,为此夫妇俩到处烧香许愿,祈求生子添福,直到快五十岁,老俩口才得一子,小名石头。老俩口晚年得子,把小石头视为掌上明珠,小子生得体格健壮,从小就饭量奇大,臂力过人,喜欢耍刀弄枪。

这石家集虽叫石家集,但高姓人最多,据说他们大多是北宋名将高怀德的后人,有着家传的武功,族中年轻人大都从小跟着长辈练过武,都会个“三招五式”的。族中功夫最高的,姓高名显,据说他一个就地十八滚就能“滚出”二里地以外,人称“就地十八滚显二爷”。他中过武举,能文能武,家境富裕,为人仗义,在这一代德高望重,颇负盛名。

小石头从小就爱看“显二爷”练拳,常常看得忘记回家吃饭。小石头生得虎头虎脑、聪慧,加上力气特大,“显二爷”凭经验一看便知石头是块练武的料,所以对小石头喜爱有加。不幸的是,小石头八岁时,高升夫妇因病相继去世,作为族中辈份最高的“显二爷”便收养了他。小石头特别懂事,又能吃苦,从此就跟着“显二爷”白天习文、夜间练武……

一晃十年过去,小石头已长成了一个浓眉大眼的棒小伙子。“显二爷”倾其毕生所学,传授给小石头,并给他起了大号叫高耀祖,耀祖的文才武功在方圆几十里地渐渐小有了名气。

乾隆二十四年,耀祖辞别恩师赴济南府参加乡试,高中榜首,成了武举人,被时任山东巡抚的徐绩看重,遂成为徐绩府中的幕僚,由于耀祖能征善战乾隆二十七年,耀祖已升为徐绩手下的管代(相当于营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阳谷县一带爆发了汪伦起义,义军陷寿张、据堂邑,攻城杀官,形势十分危急。乾隆皇帝大为震惊,急命山东巡抚徐绩绿营兵前往“剿捕”。徐绩遂令高耀祖率兵为先锋,追至东昌府,在柳林镇中了义军的埋伏,耀祖东挡西杀,身负重伤,不幸从马上栽了下来,千钧一发之际,耀祖座下白马长嘶一声,冲向围上来的义军,义军大惊,向后一撤,白马立即回头,用嘴叨着耀祖的腰带,当时,只见一道白光一闪,白马衔着耀祖冲出了重围,耀祖得以生还,被安置回济南疗伤……

由于徐绩连连失利,乾隆皇帝又派久谙军务的一品重臣大学士舒赫德前去镇压,经过几个月的激战,最后汪伦自焚于临清城碾子巷汪家大宅内,过后临清州又重新恢复了宁静。

汪伦起义被镇压后,乾隆皇帝龙心大悦,颁布诏书,所有参加过与汪伦作战的清军将士全部加官一级。耀祖在济南养好伤后,被派往临清任知州。耀祖因感念白马的救命之恩,从此不再让它随军出征,并派专人喂养,悉心照料。几年后,白马变老,双目也瞎了,一次白马趁喂养人不注意自己溜溜嗒嗒走出了南城门,不慎落井而死。

白马死后,高知州为感念白马的恩德,在州城南门东侧白马落井处,对白马进行了厚葬,并亲自书写碑名“白马墓”,故事和石墓传留至今。

(搜集整理:高海深)

来源:临清市文化馆临清市非遗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