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甄嬛传》第一集,就是后宫选秀。几个秀女站成一列,挨个进行“面试”。先是沈眉庄,被问到读过什么书时,她隐瞒了真实情况,只说读过《女责》《女训》,太后很是喜欢,但是比较遗憾,皇帝喜欢读过四书五经的女子,这是沈眉庄与皇帝的第一次“错过”,也预示了她后来的命运。到了甄嬛这里,被问到名字由来时,对答“嬛嬛一袅楚宫腰”。皇帝本来表情厌厌,待听到这句话终于正视眼前这个小小的秀女,并表情严肃道“不知担得起这个名字吗?抬起头来”,这句诗引起了皇上注意!殿选时,甄嬛说:“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 这句诗出自: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蔡伸

甄嬛传里的细节暗示(甄嬛传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1)

甄嬛传里的细节暗示(甄嬛传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2)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其一,该词的作者是个有故事的人。

词作者名曰蔡伸,他的爷爷是北宋著名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大政治家蔡襄,官位达到礼部侍郎,大学士,他为官正值清廉,所到之处,均做出了不凡的政绩。这样的出身代表了深厚的家学渊源,因此孙子蔡伸也是名士。政和五年,蔡伸高中进士,从此开启了他的官场生涯。同一批高中的人,还有名臣何栗,他后来官至尚书,中书侍郎,极力与朝廷内的奸臣做斗争,后金国攻破国都,何栗作为一个爱国人士兼国家栋梁,绝望于当时的政治,遂绝食而亡。也是政和五年,高中的还有秦桧,他是北宋史中臭名昭著的大臣,在日后也成了蔡伸最大的敌人。

若用简短的词句评价蔡伸一生,那么可以概括为:有着高洁的为官理想,却卷入党派之争,被奸臣打压,值得尊敬,也值得同情。

两宋之际,朝中存在着两股互相对抗的势力,一边是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他们主张向侵略者认错,边境撤军,放弃失地,甚至为了达到金国要求,陷害岳飞,以“莫须有”罪名,将其杀害。另一边则是忠心爱国的臣子与政治家。双方互相较量,水火不容。最终,秦桧以陷害的手段成功打压了一批重臣,蔡伸就在其列。

甄嬛传里的细节暗示(甄嬛传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3)

甄嬛传里的细节暗示(甄嬛传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4)

蔡伸的轨迹是先成为赵构幕僚,被委以重任,后来因为参与了对抗秦桧的一方,而被记恨,随便安了个罪名被罢免,放到地方管理一道馆,后又被起用。

这个节奏有没有很熟悉?是不是很像《甄嬛传》中甄嬛父亲甄远道的命运:先帮助雍正平定年羹尧,类似于“幕僚”,可是事后又流放宁古塔,最后被放出,重新启用,可是此时他的锐气已经被大大打压,一身是病。

所以这个情节的设计,一是让皇帝感到甄远道欣赏蔡伸,必然也是个忠贞之士,二是预示甄远道的命运,心甘情愿为皇帝办事,可是无奈卷进了权臣的斗争。

其二,这句词本身有着特殊的寓意。

所谓“嬛嬛一袅”,形容少女婀娜多姿的样子,极力表达美人的媚态。甄远道取名的用意也必然暗含了希望女儿出落的美丽动人。

所谓“楚宫腰”,则专指楚王好细腰这个典故。

但是注意了,这一整句话,并不是只表达甄远道希望女儿甄嬛成为国色天香的佳丽,事实上这也不符合他清奇的性格。因为“嬛嬛一袅”形容的是女子,而“楚宫腰”却是形容读书的男子!

所以雍正为什么在听到这句解释后说了一句“不知道你是不是担得起”?为何担不起?因为不知其“貌”是否可媲美嬛嬛一袅,其“才”可比肩楚国才子。

后来证明,甄嬛担的起,因为她一抬头,皇帝就懵了……

之前甄嬛表现出希望被撩牌子的心愿,却在关键时刻用一句诗吸引皇上注意,被泼茶水和近猫时表现的端庄大气,如若说怕表现不佳连累家人也就罢了,用一句形容女子美貌的诗来回话就说不通了。

说明甄嬛不是真的不想进宫,她甚至觉得进宫也没什么不好,可进可不进。

后来在梅园说“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句诗是写梅花的,意思是“北风如果能够理解道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轻易地摧残她。”

“容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轻易”的意思。

流潋紫小说《后宫 甄嬛传》 卷一 第十一章 倚梅雪夜 原文中写到:

我情不自禁走近两步,清冽的梅香似乎要把人的骨髓都要化到一片冰清玉洁。我喜爱得很,挑一枝花朵开得最盛的梅枝把小像挂上,顾不得满地冰雪放下风灯诚心跪下,心中默默祝祷:甄嬛一愿父母安康,兄妹平安;二只愿能在宫中平安一世,了此残生;想到此不由得心中黯然,想要不卷入宫中是非保全自身,这一生只得长病下去,在这深宫中埋葬此身,成为白头宫娥,连话说玄宗的往事也没有(1)。这第三愿想要“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更是痴心妄想,永无可期了。想到这,任凭我早已明白此身将要长埋宫中再不见天日,也不由得心中酸楚难言,长叹一声道:“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2)

1)出自“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形容宫中女子的凄凉岁月。(2)出自唐 崔道融《梅花》

电视剧和小说这段剧情是一样的, 甄嬛许下第三愿“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但觉是痴心妄想,永无可期了。想到这,长叹一声“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故此处甄嬛并无感叹容颜易变之意。甄嬛此时觉得此身将要长埋宫中再不见天日,酸楚难言,故借梅花喻自己,希望有解意之人,与之偕老。

这里的心愿既希望平安度日,又希望得一心人。这不就伏笔要出轨吗?进宫就是皇帝的女人,甄嬛的愿望不是与皇帝一心,而是遇到一心人!!

所以在皇帝冒充果郡王从后面抱住甄嬛腰,甄嬛惊呼抛开秋千那段就能解了。他们虽然言语并无不妥,却眼神暧昧,相约再聚此地~后因大雨皇帝睡过头来迟了未聚,连流朱都说不该去!可见甄嬛早想出轨。

以上可见,甄嬛表里不一,暧昧留备胎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