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读电影,专注好电影!

本文谢绝一切转载!!!

作者:方君读电影

特别提示:如未观影片者,无需往下看!

《无人区》这部影片定点在西北大荒漠——一个黄沙漫天,寸草不生,人迹罕至,燥热难耐的地方,这个广阔无垠的大沙漠里好像充满了自由,也是文明社会和法律约束无法触及到的地方,在这里,没有警察,没有法律,没有善恶,也没有人情,只有每个人对自身利益的渴望,这种渴望让这大荒漠里的人都不择手段,彻底丧失了人性——按照影片开场白来说,这更像一段关于动物的故事,这里有猴子,有马,有鹰,就是没有人。

在看《无人区》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压抑,前所未有的压抑。一次又次对人性的拷问,一段又一段暴力血腥的场面,还有那种身处绝境的无力感。

人与动物之间的超感人的电影(解析篇动物本能)(1)

宁浩的作品《无人区》,人们对它的直观印象就是血腥和暴力

该部影片国绕鹰集与钱展开,导演刻画了人们对于物质的贪婪追求,将时间,道德以及一切都进行利益化,在挑战道德底线的同时。引起了观众最为专注的思考。故事的起源在于一场车祸,而律师潘肖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将原本有罪的多布杰为他证明了他的“清白”,因为利益,潘肖一次次地放弃道德底线,律师的职位使得他可以随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甚至完全凌驾于法律之上。当多布杰被宣布无罪释放时,潘肖一心只想拿回属于他的钱,他被多布杰问到是否知道他是有意制造车祸时,潘肖只是轻蔑地摇了摇头,说那不在他的服务范围之内。此外,这场血腥的杀戮也有另一重原因,鹰隼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却被鹰贩子一次次捕杀与交易,鹰隼对于他们来说同样意味着物质,财富。而影片中,鹰贩子为了鹰隼却可以漠视人的生命。潘肖在夜巴黎的遭遇同样令人捧腹,但在逗笑的背后,反映出的也是人们对于金钱和利益的渴求,贪心的老板娘认钱不认人,黑心的加油点老板有着自己“捆绑营销”的经营策略。舞女娇娇的轻薄外表下却有着悲惨的命运,她因为贪图两万块钱的彩礼被卖到荒野般的无人区,让人在轻视之余引发了对她的同情,同样的,又一次使观众陷入有关物质的深思。

人与动物之间的超感人的电影(解析篇动物本能)(2)

除此之外,《无人区》同样有所彰显的是有关人性的探讨,并且是基于多个角度的,刻画了一起关于人性的转变,并在影片的最后突出这一重点,使其与兽性相对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于人性的认识。

影片开头讲述了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由猴子演变而来,并且具有了猴子身上所没有的本领与人性。

联系到电影中,漠视生命的多布杰与多次救人的潘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潘肖身上的人性光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从开始的利欲熏心变得有情有义,导演也对这种改变做出了特别的点明,潘肖刚到无人区最讨厌与动物接触,尤其是马,那时的他眼中只有利益,忘记了自己也是由一只猴子转变而来,到后来潘肖骑着马去救娇娇时,导演采用的仰拍镜头特意刻画出其身上人性的光辉和真善美。由此可以见的是导演对于情节安排的娴熟。当多布杰一次次的提出与潘肖交个朋友时,潘肖说出了他们并不是一类人,因为多布杰根本就不是人。的确如此,反映在多布杰身上的是一种人性的缺失,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兽性,已丧失良知的多布杰心狠手辣,正如同寓言故事中不会用火的猴子一样,而最终结果证明潘肖是对的,他和多布杰的不同在于他会用火。

人与动物之间的超感人的电影(解析篇动物本能)(3)

潘肖的无人区之旅有来无回,但他却感悟了其人生的价值,一次次地挽救了处于危险边缘的自己,导演正是通过潘肖刻画了其本身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在影片原有的格调上进行了开华,使观众有了更消晰的对自我所值的认知。

影片中,潘肖从只顾及利益,渴望上板纸头条的判师转变成救人英雄,当他在死亡的关头再次说出他可以上条头时,观众无疑完成了对他生命价值的主观切换。舞女娇娇在经历过生死磨难之后来到了潘肖妻子设立的舞蹈教室。于此同时她不但完成了对潘肖生命的救赎也完成了对自我生命价值的确立。原本吃素的潘肖在迫不得已下开始了吃肉的尝试,这同样是一种自我认识的转变。因此看来,宁浩无疑是成功的,他成功的给观众呈现出了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转变,同样也引起了观众对于自我价值的思考,对自我认识进行的充分挖掘

人与动物之间的超感人的电影(解析篇动物本能)(4)

那么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