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明在玉石上进行雕刻 记者刘玉乐 摄
还记得明代魏学洢《核舟记》里精致的微雕吗?在济南也有这样一位奇人,他能在半厘米长的发丝上刻下11个字,持200倍放大镜才能看清;在米粒大小的玉石上刻下一首唐诗,字迹工整……
从业余到专业苦练30多年
7日,王天明家客厅展示柜里摆满了他的微雕作品,各种玉石上刻着文字、画像。
王天明今年70岁,钻研微雕已30多年。退休前他是一名文字工作者,在山东教育印务中心从事宣传工作。业余时间,他喜欢挥毫泼墨,埋头书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微雕艺术,从此沉迷其中。
他用钢笔从写小字练起,技艺进步后往玉石上雕刻。由于自幼喜欢书画,工作后又干过4年钳工,他进步神速,为精进技艺,他带着作品找到了山东工艺书史研究所的高级画师杨瑞生。他看后,只说了一个“浅”字。“他是在说我的作品浅,我继续求教,临别他又说了一个‘练’字。”王天明说,在他的理解中,老先生是说他技术还不到家,还得再练,“现在我又多了层领会,就是还得练‘心’,练耐性。”此后,每天王天明都会埋头苦练。
一根头发丝上刻11个字
王天明的工作台就摆在客厅一角,上面摆放着各种刻刀、工具。其中一件刻刀与市面常见的自动铅笔无二,据介绍,这件工具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里面的铅芯换成了钢芯,钢头是王天明自己磨制的,“比发丝还细。”
谈及发丝,就不得不提起王天明的一件代表作。他从抽屉里掏出放置玉石的小盒,乍看并无特别之处。仔细观察才能看到,玉石上的“红线”里放着一根白发,隐约可见有黑色印记排列其中。借助200倍的放大镜才能清晰看到,发丝上竖排的“和平统一 天下为公 天明刻”11个字,下方还有个红色的印记,王天明说这是他的印章。
王天明说,发丝表面圆滑,他想办法将其削平,随后又克服固定发丝、刻字、上色等难关,耗费1年多时间才完成。“很容易就扎断了,前后刻了上百根发丝,才成了这么一根。”他还介绍,发丝刻字不借助任何放大器材,全凭经验,“刻的时候看不到,刻完用放大镜才看到效果。成了以后再上色。”
在其家中,还有件米粒大的玉石,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字。持放大镜看,竟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古稀之年免费收徒传承绝技
王天明说,想练这门手艺,最先要有的是书画基础。其次是手巧,再有便是耐心,“微雕是个细致活,如果坐不住,肯定干不成。”
2013年,王天明凭着精湛的技艺被评为济南市微雕非遗传承人。2016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微雕非遗传承人。迈入古稀之年,王天明最大的心愿便是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2017年底,他办班免费授课,有100多人报名,几经筛选后,现在还剩7人。“加上之前收的2人,我已经有9个徒弟,希望他们能够把这份技艺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