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与老师,同学们一起走过

文/章桂兵

(章桂兵那些年与老师)(1)

时光如梭数十年

青春己去不回还

曾经少年人已老

几经往事记心间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和过往,当然了,就我而言始终难以忘怀的是四十多年前与老师,同学们相遇在母校共同学习生活的那几年。

一九七七年三月份我小学毕业后,升入苜蓿中学初中一年级,开学报道那天,老远望见悬挂在校院门口一条红色横幅,上面写着“欢迎新同学”五个大字。门口站着几名还不太熟悉的的老师和先我们而到的数十名同学,这时同学们有的接过我的书包行里,有的主动打招呼嘘寒问暖,还有的互相介绍认识一下,意外受到如此热情的迎接,倒叫我们有些很不自在了,但是从他们热情的脸上第一次感受到了同学间的浓厚情意。

踏进校园大门环顾四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坦宽敞的操场,整洁整齐院落,明亮的教室,还有用漆刷写在南墙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红色醒目大字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院中间还有一个用石头水泥混建的乒乓球台,虽然说有点不雅观,它也是那个时代勤俭办学的体现。幽雅的校园环境,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情商。

开学那天下午,全体师生集中在操场上,由校长庞生老师主持,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新学年开学典礼,会上正值壮年的校长厐老师发表了一通热情扬溢的讲话,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句句暖心催人奋进。赢得了阵阵掌声,并再而三地郑重告诉大家、学校办学条件差是白手起家,同时勉励大家克服困难,再接再厉努力学习。最后语重心长地引用古人名言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激励所有学子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不负韶华。我总结了他的讲话有三个特点,简练,务实,给力。

虽然说学校是社办,条件简陋,还好师资水平都不错,从教的十多名老师人人知识深厚,博学多才,个个身怀绝技,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怀着对教育事的热爱,从条件优越的川下毅然走进大山,走向讲台为山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

(章桂兵那些年与老师)(2)

初入校前阶段里,大家互不认识和熟悉,不怎么说话有些拘束,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了解,才没了生疏,便打成了一片,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了解后欢笑声打闹声起此彼伏。可见我们班俨然是一个团结友好,热爱学习,个性张扬魅力无穷充满朝气的班集体。

开学伊始,年轻有为的徐孝成老师担任了我们班的班主任并兼讲语文课程,从日常工作中体会到他身上具许多优点,不仅知识渊博,讲课方法灵活多样,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言语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是同学们心目中的严师形象。

我们班的教室共两间屋大约有三十多平米的样子,紧挨老师们的办公室,教室比较敞亮,桌登虽旧,但也很整齐。宽大的黑板上方,贴着伟人毛主席画像,在像左右两边分别写着,l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形象地象征着那个年代的学风朝流,无可厚非。正北面墙上贴着两幅激励学习的名句,一幅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另一幅则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背后墙上还有一幅叶帅的诗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浔”。这些名言锦句也是激发鞭策我们学习的动力。

那个年代受文革后期政治挂帅的影响,开学的第一节课理所当然是政治课了,担任政治课的是周桂才老师。当上课铃声响起时,周老师便迈着娇健的步伐走进教室里,首先把自己的名字和籍贯写在黑板上,然后作自我介绍,师生相互认识一番。那年周老师正值青春,血气方刚,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很沉稳,对同学们总是笑盈盈的样子。第一节课讲的是巜论十关系》,那声音那情调绘声会色,如今记忆犹新。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受到校领导和同学们的一直好评。

(章桂兵那些年与老师)(3)

班主任徐老师为人谦让,表情严肃认真。他讲语文课非常生动,词语清析分明,句子含蓄押韵,易通易懂。写字有板有眼大小匀称,非常秀气。每讲完一课,要求同学们把生字练熟,把段落大意分开和中心思想写出来并完全背诵熟记,这种教课方式大大提升全班同学学习热度。

第二个学期也就是下半年徐老师不再给我们讲语文课了,开始讲化学课,他讲化学课比语文课更详细入微了,把所有的化学反应和周期规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个符号,一个分子量都讲得出神入化,使我们易记快懂。

徐老师不光课讲得好,业余时间修理无线电也是能人高手。他的床边办公桌上摆满了附近村子里人们送来有故障的收音机,三用机,手电筒等各式各样的电器。他来者不拒,但从不收修理费,有的人过意不去给盒毛八钱的烟就行。

徐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要求严格从不松懈,在生活上处处关心,不管谁生病了,总是请医送药。大到关心学习成绩,小至注重生活起居。在徐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大家愉快地渡过了初中阶段。

担任数学课的康文彪老师,高高的个子,据说他是文革后期的高中毕业生,(也可能是老三届)比起其它老师来个性更深沉,别看他不爱说话但很温和,和大伙唠嗑时谈笑风声书生气十足。他讲课闲娴老练,细腻易懂。讲的代数,几何,三角函数都深受同学们欢迎,把所有的公式,方程讲得津津乐道,让人领会深刻,熟记不忘。课间喜欢用旧作业本或废稿纸卷旱烟抽或用烟锅子抽烟,由此看得出康老师是一个生活俭朴的人。业余时间还喜爱弹风琴,康老师边弹边唱那声调旋律悦耳动听。那时我想肯定康老师教音乐足高手,可惜学校不重视音乐科目,让这样的人材白白浪费了。

(章桂兵那些年与老师)(4)

中师毕业的杨成军老师一直担任我班的物理课直至我们升级高中,另外还担任其它班级的物理课程。他讲课声音高亢宏亮,滔滔不绝,言简易懂深受所有班级同学们爱戴。更善于用眼睛传递信息,是个刚柔并存的热心肠人,上课如有个别同学做小动作,不用呵止只要用眼一瞟,对方立马纠正,因此不用说话就能掌控课堂纪律。只要他讲课时,总是笑声不断,没有一个不认真听讲的。生活中的杨老师风趣幽默,但不失分寸。爱讲笑话,从不拘谨谦尤其是体态手势面部表情,思维超强丰富大有笑星冯巩的气质,杨老师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逢年过节总有很多人找他帮忙写对联。杨老师的为人很深受全校师生爱戴。他课余时间热爱体育运动,投篮球是强项,打乒乓球是高手,时而高抛时而低挡,忽左忽右,速度之快,变化之多,精采不断,好多老师,同学都不是他的对手,每次出场便会赢得掌声,喝彩不断。

在我们初一下半年学校新调来了一位女老师——邢立香,她是学校十多名老师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山里曹子水村人。由她接替徐老师教我们班语文课程。

邢老师是中师毕业的高材生,她中等身材,性格开朗,面目清秀,端庄贤淑说话声音清翠灵秀,脸上长着一对浅浅的酒窝,赋有东方丽人的气质。她知识渊博,讲课善于循循诱导,语言含蓄,成语典故倒背如流,不用看教案,翻开课文侃侃而谈,对内容了如指掌,各种语法修饰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各类语法知识被她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地一讲,再难的凝虑立刻茅塞顿开。

邢老师不但人美,讲课专业,还喜欢唱歌,当时的流行歌曲和电影插曲。她基本上全会唱。听她村的同学讲,未参加工作前在村里面是业余剧团骨干演员,由她出演的节目精采无限,深受父老乡亲们欢迎。

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邢老师布置写一篇记叙文,但题目自定。经过反复思考,于是我就写了一篇题目为《我的班主任……徐老师》结果真没想到第二天语文课上邢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写的作文绘声绘色地念了一篇,接着又重复了一遍,然后对所有段落和内容作了深刻的评定,同时还表扬鼓励了我。当时看到同学们投来异样羡慕的眼神,把我羞得不敢抬头,脸涨得通红,心砰砰砰直跳,不知所措。也就是这一次意外的表扬和鞭策让我激发了热爱文学,爱好写作的兴趣,一直后来不错作文成绩都受益于邢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还有为人低调的孟宪仓老师,他是我在高中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在校十名教师当中能称得上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非孟老师莫属了,他是专业师范学校毕业生,当年响应国家的号召毕业后便进深山任教,哪时候山区教育基础非常落后,他和王宪林老师是第一批入山区任教的高材生,也是苜蓿中学的创建奠基人之一。他说话讲课略带一丝蔚县黄梅的地方口音。不但资历深且教学水平极高,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在校十几年一直担任高一,高二年级的语文课程,教学水准无可质疑。业余时间爱好练写书法,除了书法他更擅长作山水花鸟之类画,菊竹梅兰每一张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当年的楊老师,邢老师,孟老师在校不但是教学骨干,而且在社会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天妒英才,正当他们在教育事业上大展宏图之时,在短短几年里杨老师因一场意外,孟,邢老师被病魔剥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这不该的发生一切让所有的老师及同学们为之悲伤惋惜………,无奈,斯人已逝,我们回天回天。如今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深深地怀念和祈祷!

(章桂兵那些年与老师)(5)

还有王宪林老师,他热爱教育事业勤奋工作的,也是苜蓿中学的创始人之一,从教以来兢兢业业,对每个年级每一位学生都关怀备至,在历届同学心目中都是最敬佩的师长之一,也是校内最优秀教师之一。生活中的王老师性情一概是嘻嘻哈哈大大咧咧,从没见过他有过不快乐的表情。日常平易近人的气质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同。

七八年我升入初二年级的后,让我欣慰的事是多年以后在母校又遇到了小学时的启蒙恩师——任之孝老师,他是因工作需要调入中学任教的,并担任我班历史课程,在这里再一次聆听任老师们的讲课声和谆谆教诲,当时对任老师的敬仰理所当与其他同学就是截然不同了。

上述这几位老师们既是良师更是益友,曾为我们的学习成长撤下了辛勤的汗水,是他们无私的关心和呵护让我们愉快度过了一段美好读书时光。

给我留下美好记忆不仅仅是恩师还有更多更多的同学,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阵阵熟悉的声音……

入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先是与同宿舍的李强,李明德,马兵,陈占明,程级同学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哥们,生活中互相照应,学习上互相帮助。在宿舍里吃饭时彼此相互品尝着各自从家里带的腌菜,相互赠送从自己家里带的土特产。一同品味着年少生活中的酸咸苦辣五味杂陈。那时谁遇到不会作的难题,学习尖子程级同学就耐心地讲解,细仔的演算,在他的辅导下我的学习成绩日渐提升,每逢节假日离校返校时总喜欢结伴而行,就这样日子久了大家之间的情感更深了。不善多言的程级同学堪称我们班品学兼优的学霸,还有苏田,平进库为人低调,思维敏捷,想象力超强丰富除了学习优秀,喜欢发明创造,写诗作画,是俩课余时间的爱好,以至后来在社会上有所成就,都源自于勤恳细心。苏田同学成了修理无线电高手。

除男同学还有许多多情多意的女同学,如闫桂叶,李桂枝,平玉琴,郭秀香等她们个性强,聪明好学还仅各科成绩优秀,她们还乐于助人,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平永兵同学天资聪颖,落落大方,敢为人先,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是同学们公认的班花,校花。

那个年代教育基础簿弱,宿舍有限,离家较远的学生寄宿学校,离家近的来回走读,光是我们的班中就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是走读生,比如刘文,刘其,刘淑英,刘秀英,刘学英,刘满多,平进库,平玉和,平玉琴,兰德兵,李仓等数十名同学每天往返数十里山路,途中还要镗水过河。酷署盛夏,三九严寒从不间断,中午自己带干粮,在食堂里简单热一下便匆匆吃下,中午便爬在教室里的桌子上休息一会儿,下午照常上课。就这样日复一日渡过了艰难的求学之路,从他们持之以恒精神中让我读懂了坚持的内函。这种精神和毅力是现在孩子们都难以做到的。

一九七八年底,随着教育制度改革,原定我们班年底毕业结果推迟到了七九年六月份,也就是说我们这届初中成了二年半的时间。直至六月中旬终于毕业。六月下旬经过初选我与同班程级,平永兵,闫桂叶同学由徐老师领队去草沟堡中学(中考点)参加了教制改革后的第一次中考,结果程级同学以优异成绩被西合营中学录取,程级同学通过几年不懈努力成了苜中乃至全乡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也就是这一次中考让程级同学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与其说程级同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每一步都渗透着他勤奋努力的汗水。

下半年我又升学苜蓿社中高一年级。遗憾的是一个学期后,我因为各种原因退学了,无端盲目地选择成了一生的追悔。

屈指算来,我也在母校就读也有三年时间,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让我有机会结识了其它班级的学哥学姐,学弟学妹。他(她)们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自强自立的处世态度,谦虚好学的优良学风,乐于助人的善良本性……等等让我受益匪浅。

(章桂兵那些年与老师)(6)

回味这三年是最经典的三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三年。三年里我经历了很多,与老师们相遇和同学们同窗而读,朝夕相处建立了一生放不下的师生情,同学情。三年的校园学习生活经历,让我感受了学习的乐趣,生活的艰辛,成长的快乐。更获得了母校的熔炼,恩师们的教诲与博大情怀。这看似平淡的三年,虽然说学历不高,但是让我懂得了很多,学到不少。应该说是有苦又乐,有得有失,不管怎样都是我人生中一段最难忘的经历。

四十多年俏无声无息流逝,当年朝气蓬勃雅气末脱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同学几近花甲之巅,如夕阳似余晖。暮然回首,我们七七届同学们是学习比较用功的一届,因为我们赶上了教育体制步入正轨的转折点,数十多名同学各有各的特长。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依然忘不了可敬的恩师,也不忘不了爱涚爱笑风趣幽默的贾永,王建农同学,他们热爱生活喜欢开玩笑,每句话都带七分内涵,三分侠意。忘不了平玉和,李仓同学善解人意,助人为乐的好品行。更忘不了韩玉宝同学在我丢了饭票,吃饭无望时,是他及时替我打回了饭,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忘不了的顾生同学从家带来的发馍馍让大家分享的喜悦。也忘不了周锦花同学初从川下进深山求学想家时的眼泪……那些张张鲜活而熟悉的面孔,那些活泼娇健的身影,那些同窗而读的声音将永远定格在记忆中。

(章桂兵那些年与老师)(7)

作者简介:

章桂兵,原籍蔚县草沟堡乡張家店村,一九六四年生,初中文化,平时以种地,打工为生,喜欢看书,喜爱文学,虽然年纪大了,仍然对文学领域情有独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