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哪所职业学校可参加高考(明明可以上本科)(1)

9月4日,湖南铁道职院迎来2022级新生。 (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徐敏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实习生/吴洁

9月4日上午10时许,拖着行李箱,拿着录取通知书,18岁的刘成杰快步走出株洲火车站。在前坪,他一眼就看到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道职院)设置的迎新点。

得知刘成杰来自福建,作为株洲本地人的志愿者李璇自告奋勇充当向导。在回校的专车上,李璇不时给他介绍株洲的风土人情和学校的具体情况。

“校园比我想象中更大、更美丽,株洲人民的热情更是名不虚传。”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刘成杰很快完成了报到流程。

“今年,学校在福建省的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较去年提高了148分。”刘成杰笑着说,竞争激烈,差一点就选不到心仪的专业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位于株洲经开区的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内,像刘成杰一样的大一新生将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

他们怀揣着梦想,将在这里开启人生的职业教育旅程。

新现状:本科生就读高职院校不再稀奇

整理好开学前的衣物,将校园一卡通、征兵书、给新生的一封信等收进行李箱,来自海南省的学生王婷婷看着台历上用红笔圈出的报到日,对即将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科职院)开始的大一生活满怀憧憬。

“校园卡通过微信可以绑定电子卡,学杂费可通过线上缴费。”虽然9月13日才正式报到,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她已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号的指引逐一完成。

她告诉记者,自己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海南省本科线,一家人深思熟虑后,还是选择了株洲这所特色鲜明的铁路行业院校。

“湖南铁科职院在我们当地挺有名气,大家都知道,毕业工作不用愁。”王婷婷说,家里有亲戚曾在该校读书,还没结束实习期就被铁路集团下属企业录用。

包括王婷婷在内,湖南铁科职院今年在海南省录取的考生共有15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4人上了本科线。

“湖南省录取的考生有175人超过本科线。”该校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牛春林介绍,今年学校在全省招收的物理类考生中,最高分为469分,超出全省本科线55分,历史类考生中的最高分为480分,超过全省本科线29分。不仅如此,该校在广东省的物理类招生分数线较去年上涨了105分。甚至还有11名来自浙江省的考生超过了当地重点本科分数线。

如果说一所学校的成功称为偶然,那么经过多年积淀的九郎山职教科创城的蓄势腾飞可称之为现象。

数据是最好的“试金石”。

“全省专科批次第一批录取,有18%的考生成绩达到或超过湖南省本科控制线。”湖南铁道职院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本科上线学生选择读高职专科学校已不是新鲜事。

他介绍,目前学校已录取结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分数线普遍大幅度提高,如福建省物理类分数线较去年提高148分,四川省理科分数线较去年提高117分,重庆市物理类分数线较去年提高101分,陕西省文科分数线较去年提高45分,吉林省文科分数线较去年提高41分。

“学校历史类录取分数线较去年提高13分。”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2年录取的4900名学生中,上了本科线的共有71人。其中,历史类最高分为474分,超过本科线23分。物理类最高分为451分,超过本科线37分。

新生源:株洲职教花开全国香

其实,职教的火爆早有迹可循。

在今年4月举行的高职单招考试中,全省共有22万余名考生报名。

我市的多所高职院校更是备受青睐。湖南汽车职院计划招录2400人,实际报名4752人;株洲师专“小学教育”的专业报录比高达18∶1;湖南化工职院计划招录3150人,报名参考人数达到了6386人……

“以前以湖南本省的生源为主,但最近几年,生源面已越铺越广。”株洲师专校长石纪虎笑着说。2021年,大专恢复办学后,该校招收的1600余名首届新生中,就有多人来自江西、贵州等地。

今年高考录取,该校共有95名新生上本科线,其中15人为文化类考生,80人为艺术类考生。最高分“花落”小学教育专业考生,为462分。

翻开湖南铁科职院的生源“版图”,记者查看该校2019年至2021年跨省普招录取情况发现,录取学生已覆盖西藏、辽宁、江苏等28个省份或直辖市。其中,安徽、贵州等省份考生居多。

同样,在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来自江西、甘肃等外省考生逐年增多。2019年,该校位于非洲赞比亚的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揭牌,正式迈出了职业教育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在湖南有色职院院长谭骁彧看来,近年来,职业院校招生“墙内开花墙内香”的现象已被逐步打破,株洲职教已从全省闻名走向了全国知名。

时光倒回到7月1日,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不仅是我市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标志着九郎山职教科创城的提质升级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翻开了新的篇章。

对于进驻九郎山职教科创城已10余年的10所职业院校来说,无疑再次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意味着院校间的发展将从“独自美丽”到“抱团发力”。

同月,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株洲举行,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规模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各路高手齐聚一堂,各亮绝活。作为赛事承办点,各个职业院校大放异彩。

来自九郎山职教科创城的选手们成为株洲代表团的“生力军”,助力株洲队在62块总金牌数中夺得34块金牌。

“技行天下,能动未来”这8个字在株洲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新观念:一技在手,就业为王

“高就业率是让学生和家长观念转变的重要因素。”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化工职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段楚凡直言不讳,该校化工类学生毕业后平均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收入高的可达17万元(税后)。

段楚凡说,以中石化为例,每年招收该校毕业生数百人,经过几年的锻炼,平均年收入便可达18万元左右,更别提巴斯夫、美孚等世界知名企业每年定期到校“抢”优秀毕业生了。

作为上市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去年9月,该校新生一入校,“万华化学”就在该校化工类学生中采取订单培养模式。

毕业后正式入职第一年收入15万元以上,符合条件的员工还提供一套比市场价便宜一百多万元的福利房……段楚凡表示,这样优厚的条件对于某些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也是难以企及。

无独有偶。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是化工行业的翘楚,在该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均开设订单班。在今年全省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赛项中,该校化学工程学院的学生朱俊豪、龙颖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被“巴斯夫”直招进入企业。

“有些学生不了解,填报的专业并不适合个人成长,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及时进行专业调整,让每个学生都在职场上发光发亮。”段楚凡告诉记者,因为家长对化工工作环境不太认可,化工类志愿填报并不火爆,但目前很多化工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员工人均年产值高的可达上亿元。

“家长可能对化工工作环境有误解,局限在以前的重污染、易感染等恶劣工作环境。”他说,由于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化工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高速发展,厂房、工作车间环境已改头换面。实际上化工工作强度很小,效率很高,收入很高,但人才奇缺。化工企业想到学校招人真可谓是“一生难求”。

新概念:职业教育“金蓝领”频出

“我最基础的知识都是在学校学习的,尤其是系统知识的延伸学习,对我的影响很大。”湖南铁道职院优秀校友、中国中车“高铁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光明深有体会。

“从学校毕业后,不少学生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奋斗,都成了单位里的‘金蓝领’。”他骄傲地说。

听说过金领、蓝领,什么是“金蓝领”?

谢光明告诉记者,这是一个职业新概念。在今天,企业不仅仅需要高学历的白领,也不只需要普通劳工的蓝领,于是“金蓝领”出现了。他们有着一技之长,在知识方面也有自己的专攻,又善于实际操作,是某一技术方面的精英。在工作性质上是蓝领而又为企业所看好,拿着较高的薪水,因此被称为“金蓝领”。

从湖南铁道职院走出的“金蓝领”不止谢光明。

2006届毕业生盛金龙,已成为中车技能专家、株洲市技能领军人才、金蓝领工作室领衔技师;2012届毕业生彭智勇,2016年便被授予“火车头奖章”和“全路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刘鹏毕业两年就获得全国铁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全能冠军……

据统计,该校毕业生起薪高于全国示范校平均水平1000元以上,轨道交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达100%;学校毕业生中,成长为中国中车“高铁工匠”、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匠”及全国、全路技术能手的达126人。

新趋势: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断上升

“国家技能人才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好时代来了。”面对镜头,成为我市首位“大国工匠”的电焊工易冉振奋地说。

没错。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发言仍振聋发聩。

“学生的选择也是把双刃剑,这让职业院校在优质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奋力奔跑。”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周金宗坦言,上了本科线的学生选择职业院校,这代表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在上升,完整、有机、互联、贯通的职业教育生态正在形成。

“学生和家长这种对职业教育的选择,是理性的。”周金宗分析,一方面,《职业教育法》等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推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职业教育未来可期,必将大有可为。

以湖南汽车职院为例,他认为,面向未来,学校要按照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和湖南省职业教育楚怡行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数字转型和科研服务等方面不断发力。尤其在专业建设方面,要加快优化专业群布局,对接国家、省、市重点产业链,打破院系、专业群之间壁垒,促进交叉融合,系统构建汽车专业集群为“主体”、航空专业集群和服饰专业集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群格局。

同时,在产教融合方面,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作用,全面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全面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新思考:职业院校提质升级仍要爬坡过坎

“录取分数线接近或超越本科分数线,这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结果。”在市职教协会会长杨宋虎眼中,不少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学生就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卓越成果。分数线超越的背后是高等职业院校实力的不断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优秀的院校实力、高水平的专业教学等因素都在吸引着高分考生加入其中。

他表示,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深入,职业教育不同阶段的升学通道被打通,职教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调动了报考职业院校学生的积极性。

“传承工匠精神,成就职业梦想。”杨宋虎认为,多年的职业实践证明,职业院校的就业率相比普通高校更高。有些普通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后,高不成低不就,就业难度更大。如今,职业院校多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就业门路更广。另一方面,职业从业人的地位近年也有大幅提升,现在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大国工匠、湖湘工匠等典型人物,让学生和家长对于职业技术工人的认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学生不再为一纸文凭而困扰。”在他看来,职业院校要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导向,提升办学水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产业发展、新技术发展更相吻合,更贴近。

同时还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办学能力,提升学校使用技术人才的能力,使技能人才与市场需求更相吻合。尤其是专业要善于“接天线”,目前市场上符合高端技术需要的专业要及时更新。

“有特色才有优势,只有在某一领域做专做精,对接好产业、企业,才能把九郎山职教科创城这块品牌越擦越亮。”他同时指出,在九郎山职教科创城提质升级的大背景下,各个职业院校更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抓住自己的“王牌”优势不断放大。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张欲晓

审核:罗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