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显得日益重要。拥有越多的技艺,就越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不要等到将来孩子在竞争中黔驴技穷时,才后悔当初没有让孩子多学一种技艺。
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识别五线谱,由于学龄前儿童发育的特殊性,即生理和心理才开始正式发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针对学龄前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五线谱的教学。
一、学龄前儿童识五线谱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什么学龄前儿童识五线谱存在进度缓慢的问题?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对识谱有一定的兴趣障碍。学龄前儿童基本是以一种好玩的态度去对待音乐活动,所以教师们必须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五线谱的识谱教学,以各种方法来调动他们的兴趣。
2、理解是识谱的第一步
有了兴趣后,学龄前儿童就可以开始学习识谱了。理解老师所教授的五线谱知识是学习识谱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适合学龄前儿童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且要及时检查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很好的将知识理解透彻。
3、记忆是重要的中间环节
连接理解和应用的中间环节便是记忆,它非常重要。没有记忆便没有运用,学龄前儿童学习五线谱速度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去记忆,以至于重复讲课花费的时间多。
4、家长的错误做法
家长在学龄前儿童的五线谱学习、乃至音乐学习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由于学龄前儿童年龄小,于是家长就扮演了“陪练”的角色。
但是由于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本身具备一种能力的重要性,他们会将自己理解到了知识直接告诉孩子,比如“高音谱表下加一线是do”。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虽然可以较快的开始演奏乐器,但孩子并没有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具备这种能力,会产生依赖心理。
二、学龄前儿童如何识五线谱?
1、音的识别
音的识别包括对音高、唱名、音名的识别。
(1)音高、唱名的识别
这是令大多数孩子头疼的问题。因为五线谱所表示的音域较为宽广,从低音区到中音区到高音区,故五线谱上的音也较多,且相似度较高,易混淆,对学龄前儿童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那我们怎么教孩子们去区分这些音符呢?
目前,对于音高、唱名的识别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找特殊的音定位,再依次向上或向下数到需要识别的音。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大大减少了孩子的“负担”,缩短学习识谱所用的时间。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五线谱上的音多达几十个,仅仅记住这几个音的位置,而数出其他音,是相当繁琐的。这种“数音”的方法,其实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又易让孩子产生厌烦感,事倍功半。
第二种,就是先教线上的音,再教间上的音。
以高音谱表为例,一线mi,二线sol,三线si,四线re,五线fa;一间fa,二间la,三间do,四间mi。这样看似简单明了,其实不尽然。这种方法的弊端有二:一是相对的枯燥,孩子靠死记硬背来学习音高、唱名,兴趣会逐渐降低;二是线、间的音混在一起出现时,孩子未必能分清,很有可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本来认识的又弄混了。
第三种,一个一个挨着教。
这可能是教师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了。这是最为细致的一种教法,对老师和孩子的耐心都有较高的要求。可是效果却不见得很好。这种蚂蚁搬家似的教授的内容,容易被学龄前儿童遗忘,并且会越学与枯燥,教学过程过长,花费的时间也较多。
那么,有没有一种相对有趣,并且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学龄前儿童识音高和唱名的问题呢?
第一步,还是要找几个标志音,让孩子们记住它们的位置。
第二步,就是运用五线谱线间交替的特点来进行“巧找”。
五线谱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不外乎有三种:平行,相邻,相隔。这种关系反映在琴键上就是:平行—相同的琴键;相邻—挨着的琴键;相隔—中间有需要跳过的琴键。知道了这三种关系后,孩子就可以很快的看着五线谱进行简单的视奏了。
解决了他们的兴趣和理解问题后,接下来就是记忆和运用的问题了。
有很多小游戏可以帮助学龄前儿童进行音高唱名的巩固、复习和记忆。
比如可以在纸上画出大谱表,用彩色的笔在大谱表上画出音符,让孩子识别;
可以在琴键上放彩色糖果,让孩子在五线谱上指出相应的位置(建议只用七种颜色的糖果,这样便于让孩子知道,同一个唱名可以有不同的位置);
还可以在地上画出五线谱,让孩子在蹦蹦跳跳中用肢体动作感受三种音与音之间的关系。
(2)音名的识别
音名的识别相对于前面的音高唱名的识别则要简单很多。只需要记住唱名do,re,mi,fa,sol,la,si对应的音名是C,D,E,F,G,A,B就可以了。巩固的方法可以参照上面提到的小游戏,只是把对唱名的要求换成音名就可以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老师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家长耐心细致的辅导,孩子认真不放弃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也是较容易被克服的。在解决好五线谱的问题后,音乐的大门将为孩子打开,迎接他的将是一个绚烂多彩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