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读史心自惊——女人误国?煌煌史册,对女人误国之事口诛笔伐,大有一脚踢翻在地,再踏上去,永世不得翻身之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口中没一句实话的女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口中没一句实话的女人(被误解的:女人误国)

口中没一句实话的女人

暗夜读史心自惊——女人误国?

煌煌史册,对女人误国之事口诛笔伐,大有一脚踢翻在地,再踏上去,永世不得翻身之意。

人性之卑劣可见一斑。

而这些人性,应该主要指在社会上拥有话语权的人。

更有女人自己,如《祝福》里的柳妈者,已身受其害而不自知,反倒成了压倒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人生不如死,死了还不算完。

主流媒体中,又冠以标题:列举中国从古至今误国的女人。

越看越觉得心中有话,不吐不快。

如妹喜,《帝王世纪》记载,妹喜喜欢听“裂缯之声”,夏桀就把缯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欢笑。

这时谁的责任,夏桀的。贵为国之主,竟不知宠溺有度,以致亡国,反而归罪于妹喜,实是推卸责任。

再说妲己,归为“千年狐媚”,并正话反说“历史功绩更是人尽皆知。”

试想,妲己之念头再不堪,如果没有商纣王发话,又有哪个大臣敢去剖孕妇,敲腿骨,让比干剖腹挖心。

真正荒残无道的还应是纣王之内心,而把这个罪过推到了妲己的头上。

褒姒,承担了烽火戏诸侯的坏名声。

其实,认真想一想,她哪有那么大的能量,真正的幕后推手,不也是周幽王吗?须知,调动军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国之重器,一旦成了儿戏,灭亡是迟早的事。而周幽王错就错在沉溺于妇人之手而不自知,影响了国祚,却让褒姒担千古骂名,实是不该。

也有人把吴国的灭亡归咎于西施,称她是“红颜祸水”。

其实,应该说最大的牺牲品是西施,受苦最深的也应是西施。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爱自己的夫差,而自己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了任人摆弄的玩物,整日里同床异梦,要把身边这个对自己好的男人整垮,把他的国家灭掉。而最终,西施落了一个什么结局?史书上没有明言,传说她与范蠡泛舟五湖之上,隐居了。谁又敢相信这样的结果。

想想杨玉环。受帝王宠爱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旦六军哗变,为保自己的位置,第一个被处死的,就是她。往昔的夫妻情分又何处找寻?一日夫妻百日恩只成了写在纸上的荒唐之言。

杨玉环,不过是皇权下的牺牲品而已。

而竟有言:“以其天生丽质,酿成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这顶帽子扣得不小。

其实,真正把持不住,“不早朝”的是李隆基,没有定性而致天下大乱,却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倒觉得后蜀主孟旭的费贵妃,也就是花蕊夫人说得好:“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倒说了实话,鲜血与纷争,硝烟与烽火自是男人们的游戏,与深深庭院中的女人又有何干?

可有些事总得有人背黑锅,找个替罪羊,话语权在谁的嘴里,谁就主导了舆论!

倒是想起了柳下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他宿于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一夜,并没有发生非礼行为。

此正是“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再反观说是因女人而误国的那些朝代的当朝君主,又有几个能做到“坐怀不乱”四个字?

那么,国亡家灭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不灭不亡才是怪事。

没有了殚精竭虑,没有了筚路蓝缕,没有了卧薪尝胆,没有了远虑,沉溺于温柔乡中,反把责任一推干净,此不为大丈夫应做之事。

英雄有时沉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奋起。

曹操征吕布而得张绣,但霸占了张绣的婶婶邹氏。为护卫曹操,典韦命陨沙场。

曹操痛哭:因为自己的贪欲和好色,折杀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及大将典韦,还有那匹大宛马。

这样的过失,曹操没有再犯,才有了后来的三国鼎立。

刘备娶孙夫人,是中了“美人计”,一段时间之内,“丧志而疏远属下”,可后来,见“髀肉生”而垂泪,但终于戒掉儿女情,创大业建蜀国。

如果刘备一心沉溺儿女情中,属下谁劝也不听,他也可以这样做,又怎会有未来的一番伟业。

如此,例证多多。

看来,真正的问题还在于每一个人的自身。

一个人,只有自身真正的觉醒,才会有人生的新天地。

201706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