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侦探叫什么(语录侦探)(1)

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不消说,在中文世界里,这句话专属于普京。不过,普京前任同时也是继任者的梅德韦杰夫,貌似更有资格领受殊荣。事实上,在包括俄语的外文网络中进行搜索,普京与此言没有任何关联。最近一位明明白白地说出这句霸气语录的人是梅德韦杰夫,尽管梅氏的形象不如他的政治搭档霸气。

2012年7月3日,刚刚卸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以总理的身份视察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国后岛是北方四岛中最接近日本的岛屿,岛上的门捷列耶沃机场距北海道不足60公里。此行是梅德韦杰夫第二次赴北方四岛视察,他甫一飞抵门捷列耶沃机场,就发表了一段极具象征意味的谈话。梅德韦杰夫称:之所以在天气如此多变的情况下,坚持从从萨哈林岛飞抵此处,为的是重申国后岛属于俄罗斯,包括国后岛在内的南千岛群岛历来是政府计划内极为重要的一项。虽然日本政府一直拒绝放弃对北方四岛的领土要求,但俄罗斯政府的立场也很鲜明,经济合作可以,主权问题免谈。因为,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苏联侦探叫什么(语录侦探)(2)

可以想见,梅德韦杰夫关于北方四岛的谈话,在日本朝野激起的波澜。当时,日本各大新闻机构都对梅德韦杰夫的视察有详细的报道,而他对日俄争议领土北方四岛盖棺定论式的表态“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至今仍能在富士电视台(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商业电视媒体)官网上找到。

梅德韦杰夫这句话,是2012年7月说的。但有一个现象不可思议,在中文网络里,“普京: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的搜索结果却早很多,2008年4月。如前所述,在外文网络里,普京与此言又没有任何关联。作何解释?合理的推测是:在2012年,甚至2008年之前,已经有人说过这句话。只是,此言在转译为中文时,被国内的“普京粉”挂在了偶像名下。

果然有这么个人,他叫谢尔盖·鲍里索维奇·斯科沃尔佐夫,全俄保卫南千岛群岛委员会主席。斯科沃尔佐夫说这句话,也与北方四岛的主权争议有关。

苏联侦探叫什么(语录侦探)(3)

那就从俄日北方四岛之争的历史说起。

北方四岛是指国后、择捉、齿舞和色丹四个岛屿,位于俄罗斯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北方四岛资源丰富,附近正好是南北暖流寒流交汇处,经济价值与战略意义均很重要。一般来说,北方四岛被认为是日本的固有领土,日本对北方四岛的领有关系在1855年就已得到确认。然而二战改变了一切。1945年2月,划定战后列强势力范围的《雅尔塔协定》秘密签订,规定:库页岛(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一些岛屿须交还苏联,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当年9月,北方四岛作为千岛群岛的一部分被苏联占领。次年2月,苏联宣布将北方四岛并入版图,日本对此不予承认。

1956年10月19日,《日苏联合宣言》在莫斯科签署,日苏关系正常化。可是,双方并未就北方四岛问题达成共识。苏方同意把北方四岛中两个面积较小的岛屿——齿舞诸岛和色丹岛移交日本,但前提是上述岛屿的移交必须在缔结日苏和平条约之后。日方则坚持唯有将北方四岛全部归还日本后,日本才能与俄签署和平条约。

北方四岛是插在日苏之间的楔子,二战之后的几十年里,双方争议不断、交涉不断、口角不断,问题却还是问题。针对日方的领土要求,苏方口风虽时紧时松,却从未作过"将北方四岛全部归还日本"的承诺。这个立场,从苏联到俄罗斯,始终如一。

可能是长久以来的索求未果,日本政府对完整收回北方四岛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耐心,他们动了妥协的念头。在《日苏联合宣言》签署半个世纪之际,也就是2006年,时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抛出了一个所谓“折中方案”,即按面积将北方四岛一分为二,日俄各取一半。

麻生太郎的方案在俄罗斯国内赢得了一定的支持,但更多的是反对,远东地区居民更是对之强烈抵制。他们担心,如果采纳了麻生的方案,那就是俄罗斯领土被蚕食的起点,也是居民权益被剥夺的开始。代表俄罗斯远东居民吁求的组织,是全俄保卫南千岛群岛委员会。自1992年起就担任该组织主席的斯科沃尔佐夫,不但谴责麻生的方案,而且对1956年《日苏联合宣言》中“向日方移交齿舞诸岛和色丹岛”的条款也提出了批评。2006年12月15日,全俄保卫南千岛群岛委员会发布了一份由斯科沃尔佐夫拟就的声明,强调日方所谓的“争议领土”其实是毫无争议的俄罗斯领土。此声明,既是对日本政府的回应,也是对莫斯科中央政府的吁请。声明的最后一句话斩钉截铁: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斯科沃尔佐夫声明所言“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是所有这个版本的表述中,最早者。

苏联侦探叫什么(语录侦探)(4)

俄罗斯,是苏联政治遗产的继承者。俄罗斯不愿丢失属于她的一寸土地,苏联亦然。从逻辑讲,在1991年之前,或许有“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对应的“苏联版”。

在俄文网络核查苏联外交史资料,还真有一个名字跳了出来:爱德华·阿姆夫罗西耶维奇·谢瓦尔德纳泽,苏联最后一任外交部长。1988年5月初,日本社会党委员长土井多贺子率团访问莫斯科。5月6日,戈尔巴乔夫接见了土井多贺子。想绕过北方四岛问题而改善苏日关系的戈尔巴乔夫强调,发展对日关系是苏联的长远政策,但苏联官方不承认存在日方所谓的“北方领土”问题。次日,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谢瓦尔德纳泽在与土井多贺子的交谈中,重复了戈尔巴乔夫的观点。而就在这次交谈中,谢瓦尔德纳泽说出了斯科沃尔佐夫金句的“苏联版”:苏联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素有“不先生”之称的葛罗米柯才是“苏联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的原创者,但翻查相关资料,找不到文字佐证。

苏联侦探叫什么(语录侦探)(5)

记忆中的苏联,幅员辽阔,疆域广袤。“苏联很大”甚至称不上是一种判断,而是一种事实陈述。其国之大,是苏联以及帝俄时代,强取豪夺、开疆拓土的结果。当然,苏联以及帝俄时代的领土扩张,也并非人们所想象的只进不出,崽卖爷田、割地赔款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过,而且并不少。

1867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筹措军费,“毅然”签署《阿拉斯加割让条约》,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将面积为151.9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核算下来,每英亩两美分。

1905年,帝俄在日俄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向日本割让库页岛(萨哈林岛)北纬50°以南的领土。当时主持签订和约的总理大臣谢尔盖·维特,在战后被封为萨哈林伯爵。由于南萨哈林被割让给了日本,他遂被俄罗斯人讥为“半个萨哈林伯爵”。南萨哈林直到二战结束,才被苏联收回。

“进进出出,大进大出”是俄罗斯疆域扩张的基本态势,这种态势造就了俄罗斯之大、苏联之大。检视俄罗斯疆域变迁史,既有维特之类背负“俄国李鸿章”骂名的耻辱者,也不乏斯科沃尔佐夫之类对领土锱铢必较的捍卫者。而在俄罗斯真正处于危机时刻,为了捍卫她的领土,有更多人献出了生命,那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怀激越。

1941年11月,莫斯科保卫战进入最艰苦阶段。莫斯科西北方向的沃洛科拉姆斯克,战况尤为惨烈,苏联第316步兵师负责扼守此处。1941年11月16日,该师1075团5连指导员克洛奇科夫率部同几十辆德军坦克鏖战四个小时,未让敌军通过自己的阵地。最终,身负重伤的克洛奇科夫带着一捆手榴弹扑向德军坦克,壮烈牺牲。克洛奇科夫在生命最后一刻,通过半截电话话筒喊出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最著名的口号: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

克洛奇科夫的呐喊,是斯科沃尔佐夫“俄罗斯虽大”的源头,也是谢瓦尔德纳泽“苏联虽大”的出处。很遗憾,谢瓦尔德纳泽对土井多贺子说出“苏联虽大”三年后,220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成了1700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

作者:杨健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