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社会健康发展的道德支柱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1)

友善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息夫躬传》:“孔乡候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意即:傅晏与息夫躬二人同乡,因而相友善。中国人历来把善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与人为善、与邻为善是我们的优良美德。在与人为善、与邻为善的优良美德中,“孔融让梨”式的友善被极力倡导。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孔融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挑大的,只挑了一个最小的。

父亲看见了,问孔融:“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怎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道:“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

父亲又问:“你不是还有个弟弟吗?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

孔融答道:“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大的应该留给弟弟吃。”

孔融四岁,上让哥哥,下让弟弟,深受推崇。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2)

一、“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

“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几千年来,潜移默化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处世态度。“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孕育于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3)

(一)“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古代贤哲对友善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深知友善的重要性,他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古籍中,有关和善、仁爱、的格言警句比比皆是,诸如“居上不骄,为下不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兼相爱,交相利 ”……大凡传世的人生金言,都是先哲圣贤对仁爱、和善的睿智思考与理想描述,无一不对“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产生影响。尽管有些思想不无历史的局限性,但大体从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及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伦理道德思想与“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的共同核心就是仁爱,就是倡导爱人、交人、助人、利人的道德观念。这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我们今天提倡的友善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之一。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4)

(二)“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简单地阐述了友善的基本内涵。孔融让梨的行为体现了孔融友好待人、与人为善,生活中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积极一面。友善,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人的胸怀宽广,精神境界纯净而高尚。友善是爱心的外化,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从宏观的、广义的、群体的角度看,“孔融让梨”式的友善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追求稳定、和谐、统一的强烈愿望和道德理想。从微观的、狭义的、个体的角度说,“孔融让梨”式的友善是每个公民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所应具有的道德追求。友好相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总而言之,“友善”,就是指友好和善良。友好指对人的态度和蔼亲近。善良指一个人能够在生活中处处为他人、社会着想。“友善”就是友好待人、与人为善。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5)

二、“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具有鲜明的现时代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友善列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容了仁爱等传统道德的精华,更赋予其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和当代中国现实需要的时代意义。“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具有鲜明的现时代意义。

(一)“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是人类社会和平健康发展的道德支柱。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既分工越来越细,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如果国与国之间存有“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那么,或许我们就不会看到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废墟,也不会看到伊拉克人民的流离失所。既然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岗位和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那么,让“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成为人类社会和平健康发展的道德支柱,全人类共同创造一个友善的生活与工作气氛,确保人类社会整体功能和平健康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6)

(二)“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是社会稳定、和谐、有序的必然要求。人和才能政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发扬和倡导“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的氛围才会和谐,总体效率才会提高。这些年来,社会各界开展了各种互帮互爱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等活动,使“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亲和力和促进作用。我们高兴地看到,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同志之间、邻里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涌现出了无数友善的感人事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是社会稳定、和谐、有序的必然要求。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7)

(三)“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所倡导的群体性、互利性是公民生存的内在要求。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具有群体性和社会性的,“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是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他人友善的人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对他人敌视的人往往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生活中,会碰到许许多多来自别人的“对不起”。生活中,每个人也都可能制造许许多多的“对不起”。每个公民应当具备“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不但“敬业”,更要“乐群”,注意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待,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搞好方方面面、环环节节上的协作,这是保证我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8)

三、“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在现时代的缺失及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实际生活中,有一种典型的错误观点——“现在人们普遍越来越自私”,认为“孔融让梨”式的友善既不是人人能做到,又不是做到就能受惠。不久前,75岁的昔日足球名宿、首届“国门”徐福生在北京街头骑车与一轿车发生刮蹭,在随后的争执中,被年轻的司机挥动老拳殴打猝死就是明证。因此,有些人固守“老实人吃亏,善良人受欺”的人生信条,在人际交往中耍奸使猾,逞强斗狠,似乎谁泼、恶、狠、横,谁就能在社会上占上风、不吃亏。这种偏狭心理和错误认识,是实践“孔融让梨”式友善的极大障碍,也直接导致“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在现实生活的缺失。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之不能徒,学之不能致,是吾忧也。”(不去培养道德,不去讲求学问,听了也不能去做,不好的行为不能改正,值得忧虑。)在当前新时期德育工作中,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是当前德育工作也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9)

(一)抓住时机,在关键时刻弘扬和培育学生“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 “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无疑是长时效的历史积淀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弘扬和培育学生“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需要德育工作者的长抓不懈。在当前新时期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始终重视、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友善教育,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大部分学生呈现与人为善的良好态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抓住关键时刻。我校05届高三毕业班有一品学兼优的学生,在高考前夕,由于父亲住院,家里经济吃紧,学习积极性一落千丈,与同学的相处也显得格格不入。班主任老师在了解情况后,一方面让与该同学较要好的同学尽量关心照顾该同学外,一方面主动接近该同学,在征得该同学同意后,发动全班同学为他捐款。由于班主任老师在关键时刻抓住教育时机,不仅该同学改善了与同学的关系,而且全班其他同学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友善教育,该同学所在班级也在05年高考中送出最多大学生。无数事实证明,在非常时期、关键时刻,学生的友善意识会得到特别的强化。与之相应,学生所受的触动和感受也比平时要深刻得多,影响深远得多。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10)

(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亲身实践中弘扬和培育“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宣传引导,但是投身实践则是更为有效的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他人和集体、为学校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比如学校可以开展“把爱献给后进生”、引导学生把微笑、鼓励及适度的赞许献给后进的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弘扬和培育“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学校也可以通过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亲身实践中弘扬和培育“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学校还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朋友、家人友善,“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善意和善举。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弘扬和培育“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11)

(三)创设氛围,在真情互动中弘扬和培育“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这如同钢铁在熔炉中冶炼需要必要的温度和条件一样。我校有来自西藏地区的15名藏族学生。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开展汉藏学生“手拉手”活动,为全校师生在真情互动中弘扬和培育“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创设了一个平台。汉藏学生“手拉手”活动,既让藏族学生更快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汉族学生的真诚和友善,也为培育其他学生“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创设了氛围,在真情互动中弘扬和培育“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在这种氛围中,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同学之间,信任、关爱与信心、真情互动,情感与理性交融,在思想感情上形成共振、共鸣。学生置身于此,犹如置身于一个强大的磁场和熔炉。创设氛围,在真情互动中弘扬和培育“孔融让梨”式的友善精神,强烈地吸引学生、深深地陶冶学生,激励学生拿出更多的热情和友善。

孔融让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善与仁爱思想的扬弃和升华)(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