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业

齐恒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

在春秋初期,齐国已经比较强大,齐恒公的父亲僖公已有“小霸”之称,在僖公死后,其子襄公继位,襄公昏庸,行为淫乱。

小白在鲍叔牙的保护下,被迫逃亡莒国寻求庇护,在齐襄公和公子无知死后,他回到国内继位,是为齐恒公。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在春秋争霸 齐恒公为何能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1)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和他争夺王位的还有公子纠,公子纠这个人或许大家不熟,但是他有个手下,大家一定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管仲,鲍叔牙的好友。

在公子小白回国继承王位的路上,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带钩,这可差点要了公子小白的命,此仇不报心中不平,于是在继位后,要求鲁国杀死管仲,这个时候鲍叔牙就出来了说话了。

鲍叔牙是这么对齐恒公说的,如果您就只是想管好齐国,那有我和高傒就够了,但您要想成就天下霸业,那就需要管仲。

成就天下霸业,试问,当时的诸侯王谁还没有点称霸的心思。鲍叔牙的能力和为人,齐恒公是相信的,既然对方这么说,齐恒公为了霸业,于是就见了管仲。

齐恒公和管仲一番畅谈之后,发觉此人确实有才,就重用管仲,以政事托付。

此后,也正如鲍叔牙所言,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成为了东方的大国。

而之所以能成就这样双赢的局面,首先在于管仲确实有才,其次,齐恒公能够不计前嫌,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管仲放手去做。

从这件事情上看,齐恒公有三大优点,第一、听得进臣子的劝告。第二、任用贤才。第三、心胸宽广。

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一个诸侯王来说,确实是不易,也正是这些品质,才让齐国越来越强盛,他自己也成为了春秋首霸。

那齐恒公是如何确立自己霸主的地位?有几场重要的会盟就不得不提到。

北杏会盟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宋、陈、蔡、邾五国国君在齐国举行“北杏会盟”,这次会盟是为了宋国内部争夺君位的变乱。

天下会盟以前都是由周天子主持,齐国首开以诸侯国身份主持天下会盟,这次会议来的国君多,但都是些小国家,此时还算不得霸主,只能说是成为齐恒公成为霸主的第一步。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在春秋争霸 齐恒公为何能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2)

图片来源网络

齐鲁柯地会盟

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难免会有摩擦

当年为争夺继承之位时,鲁国派人送公子纠回齐国,就跟齐国打了一架,失败了,之后又发生了几次战役,大多以鲁国失败为告终,这次齐国再一次击败鲁国,鲁庄王想要割让城池,以此来平息战争,齐恒公同意了,约定在柯地会盟,这双方说好了,但中途出了一点岔子。

鲁庄公的臣子曹沫拔出宝剑,劫持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鲁国在齐鲁边境上的汶阳之田,刀都架在脖子上了,齐桓公只能答应曹沫的要求。等后面安全了,想想又不甘心,想要回土地,顺便再把曹沫此人给杀了。

这时候管仲出来了,告诉他,您已经在天下人面前答应了此事,如果反悔,会失信于诸侯,到时候就不好合作了。齐恒公再次发挥听臣子劝谏的好品质,为了自己的天下霸业,忍了下来。经过这事,大家对齐国确实好感度增加,至少在明面上,这个国君答应的事情能办到。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在春秋争霸 齐恒公为何能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3)

图片来源网络

鄄地会盟

前面说到,参加北杏会盟的一共有齐、宋、陈、蔡、邾五个国家,但有一天,宋国背叛盟约,这下齐恒公不高兴了,于是邀请陈、蔡两国一起攻打宋国。

打仗也是要讲究师出有名的,这个名头在哪里找呢?齐恒公把注意打到了西边的周天子身上。

在攻打宋国之前,齐恒公先派人送了丰厚的礼物给周天子,说是宋国随便废立国君,这不尊重您,请您务必兴师问罪。

这时候的周天子,大部分时间就是个吉祥物的作用,他也很憋屈呀,作为天下共主,大家都已经无视我很久了。这时候齐恒公派人来告诉他,您只管下讨伐的命令,我去帮您打架,周天子一想,我出点兵意思意思一下就行,还可以树立威望,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答应齐桓公要求,派大夫单伯带部分兵力,会同齐、陈、蔡三国合兵伐宋。

宋国的国君看到齐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讨伐,不想背负抵御王师,与周天子作对的名声,于是就请求归顺王室,表示自己对周天才是服从的。

齐恒公一看,这效果可太好了(这一幕是不是有些熟悉?)。

公元前679年冬天,齐恒公又请周天子的代表单伯,约集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各国诸侯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幽地会盟

又过了一年,齐桓公八年(公元前678年),齐又约集鲁、宋、陈、卫等国在“幽地会盟”。会上大家再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齐恒公做成了其他诸侯都没做到的事情,成为了春秋的首霸,而一个合格的霸主需要做好两件事情,要是做不到,大家也是不服气的。

任务一:攘夷

抵挡狄人

在中原各国之间打得热闹时,北方的狄人就是最大的威胁,时不时就跑过来抢一抢。现在既然有了大家给的霸主称号,齐恒公也认认真真的担当责任了。

前664年,桓公北伐山戎以救燕

前662年,狄人侵邢,桓公伐之,邢得以转危为安。

前660年,狄人侵卫国,卫国国君懿公战死,首都朝歌沦陷。齐桓公派兵保护卫国的流亡军民,并且帮助卫国迁移首都到楚丘。

到前659年狄又侵邢,桓公再联宋、曹等国救下邢,邢国因首都距狄人过近,三国军队帮助邢国修筑城垣。

阻止楚人南上

楚国并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最开始是南方的大部落,慢慢的把周围的一些部落吞并,领土面积增加,国力增强,自立为王,想要北上。

当时的诸侯国中,郑国与陈、蔡交恶已久,陈国和蔡国亲楚,而郑国亲齐,于是楚国就先后三次攻打郑国。

前656年,齐恒公率领各个诸侯国联军,首先伐蔡,蔡人溃败,大军乘胜侵入楚境,进抵陉地(今河南临汝县南)。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双方的军队都是要吃饭的,经不起长期耗下去了,最后决定讲和,在这里签订了“召陵之盟”。

任务二:尊王

周惠王想要废除现有太子郑,重新里王子带为太子,齐恒公知道后,会诸侯于首止,阻止了这件事情,让太子得以安稳。

在周惠王死后,带兵让太子得以顺利继位,是为周惠王。

前649年,王子带召戎人攻打周天子,齐桓公命管仲平定了这次叛断,保障了周天子的地位和安全,同时,这也是桓公霸业中的最后一件大事。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在春秋争霸 齐恒公为何能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4)

图片来源网络

总结

齐恒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85到公元前643年,早年任用管仲为相,大力推行改革措施,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终成春秋时期最早的霸主。管仲死后,任用奸人,导致国力渐衰,晚年病重死后,公子之间为争夺王位,直到新君确立,才把齐恒公收殓。

而齐国的国力也渐渐衰弱,再难担当霸主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