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上只有一万人标注看过,1.4万人想看。从这一点来看,它偏向小众。

影片里没有专业演员,制作不够精良,画面不那么唯美,给人带来的视觉体验也并没有多好。

冲着评分去看的,打开电影,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不禁让人产生疑惑,这部电影的高分评价,是如何得来的?

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口碑,是因为它赤裸裸地上演了中国农村的现状,实实在在地戳中了一代人的痛点。

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评价(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高达9.4分)(1)

这部影片是根据我国江西农村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来,全片讲述宜春市当地方言,真实朴素的画面,和人物毫不做作的言行举止,用纪录片来形容更为贴切。

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主要讲述小学教师易明堂,为周边留守儿童开办一所幼儿园,让已下岗的妻子当园长,并招收了初中刚毕业准备外出打工的16岁女孩李响任幼儿教师的故事。

整部影片聚焦“留守儿童”,和中国偏远农村令人堪忧的教育现状,还融合了“教育无用论”,以及未成年过早辍学结婚的惨况,可以说是真实又扎心。

大部分农村人固化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边界

电影开头,简陋的村子里四人围着一桌打牌,大约八九岁的儿子趁父亲出去期间当起了父亲的帮手。父亲回来张口就骂,“你一天不挨打,骨头就作痒”,还嚷嚷着让儿子滚开。

《庄子·天道》里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人们常说的成语“言传身教”,便是出于此处。

之前看电视剧《笑着活下去》时,李成儒老师饰演的陆大宽,是一个嗜酒成性脾气暴躁的丈夫。同时,他也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儿子陆军从小看着父亲打母亲,因此受到影响,长大后竟顶撞父亲说,自己变成这样都是他造成的。

影片里八九岁的儿子这样回应父亲打牌的现象:“你打得,我就打不得?”可见也是受到了其父“言传身教”的影响。

随后,父亲骂骂咧咧地嚷嚷:“过两年你给我死出去打工”,一旁人也在附声说:没错,送出去打工挣大钱。

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评价(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高达9.4分)(2)

这令我想起高中复读时,亲戚一脸不屑地向着我妈说,一直念书有什么用,他儿子没怎么念,现在在工厂里管吃管住一个月也挣四五千,和上述提到的那位父亲说的后话一样。

相信很多人都曾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和矛盾,对方大言不惭地挥着“读书无用”的旗帜,趾高气扬地对遍地普通大学生们投去鄙夷的目光。

读书有没有用?《三国演义》里,有一段关羽和张飞广为传播的视频,对此有间接性的诠释。

关羽对刘备说“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正所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名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一旁的张飞呆若木鸡脱口而出“俺也一样”!

在电影里,当易明堂老师想要为村里的留守儿童们开设幼儿园,为了他们可以多学一些知识时,那位男孩的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他(易明堂)就是为了挣钱。并讥讽道:师范毕业的易老师,毕业只拿到千把块钱的月薪,如今也不得在村里办幼儿园来骗小孩的钱?!

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评价(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高达9.4分)(3)

易明堂老师不与他计较,转身就走。

鲁迅曾在《纪念刘和珍君》里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人性”,人性里潜藏的恶,与人的思维认知密不可分。

从这位父亲身上窥察小男孩的境况和未来,不由得让人捏一把汗。

我们有幸尽早脱离乡村的,触碰不到如此窘境,可现实中与电影里那位小男孩相似的人,数不胜数。

这些的根源在哪里呢?

无非是偏远农村闭塞环境下,大多数农民们固化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边界所导致。

正是这些根源,让更多祖国未来的花朵,早早地夭折在萌芽期。

我国偏远乡村匮乏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

在电影里,有一个叫做李响的16岁女孩,镜头里的她,很像是大多数从农村出走女生最初的模样。

李响用冰冷刁蛮的外表包裹自己,可内心却澄澈羞涩。

当初中毕业的李响执意想要外出打工时,父亲把她拦了下来。

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评价(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高达9.4分)(4)

好在李响的父亲比较开明,并没有像前面小男孩的父亲那样,差不多到了年纪,就让孩子出去打工赚钱。

李父得知易老师这个文化人开办幼儿园,便将李响送到易老师那边,不要多少金钱收入,只是不愿让女儿这么早地步入外面复杂的世界里去。

李响名字的谐音为“理想”,名字虽响亮,人却沉默。

她对易明堂老师说,她的理想是当歌星,所以想早点出去打工攒点钱参加《超级女声》。

就是这样一个心怀远大理想的人,最初却在众人面前连一首歌也羞于启齿。

让她甘心在这个小乡村里,给小孩儿们教唱歌跳舞的,是一位迎面而来,未婚先孕的18岁外地女孩。

李响看着这个陌生的女孩,挺着大肚子,仿佛挺着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在偏远乡村地区,农村人固化的思维模式,加上贫穷落后与师资匮乏,让不少未成年没有完成义务教育便步入社会,在懵懂时期早早成婚生子。

明明自己还是个孩子,却还要照顾另一个孩子。

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评价(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高达9.4分)(5)

2019年4月1日在北京参加《为了更好的地球》公益演讲活动时,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廖杞南表示,制约农村教育的不是硬件缺失而是师资的薄弱。乡村青年老师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

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到,身单力薄的易明堂一心想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刻意把砖木建造的老房子腾出来用作教室,自己动手制作可供幼儿们玩乐的简易游戏器材;想让尽可能多的留守儿童们都能上学,赊账的、学费交了一个月的、易明堂都接纳了;为方便接送孩子,他特地制作了一辆手拉班车,还涂上了新漆。

那一层层刷上的新漆,也给易明堂在内心构造的教育蓝图添了新的色彩。

他请自己下岗的妻子当园长,和李响一起给孩子们教书做饭。

妻子说这是一桩赔钱买卖时,易明堂宽慰妻子,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这样也是为了打造口碑,等办的越来越好的时候,以后可以再扩大规模,让更多孩子都能上学。

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评价(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高达9.4分)(6)

虽有着足够的热情,但他们到底不是专业教师出身,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李响与孩子们相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身的缺陷,她觉得自己不能承担如此重任,远远不够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因此向易老师提出辞退,想准备去上学专门学习师范。

后来,因没有办学资质,对幼儿们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不够全面,师资力量也十分匮乏,易明堂不得不将幼儿园解散。

孩子不能及时上学,吸收不了更好的教育,始终是我国偏远农村乃至于更多地方面临的痛楚,直到现在,这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巨大难题。

留守人群孤苦无依的生活窘境和无人陪伴

一直以来,留守人群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部分,更是中国农村的一大痛点。

这部电影的核心便是“留守儿童”,也给我们呈现出了留守人群孤苦无依的生活窘境。

社会经济压力的增大,迫使很多人外出打工,留下家中老人孩子。老人不懂得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们缺乏父母陪伴,内心对爱的渴求比从小就在父母身边的人要多得多,他们也因此异常敏感脆弱。

易明堂在办学期间就收到这样一位小孩子,名为砣砣。送砣砣来上学的男子说,小孩父母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给他老母亲带着,一个月给200元的生活费。

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评价(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高达9.4分)(7)

砣砣的存在,却给男子的婚事造成了困扰,这才使他将砣砣以“全托”的形式送到易明堂的幼儿园。

砣砣爸妈出去打工与其在村口的樟树下分别,砣砣因此经常坐在樟树下向遥远的方向望着,眼神里尽是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同时,砣砣在上学期间,还吃同学食物,性格敏感沉默。

影片里还有一个小女孩秀秀,秀秀爸之前欠了一屁股债,秀秀妈因此外出打工赚钱,一去就是两年。再回来时,其丈夫有了别的女人,两人面临着离婚,而秀秀对妈妈也感到陌生许多。

这些幼小孩童们像易老师唱得那首《小白杨》歌词里写的那样:微风吹得树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明明是含苞待放的宝贵年纪,本应有着无忧虑的童年,可这一幕幕悲惨的现状,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却令人担忧和惶恐。

在电影里,易明堂把孩子们一个个分别送回家,看到砣砣那位瞎眼的奶奶时,他被触动了。老奶奶失明已有十几年,这十几年的时间,也没有子女带她去看看……

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评价(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高达9.4分)(8)

秀秀爸妈离婚后,秀秀被丢下无人照看,砣砣的瞎眼奶奶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因为不忍心,易明堂不得不收养他们。

但电影里有易明堂,现实里有谁?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指出,全国约有四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七分之一的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可见,有相当多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事实孤儿”。

据相关新闻报道,截止2019年12月,我国山东省在册登记农村留守儿童有7.7万多,各地也在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措施为这些留守儿童提供生活补贴,尽管全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已有所下降,但仍然还有六百多万的庞大数量。

正是看懂了影片人物的伤疤所在,才被这一幕幕戳痛了柔软的心脏。

这部电影名为《遥望南方的童年》,剧中的每一幕都是真实农村的现场直播,他们没有演技,有的只是真实情感的表达。

影片名代表着众多留守儿童们的内心呼唤,他们遥遥地望着的,是有父母陪伴的温暖童年,而不是独自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