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袭鼓浪屿哨位,最嚣张的国军水鬼
走在鼓浪屿的海滩上,有朋友说去看看鼓浪石。传说这是一块有奇窍的怪石,每到天文大潮,海浪冲击之下,就会发出激烈的鼓声,鼓浪屿以此得名。
鼓浪石不难找,奇的是鼓浪石旁边竟然还修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碉堡,正挡在海浪的来路上。从这座工事的坚固程度可以推测, 波浪想越过它到达鼓浪石的几率微乎其微。看来,只要这个玩意儿存在,今后是不大可能再听到鼓浪之声了。
眼望今日的厦门,很难想象这里长期是剑拔弩张的前线。然而,鼓浪屿的确曾是解放军重兵驻防的阵地。即便在我们所住的疗养院中,也不经意间会发现战争时期留下来的碉堡。
以老萨的看法,这些碉堡大多数应该与汤长官无关。理由是这些钢筋混凝土工事大多构筑精细,配置完善,绝非仓促间可成。
汤恩伯,即《战上海》中“汤司令”的原型
1949年5月,从上海败退到福建的汤恩伯被调任“国防部厦门指挥所主任”,实际因忙于收拾败军,7月才开始视事部署防务,10月17日,解放军第十兵团叶飞部攻克厦门,他没有时间构筑这样的工事。
建造这些碉堡的白色水泥是二战中日军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构筑特点也符合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标准设计。1938年日军攻占的厦门、金门,直到1945年才被我国收复,日军为了控制台湾海峡,在金厦曾大量驻军并构筑坚固工事,与我们所见到的遗迹是吻合的。汤恩伯最多是借用过这些日军遗留工事。
不过,解放军也应该曾利用这些工事。在一些碉堡的顶部,有后增加的黄砂混凝土覆盖层,与下层材料迥然不同,那就是解放军加固这些旧有碉堡,继续利用的痕迹。
鼓浪屿的碉堡被利用过吗?
当然,金门炮战后鼓浪屿一直是最前线呢,而且,在台海关系紧张的时候,哨兵要随时警惕台湾水鬼摸上来。
有一名鼓浪屿老兵回忆过自己面对“水鬼”的情景——六十年代,一次半夜值哨,班长忽然警觉地发现水中似有一黑影闪现,若有若无,立刻怀疑是金门方向有人来摸哨。老兵说这个班长十分胆大,对他和另一个兵讲,看来对方只有一个,咱们有三个,不用叫援军,咱们立个功吧。
立功当然好,但能不能打得过对方的“水鬼”,其实这位老兵有点儿没谱,毕竟传说中对面那些家伙都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狡猾残忍的异类。
班长悄声说不要紧,咱们到探照灯那里,他一上来就照住他,不信他不晕头转向,三支枪顶上去,不服就干掉他!
福建前线的哨兵可是荷枪实弹的,不像后来内地某些机关的卫兵,表面上威风凛凛,实际上有枪无弹,遇到情况屁事儿不顶。金厦前线,双的前哨部队都是时刻准备战斗的。
所谓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其实金门国民党军的水下爆破队员,对于到对岸执行任务也十分怵头。这是因为福建有个皮定均司令,发现情况一不搜索二不喊话,直接拿深水炸弹招呼,金门过来侦察的水鬼常被震死后和鱼鳖虾蟹一起浮尸海面。这种生冷不忌,无差别杀伤的打法没法不让人心悸。
这个是深水炸弹?不,这个是金厦前线宣传兵用的多管广播喇叭
鼓浪屿上没有装备深水炸弹,所以双方都只能依靠轻武器和冷兵器决出胜负了。
班长军事素质很好,判断准确,不一会儿工夫果然有个黑影从波浪中钻了出来,开始登上沙滩,怀里抱了一根又粗又长的兵器,似乎是火箭筒。能带着火箭筒游过来袭扰,看来真是把好手啊!好在他登滩的地方是哨位前方,沙滩上有一道铁丝网,这对守军绝对有利。
这边是先发制人,占据主动,所以等“水鬼”爬到铁丝网前,刚刚一直腰的瞬间,班长已经把探照灯打亮了,枪口直指,高呼:“不许动!”
“我可是没见过这么嚣张的水鬼啊!”老兵说,“这么喊着,他居然挺直了身子,一把从后腰摸出一件东西来,我们在犹豫开不开枪的时候,他已经把那件东西展开了。”
这是什么东西呢?折叠式冲锋枪?爆破筒?都不是,竟然是一面青天白日旗。
但见此人将这面旗举过头顶,高呼——“中华民国万岁!”
眼看被抓,居然还敢亮旗大呼万岁的,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也是第一次听到,无人不惊讶万分。
当时福建前线不时有交手,也不是没抓过俘虏。对方也有十分顽强,拼死抵抗的,但基本上发现实在打不过的时候会选择举手投降——这又不是打鬼子,放下武器也不算丢人。何况大多数来袭扰的是大陆过去的老兵,虽然被俘,也算有了回家的可能,未必愿意就此拼死——真有拼死之心的也顾不得跟唱戏的似的,玩得这么嚣张。
班长也愣了,而那个家伙居然不躲也不逃,就在刺眼的探照灯下,再把口号高呼了一遍,毫无惧色!
……
春秋时,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感到敌众我寡,难以抵挡,于是组织了一个敢死队,排列成三行冲向吴军。然后……在阵前高呼口号,横剑自刎。吴军被这个诡异的场面雷倒了,争相围观,队形大乱。越军乘机发起猛攻,吴军大败,吴王阖闾在乱军中被越国大将灵姑浮砍伤,撤退途中死亡,史称槜李之战。
那位老兵和他的班长一定没有读过这段故事,假如国民党水鬼利用他们被这个酷似行为艺术的场面震慑,借机发起攻击……
那事儿可就大发了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此“水鬼”被毫无悬念地活捉,并送到连部去了。
那么,这个如此嚣张的水鬼到底是对面哪个部队的呢?我已经在脑洞大开,想会不会是某个犯了纪律的国军,在被枪决和去共军阵地前死之间做了后者的选择。
那会是个“悲壮”的故事吧?
哪个部队的也不是,老兵笑道,那是一个试图叛逃的,拿了一根大竹筒作漂浮物,想从厦门飘到金门去,不料对潮汐缺乏理解,结果游了半夜游到了鼓浪屿,看到铁丝网十分欣喜,以为是国军的阵地,于是演出了亮旗喊口号的好戏。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老萨有发现】(sashuchang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