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年,法国的道菲内省发生了一宗命案:一个叫裴尔特的男青年,在做家庭教师时,与女主人相爱。后来,当他与另一位有钱的小姐即将结婚时,当年的那个女主人写了一封告发信,揭穿了此事。青年一怒之下,枪杀了女主人,自己也被判处死刑。

新闻一发,轰动一时。但时间一长,也就被人们忘却脑后。只有一个人,默默记下了这个故事,并依据这个故事创作了欧洲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这个人就是司汤达,这部小说就是《红与黑》。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男女主爱情(红与黑带着镣铐恋爱)(1)

司汤达,原名马里·亨利·贝尔,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因擅心理描写,所以也被尊称“伟大的心理作家”。然,受时代的局限性,在司汤达活着的时候,他虽有过赞誉,但影响忒微。直到20世纪,作品才备受推崇,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他的“司汤达学”和“司汤达俱乐部”。由此可见,好作品是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发酵的。

《红与黑》讲述的是社会底层青年于连分别与上流阶级雍容华贵的夫人、骄傲俏丽的小姐的两段爱情故事。从于连的整个恋爱史来看,这两段爱情无疑展示了一个年轻人从懵懂无措的初恋、游刃有余的再恋、到生死与共的终恋的过程,这其中不乏夹杂着算计、阴谋,但也包含着爱与救赎。

01 最初的相遇,只因为多看了你一眼

一个是高高在上、生活和美的贵夫人,一个是在噪声中看书、被哥哥和父亲欺凌的小木匠,只因市长与收容所所长的攀比之心,便决定了他们命运般的相遇。

最初相见,不过是面貌上多看了一眼,从此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原本两条并无交集的平行线,就这样变成掌中纠缠的曲线。

初见于连,皮肤白嫩,眼睛和顺,脸上还似挂着泪痕,活像个乡下来的小姑娘,顿时激起了德雷纳尔夫人的母性。又见小伙子脸色由白转红,继而越来越红,引得德雷纳尔夫人竟像少女般欢快地笑起来。

母性、少女心,这两个最能引发女人恋爱的因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萌芽在了贵夫人的心中,尽管此刻本人还不甚觉知。

初见德雷纳尔夫人,娇艳的容颜、柔美的声音、讲究的服饰、淡淡的香气,让于连这个乡下人涨红了脸。这是他19年的人生经历中,第一次与如此高贵、美丽的女性近距离接触,举手抬足都透露出这个少年的懵懂与羞涩。

起初,德雷纳尔夫人并没有察觉到自身感情的变化,只是在送衣服、送书等小事上暗暗帮衬于连,直到得知自己的侍女竟然爱上于连,并且有打算与于连结婚之意,德雷纳尔夫人妒火中烧,方才明白,自己爱上了于连。

起初,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虽心有感激和敬爱,但并没有上升到情爱方面。只是某次被市长羞辱后,他企图报复市长,满足他的虚荣心,于是他决定要在这个女人身上“取得成功”。

司汤达曾在另一本书中说:“爱情所能赋予的最大幸福,就是你第一次握你所钟爱的人的手。”这个戏码,被他安排在了于连身上。

于连给自己定下了十点钟声响后,就握住夫人手的计划。当晚,夫人试图挣扎抽出来,没成功,也就任他握住了。

自从,两人暗通款曲。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男女主爱情(红与黑带着镣铐恋爱)(2)

有人指责说,这不过是成熟有韵味的已婚妇人,诱惑年轻未经人事的毛头小伙而已。我很不以为然。

首先,德雷纳尔夫人虽为人妇,但在感情经历上,她是一片空白。嫁给市长,只不过是服从宗教和姑妈安排下的被动选择。加之丈夫又是个极其贪婪、自私的小人,她从来没有对他产生过男女之情,更没体会过初恋时的怦然心动,热恋时的患得患失。是于连,这个拥有俊美外表、丰富学识的大好青年,唤醒了她心中沉睡的爱情欲望,好似枯木逢春。

于连呢,他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对德雷纳尔这样娇艳、可爱的夫人“任是无情也动人”,何况夫人还如此温柔、和气。

所以,他们两人是相互吸引,并非一方引诱另一方。

然而,这场爱恋终究是不道德的。德雷纳尔夫人始终抱着愧对儿子的心情,负重前行;于连的情感里,多少自尊心作祟,又夹带着报复上流人士的心态,不是那么的纯粹与干净。

02 爱情的游戏,谁先说爱谁就输

如果说,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的感情,尚属心灵之爱,那么,于连与马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就完全属于功利之爱。

于连经过德雷纳尔夫人这一场爱恋,已然修炼成爱情的老手。对于如何俘获女孩的芳心,他已手到擒来。

更加可怖的是,于连在贝尚松神学院学习期间,目睹学员、教士肮脏、贪婪的丑态,自己也变得市侩城府、虚与委蛇。

他清醒意识到,对于他这个底层的小人物,凭一己之力,无论如何都不能跨越阶级,直达上流阶层。他必须利用爱情这把剑,助力自己青云直上。

马蒂尔德小姐就是最合适的人选。第一,她是侯爵之女,攀上她,老丈人多少会提携自己的女婿。后面也证实,于连猜想正确。第二,她年轻貌美,多少富家子弟趋之若鹜。娶她为妻,既彰显了自己被小姐高看一眼的魅力,又娶得了个美娇娘,何乐而不为?第三,他身在侯爵之家,接近外面女性的机会不多,于小姐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多的是机会撬开小姐的心房。

他深谙,若想降服这位骄傲的小姐,非常规手段可为。所以,他使用欲擒故纵战术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你一理我,我就跑开。

她是漂亮的,我一定要得到她,然后跑开。

甚至,他从俄国王子那取经,假意追求元帅夫人,借此刺激马蒂尔德小姐,逼她就范,“使她恐惧”、“使她服从”。

爱情中,向来都是谁先爱,谁就更加被动。在这场爱情游戏中,于连把高高在上的贵小姐吃得死死的,让贵小姐心甘情愿先他一步情书表白,并主动递给他梯子,潜进自己的房间;又利用父亲对自己的喜爱,逼迫父亲接受于连。

于连取得阶段性胜利,娶了美人,得了财富、荣誉和地位。可谓一箭四雕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男女主爱情(红与黑带着镣铐恋爱)(3)

如此说来,马蒂尔德小姐岂不是很可怜,被人玩弄?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人家也只不过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马蒂尔德小姐是侯爵千金,娇艳可人,又冷酷无情,傲慢无礼。她极力推崇法国革命战士丹东,对身边那些有身份的公子哥儿,甚是鄙夷;也厌倦了这些青年循规蹈矩的那一套。她渴求一个与众不同、丹东式的男人出现在她面前,好填补她内心想象对象的空缺。

而于连的傲慢、不屑与她讲话的态度,恰好极大程度激起了她的兴趣,认定于连就是丹东式人物,只有跟他在一起,才极尽激情和浪漫。

纵观两人的爱情,只不过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像书中一个情节:于连气急攻心,动手打了小姐;小姐不怒不怪,反而更爱于连。这种找虐式情感,也只有养在深闺、不食人间愁苦的大小姐,才会觉得刺激、热烈。

所以,若论两人的真心,那是几近于无:于连以爱情之名,挟小姐以令侯爵,功名俱得;小姐假爱情之手,谋划打造臆想中的英雄式情人。各怀鬼胎,相互撕扯,伤痕累累。

03 繁华落尽,那人仍在灯火阑珊处

本以为娶了白富美,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谁曾想,于连机关算计,恰恰被上一个情人德雷纳尔夫人出卖了。虽然夫人是被迫写出告发信。

东窗事发,于连悲愤之下,丧失理智,向德雷纳尔夫人开枪。虽枪杀未遂 ,于连仍被抓捕入狱。

期间,两位情人到处奔走,奋力营救。马蒂尔德小姐不顾父亲的反对,四处打点;德雷纳尔夫人也不顾忌已为人妇的身份,和别人的闲言碎语,公开抛头露面,跑到监狱里,送吃送喝,力劝于连上诉。

然而,被打入牢房的于连突然冷静下来。他反省这几年自己的所作所为,想到自己原是狷介之人,砭清激浊;却为了所谓的地位、虚名,丢失了本真的自我,和往昔自己鄙视之人同流合污,深感行为不端,后悔不已。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男女主爱情(红与黑带着镣铐恋爱)(4)

于爱情,他也了悟,真正的爱情,是恬静、自然、放松、真诚,而不是掺杂着太多的利益考量。

回顾两段感情,他蓦然发现,最后心中向往的,还是德雷纳夫人给予他的温暖与柔情。

在狱中,他向德雷纳夫人说道:

从前,我们在韦尔吉的树林里散步的时候,我本可以感到非常欢快的,但是我那勃勃野心把我的魂引向了虚无缥缈之境。你迷人的玉臂就在我的唇边,可惜我非但没握住,反让不着边际的憧憬把我引了开去。

德雷纳夫人也深情回应道:

我一见到你,什么做人的本分,全忘了。只剩下对你的爱,或者说,‘爱’这个词儿,分量还太轻。我对你的感情,上可以对天主:崇敬、爱慕、顺从,都混合在一起。

繁华落尽见真纯,两人栉风沐雨后,转身回找,心中的那人,仍在灯火阑珊处,何其幸运;然而为时已晚,又何其悲哀!

最后的最后,于连赴死;三日后,德雷纳夫人尾随而去,终是全了这份死生契阔!

04于连爱情悲剧的背后,是个人与时代的联合绞杀

事如春梦了无痕,然细细琢磨,于连的爱情悲剧,无外乎是主角个人与时代的联合绞杀。

个人因素:

男主于连是个小锯木厂老板的儿子,在社会上属于第三等级。从小他受尽世人的冷眼、奚落和侮辱,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为此,他生性敏感、倔强,同时自尊心又极强。

他以自卑之心,揣度贵夫人之肚,怀疑夫人瞧不起他这个乡下穷小子。为此,不惜铤而走险,大胆占有了夫人,并为自己卑劣的行径,找到自圆其说的借口。

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因为如果以后我发了财,有人嘲笑我曾经当过家庭教师这个低级差事的话,我就可以冠冕堂皇地说,我是为了爱情才教书的。

自卑到了尘埃里,开出了恶之花。

同时,因受到市长的蔑视,清高的于连马上想到,给市长戴上绿帽子,借以打击报复市长。高贵的夫人,就这样沦为他报复上流人士的牺牲品。

对还有几分真情的贵夫人,于连尚且如此,更遑论价值观完全与自己背道而驰的娇小姐。故而,对侯爵府千金,于连纯属把她当成向上爬的工具。

事成之后,他一方面享用着富家小姐带给他的种种好处、殊荣,但另一方面,也在心理鄙视着这群上流社会的蛀虫,和欲与蛀虫为伍的自己。人格的挣扎、撕扯,可见一斑。

这尚存一点的良知,终于在于连下狱时冲破藩篱,人格统一,回归到纯真的本我。因为纯真,对前尘往事,自感愧疚、懊悔,亦厌倦了尔虞我诈的生活,和自己虚妄的英雄主义。最终万念俱灰,失去对生的渴望,只求一死。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男女主爱情(红与黑带着镣铐恋爱)(5)

社会因素:

1.缺乏公平竞争的时代背景让爱情无处容身

法国拿破仑时代,年轻人有大把机会,可以凭借自身努力和才华,自挣前程,实现抱负。于连追念这样的时代,然自身却处于一个“门第决定一切”的时代。

这就决定,于连要想跻身上流社会,只能借助贵族女性上位。殊不知,人心不足蛇吞象,向上爬的过程中,难免用力过猛,葬送前程,杀死爱情。

2,封建等级制度是熄灭爱情之火的坟墓

于连所处的复辟时代,有着严苛的封建等级制度。上流权贵与底层人民向来是格格不入,更不要说是不同世界里人的爱情了。

无论是德雷瑞尔夫人,还是马蒂尔德小姐,她们或多或少,在言语或者行动上都无意间表现出对下等人的歧视。这或许非她们本身意愿,更多可能是从小产生的对底层民众的刻板印象。

这就激起敏感自尊的男主于连的反抗,为打入上层,不做下等人,不惜殉葬爱情。

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小人物身上的大时代。于连爱情的悲剧,除了自身性格缺陷,亦是被大时代的潮流裹挟着走向毁灭的渊薮。

哎!对那个时代,对于连个人,空余一声叹息!


参考目录:

《红与黑》 司汤达

成也爱情败也爱情——浅析《红与黑》中于连的爱情悲剧,张静怡 &金美兰

中外文化差异中的爱情观 ——试从《红与黑》角度分析中外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石 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