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肇基,永乐迁都
从1420到2020,转眼已是600个春秋
皇帝“搬家”
让地理坐标一南一北
相隔千里的两座城市有了哪些关联?
跨越数个世纪
屹立至今的古城墙默默无言
600岁的砖文里
可以洞见怎样的秘密?
年末岁尾,“神兽出笼”,
快跟随《游遍江苏》一起去探寻
明朝皇帝“搬家”那些事儿
开启一段明朝历史的深度亲子游
01朝天宫
朝天宫“金陵第一胜迹”,由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御赐,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
600年前的1420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永乐皇帝朱棣下诏从南京迁都到北京,也就是那一次“大搬家”,让这两座一南一北、相隔千里的城市,在腾挪动静之间有着不少关联。
这期《游遍江苏》邀请了两个女儿的妈妈李黎,也是高级育婴师、P.E.T.父母效能训练亲子沟通讲师、EAR读书会领读人、六朝博物馆志愿者…和小朋友们来一次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
展柜里,褐红色“岁寒三友”——梅、兰、竹,描摹在瓶身灰白色釉底之上,仿佛是在600多年前的一场漫天大雪之后相逢,点亮了那个冬天的希望。
你知道梅瓶除了做花瓶,还能做什么呢?
首都博物馆藏的珐华釉云涛纹罐,惊不惊艳?
永乐大帝带着满满的“家当”“落户”北京,你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运过去的呢?
故宫的这些小神兽,你都能认出来吗?
南京朝天宫特展
《1420:从南京到北京》
一直持续到4月都有哦
02明孝陵
除了这些旧迹,在南京,还有很多“宝藏”景点可以去解读明朝276载的春秋:漫步朝天宫,除了看展,还可以沉浸进冬日里那抹最最深邃的红。红墙碧瓦、前殿后苑,亭台楼阁、叠山凿池,一枝、一叶弯曲的弧度,在回廊转角的相衬下,被时光赋予了独特的韵味。
而每年深秋,明孝陵石象路就会变身南京城“最美600米”,开启一段“金陵旅游界”的霸屏模式。
路旁,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石马,六种石兽也就成了这场历史大戏的剧中人。
当落叶飘零,散落一地秋凉,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无梁殿,砖石拱券结构,不用一木一钉,隐约掩映在郁葱深秀的林海之中。万工池北,阳光洒落红山门,让这里的秋天变得温暖贴心。
03明城墙
行走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似乎随时都可以去亲近那段600年前的历史。南京明城墙,是现存体量最大、结构最完整都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项目,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些城墙一共用了一亿多块砖,600年了,为什么现在依然坚固结实呢?
据史料记载,做城墙砖有11道工序,也就是说,做砖、做泥坯、烧砖,再运到南京来,中间有11道工序。这11道工序,每一个工序都有一个负责人,就记录在城墙上。
朱元璋当时做砖的时候,要求非常严格,每一道工序都记录在上面,如果出现问题了,就要开始追究责任了,这种方式就称作为“物勒工名”,所以这个砖到今天还可以保持得这么好。
从一块砖到四重墙,再到一座城,数亿块刻有铭文的城砖,忠实地记录下它们来自何地,诞生于何时,出自于何人之手,记录下六百多年前数百万民众的辛勤劳动。
2016年10月18日,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和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携手,推出“颗粒归仓、守护城墙”活动,让散落各地的城砖“回家”。明城墙脚下、秦淮河北岸,砖集馆取“城砖文化集合传承”之意,成为感受文明积淀古都根脉的又一处“宝藏”打卡点。
在这你还可以体验一下拓印,把城墙上的砖印在纸上,鬃刷一次次扫过宣纸的细密纤维,城砖上的铭文渐渐透印上来,仿佛是打通了时空隧道,让时光定格、“显影”。
目前,已经累计回收大约20万块城墙砖,它们成为有温度、有故事的历史标签。
爸爸妈妈们
有空不妨从博物馆开始
来源:江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