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研究学者朱迪斯·巴特勒曾经犀利地指出:“性别不应该被解释为一种稳定的身份,或是产生各种行动的一个能动的场域;相反地,性别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建立的一种脆弱的身份,通过风格/程式化而产生的。“
在她看来,性别身份不是固定的,而是像水一样可以流动,所谓“男性”和“女性”的定义,是在文化预期上形成的,从而引导着人们行为和选择,做出符合相应性别身份所预期的举动。
朱迪斯的这一观念让人们对于性别身份的探索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为我们看待身边发生的各色事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浙江首位变性人雷晓晨的故事,正是其中之一。
一、前卫的思想,大胆改变自身性别对于雷晓晨来说,2004年6月17日,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在这一天,他实现了毕生的梦想,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进行了变性手术,解决了自己的身份危机。
在2004年,变性手术还未被大众所熟知的时候,雷晓晨的这一举动可谓惊人。
要知道,当年变性手术的开展,可是十分困难的。
首先,是技术问题,在1990年代,变性手术的成功案例还非常少,只能到个别大医院进行;
其次,接受变性手术,还要完成一系列手续,除了要提供自愿声明书外,还需要当地派出所开具相关的户籍证明;
最后,变性手术还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
面对这重重阻碍,雷晓晨没有气馁,反倒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为了筹措手术费,他开始打工攒钱,这期间,他一直给整形医院和报社写信,向他们寻求帮助,将性别焦虑带给自己的困惑和折磨写在纸上,希望能够得到回复。为了顺利实施手术,他还多次前往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不断地奔波。
庆幸的是,雷晓晨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所想所念终于被听见了。
2004年,宁波协和医院的美容整形门诊部,董事长丁芳芳听说了雷晓晨的故事并为之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动。
面对雷晓晨痛苦而又混乱的生活,丁芳芳决定伸出援手。她决定自费5万元帮助雷晓晨进行变性手术。
就这样,6月17日,雷晓晨在丁芳芳的帮助下,前往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进行了变性手术。
手术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进行得非常成功,雷晓晨终于从“他”变成了“她”。
在术后,体贴的丁芳芳还为雷晓晨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她的术后恢复。丁芳芳的慷慨无私让雷晓晨感概道:“如果我这辈子要感谢谁的话,那就只有丁芳芳一个人了。”
手术成功后,梦想实现的喜悦和激动让雷晓晨彻夜难眠,当看到自己的身份证上性别一栏终于是“女”后,雷晓晨更是高兴得哭了出来。
看到如此激动的雷晓晨,不少人在感慨的同时也十分疑惑,雷晓晨为什么会如此执着于改变自己的性别呢?
二、错位的灵魂,苦苦挣扎的童年雷晓晨出生于1969年,在年幼时期,他就已经和别的男孩子不一样了,文文静静的,尤其喜欢和女孩子们呆在一起,跳皮筋翻花绳,旁人看了,以为只是他害羞腼腆罢了,而他的家里人因为重组家庭的缘故,对雷晓晨的干涉也比较少。
年幼的雷晓晨对于周围人的想法如何并不是十分了解,但在他心中,却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想法,那就是,他想要成为一个女孩子。
这个念头随着年岁的增加愈发强烈,但与此同时,雷晓晨也面临着巨大的身份危机:自己生理性别和认知性别,原来竟是有如此大的不同。
在生理性别上,雷晓晨是一个男孩,但是在自我认知中,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女生。
这种矛盾让步入青春期的雷晓晨十分痛苦。一方面,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自己的男性特征也愈发明显:
下巴上冒出的青色胡渣,不断突显的喉结,逐渐抽高的个子等等一切,都在提示着雷晓晨,自己是个男性;
而另一方面,他又忍不住偷偷试穿妈妈的裙子和口红,想着把长发蓄起,做其他女生都做的事情。
他自己也回忆道:“当时我认为我有两个身份,白天我是做给别人看的男孩子,但是到了晚上,我就可以做自己,做真正的女孩子。”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思想相对偏于保守,因此,当看到青春期的雷晓晨做出如此“怪异”的举动之时,村里人也难免开始对雷晓晨指指点点,更有甚者会侮辱雷晓晨为“精神病”。
他们不知道的是,雷晓晨其实饱受着性别焦虑的折磨。性别焦虑指的是个人对于自己的生理性别与自我性别认同不一致而感到不安和痛苦,这不是一种精神疾病,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从精神障碍的分类之中移除。
如今,引发性别焦虑的原因尚未明确,雷晓晨为何会想成为女生,我们也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少年时期的他,必定是遭受了自我怀疑以及周围人恶意揣测的痛苦。那个时候的雷晓晨,可以说是不幸的。
1990年,他在报纸上偶然读到了一则新闻:在上海,一名姓秦的男性通过变性手术改变了自己的性别。
这则报道在雷晓晨困惑的人生中投入一束光,让他找到了希望。
雷晓晨觉得,既然已经有了先例,自己也可以通过变性手术改变自己的性别,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了后来他千辛万苦奔波以求做变性手术的故事。
三、不惧流言,遇灵魂伴侣美满一生雷晓晨的变性手术让她成为了浙江省首位变性人,在恢复好之后,她回到了临安市昌化镇老家。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她可以光明正大地穿上自己喜欢的裙子,留起一头飘逸的长发了。
雷晓晨无疑是勇敢、前卫的,但是对于周围人来说,她的举动却是离经叛道。在村子中,还是有村民会取笑她,甚至把她当成异类。
面对旁人的评价,雷晓晨没有过多理会,她在临安市的一个建筑工地的食堂找了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也正是在这里,雷晓晨遇到了愿意理解自己并向自己敞开心扉的人。
有一次,雷晓晨的一个工友将工地上的泥水工杨四友介绍给她,两个人逐渐熟悉并最终交往。
有趣的是,起初,杨四友并不知道雷晓晨以前是个男人,因为她身上的女性特征太明显了,自己根本没有丝毫怀疑,直到雷晓晨的事迹被报道之后,他才知道女友的过往。
在变性这一概念还算前卫新奇的那个年代,知道真相的杨四友并没有感到吃惊或是害怕,反倒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继续和雷晓晨交往,还动了结婚的念头。
但是杨四友的父母不干了,他们问儿子:“女方会不会生孩子?”,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重视传承的他们极力反对这门婚事。
杨四友见状反驳道:“我都30多岁的人,难道要让我以后讨不到老婆,做一辈子光棍啊!”在多次劝说后,杨四友的父母才同意他们结婚。
于是,在2005年,36岁的雷晓晨和32岁的杨四友结为了夫妻。
婚后,两个人的生活十分甜蜜,雷晓晨对他们的婚姻生活是这么评价的:“像其他普通夫妻一样,我们有时也会吵架,不过我老公人很老实的,他挣的钱,全部上交给我。”
于她而言,能够遇到一个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承认自己的伴侣,自己也就不那么惧怕他人异样的目光了。
但是,虽然婚姻幸福,作为女人,雷晓晨还是希望能够养育孩子,她自己也袒露道,在刚结婚的时候,晚上做梦都会梦到自己当了妈妈。
可是,鉴于生理上的限制,雷晓晨的这个心愿,难于登天。
这个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了。
在2006年春节,夫妇俩回杨四友家乡江西过年,却碰到了一个被转送的女婴。雷晓晨一看到这个娃娃就喜欢得不得了,在气愤原来家庭的不负责任的同时,心里也想着能不能当她的母亲呢?
于是,在2006年,雷晓晨和杨四友领养了这个女儿,取名为杨杨。夫妻俩对这个孩子极其疼爱,即便家里不富裕,也想着以后要供孩子上大学。
就这样,雷晓晨在变性之后,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而在9年之后,2013年,有记者曾前去雷晓晨家采访,那个时候,杨杨已经8岁了,谈起父母,她话语中满是对他们的爱:“等我长大了,要养爸爸妈妈的。”他们一家三口,依旧是过着平淡却又幸福的生活。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时间流逝,村里人的流言蜚语也逐渐减少,大家都慢慢地接受了作为女性的雷晓晨,不少人还发自内心地称赞她:“她人很热心的啦,有时帮我给客人洗头发,她还会帮我烧水。”
雷晓晨的哥哥也说道:“这么多年了,该说的闲话也该说完了,现在村里人都渐渐理解她了,毕竟,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是她的自由,只要日子过得幸福就好了。”
的确,一个人对于自身身份和生活的选择是自由的,旁人的指手画脚实属多余。
至今为止,雷晓晨对自己变形这一选择从未后悔,往后,谈起自己的打算,她是这么规划的:“我很想办一个变性人网站或类似变性人的联谊会,帮助那些正处于煎熬中的同类人,让他们勇敢地直面生活,去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如今,雷晓晨已经53岁了,女儿也16岁了,一家人的生活依旧是平凡而又美满。在年幼的时候,杨杨也曾因为同学们对自己妈妈的指指点点而不解和生气,但是到后来,看到恩爱的爸爸妈妈和幸福的生活,杨杨也逐渐明白了妈妈雷晓晨的选择,她坚定地说:“我为我的妈妈感到骄傲,因为她教会我要去努力做自己,并为之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