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姐姐,我的画画好了,你看看,好看吗?”12 月7 日下午5 点,鹤城区莲花池社区雨虹社工站的“四点半课堂”里,张喜小朋友正扬起他的“大作”给“苹果姐姐”刘丽萍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两大志愿服务项目致力温暖龙城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两大志愿服务项目致力温暖龙城人(点亮心灯记怀化市第一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十强)

两大志愿服务项目致力温暖龙城人

“苹果姐姐,我的画画好了,你看看,好看吗?”12 月7 日下午5 点,鹤城区莲花池社区雨虹社工站的“四点半课堂”里,张喜小朋友正扬起他的“大作”给“苹果姐姐”刘丽萍看。

孩子稚嫩的脸上,充满了自信与微笑。孩子童真的画里,满是希望与幸福。谁也不会想到,半年前,张喜还是班上令老师最头疼的“ 捣蛋王”。“张喜的爸妈是在怀化的务工人员,从孩子放学到爸妈下班的时间,根本就无人看管。”刘丽萍告诉记者,因为父母少有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导致张喜不爱学习、调皮捣蛋,成了父母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少年”。

然而,当“四点半课堂”出现时,张喜的世界开始改变了。想象力丰富、上课认真、乖巧……张丽萍毫不吝啬对张喜的褒奖。

张喜的改变,是“四点半课堂”服务外来务工子女的一个小小缩影。针对城区大量外来务工子女、残障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放学后无人照看、辅导的现实情况,鹤城区雨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四点半课堂”,为这些孩子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注意力抗逆力提升等服务,免费为孩子们搭建课后“七彩90 分钟”。

“问题小孩”的“变形计”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和教育,很容易让孩子成为所谓的‘问题小孩’。”采访中,“四点半课堂”负责人蒋二平痛心地说,其实,孩子生下来时是一张白纸,不分好坏。能不能成才,关键看后天的陪伴和引导。

小明(化名),就是父母眼中的“问题小孩”,母亲甚至说他精神有问题,一无是处。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明被母亲带到了“四点半课堂”。当妈妈在“控诉”小明打架、摔东西等一系列行为的时候,他一直低头不语,小手紧紧捏着衣角,脚尖不停地搓着地面。“小明的父母无固定工作,每天靠骑着三轮车在迎丰公园摆摊卖凉粉和小零食为生。”刘丽萍对小明印象深刻。她告诉记者,由于疲于“讨”生活,小明经常被父母锁在家中,这也就养成了他孤僻的性格。

初到“四点半课堂”,小明经常独自拿着书本坐在角落,不说话,也不跟其他小朋友接触。见此情况,志愿社工巧妙地的运用接纳、关怀和同理心等技巧,在上课和兴趣活动中对小明进行“特殊”照顾。慢慢地,小明开始对社工露出了腼腆的微笑。通过不断的接触、沟通、互动,小明慢慢融入了“四点半课堂”的大家庭中,还结交了一位好朋友。同时,志愿社工也给小明母亲做思想工作,让她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让孩子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一个又一个的“小明”,在“四点半课堂”志愿社工的陪同下,开始“变形”,变得开朗,变得自信,变得努力向这个社会伸出自己的双手。

丰富多彩的“90分钟”

“妈妈,我们做火腿寿司吧。”

“社工姐姐,你看我这样捏得对不对?”

……

12月8日,“四点半课堂”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孩子和家长围坐在两排长桌前,“小厨师”们在社工和志愿者家长的指导下,正有模有样地制作寿司。

“这些都是社工和志愿者家长为这次DIY 亲子活动提前准备的。”蒋二平指着桌上整齐摆列的黄瓜、火腿、胡萝卜、肉松、米饭等制作材料,笑着告诉记者,孩子们都是第一次制作寿司,可兴奋了,还纷纷把自己制作的美食与他人分享。

其实,在“四点半课堂”,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破冰游戏“侦探007”,便通过玩游戏来打破拘束,让小朋友们记住彼此的名字进而建立纯真友谊;团队游戏“无敌风火轮”,让孩子们深刻地了解到“团结就是力量”;“童真童趣,爱上指尖”手工社区活动,则培养孩子们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90 分钟”,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陪伴与成长。据介绍,“四点半课堂”周一至周四以辅导功课为主,周五则开设小组活动,组织兴趣小课堂、心理疏导活动等;周末便针对特殊个案开设辅助、引导课堂;而暑假的夏令营活动,最受孩子们的欢迎。

让更多的孩子沐浴温暖

谈起“四点半课堂”创建的初衷,项目负责人蒋二平告诉记者,雨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前期的走访和调研,发现鹤城区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多,这些家庭80%的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70%以上的困境家庭无法承担昂贵的课后补习费。缺少沟通交流,让大部分孩子变得性格孤僻,不喜交际;缺乏正确的引导,让部分孩子产生不良习惯……

于是,以莲花池社区为中心,鹤城区雨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建了怀化市首家“四点半课堂”。截至目前,“四点半课堂”项目有社工4 名、骨干志愿者5 名,志愿者主要来自高校教师、家长和退休人员群体。共开课200 余节,直接受益人数200 余人,20余名孩子在他们的帮助下摘掉了“问题小孩”的帽子。另外,由于“四点半课堂”项目的可复制性强,在场地、人力等方面获得支持即可通过社区开展,已有德善社区、太平桥社区等6个社区有意向引进开展“四点半课堂”服务。

下一步,“四点半课堂”将努力打造特色项目,扩大宣传推广面;同时,结合大型活动日开展宣传,深入困境家庭,做好帮困解难工作。他们将努力深化服务,满足不同层级的居民需求,用关爱为更多有需求的孩子点亮一盏心灯。(本报记者 史琴 实习生 谌彦君 通讯员 杨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