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啥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何执意不肯过江东)(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杜牧的诗说出了无数人的遗憾,千百年来,每当提起西楚霸王项羽之死,总有人感慨道:“要是当年项羽过了乌江就好了”。

这一观点随着《史记》中项羽末路英雄的人设塑造,愈发深入人心,似乎只要项羽踏上了乌江畔的那艘小船,一切就都会不一样。

项羽若是不自刎,是否有机会翻盘呢?

一、乌江

公元前202年,乌江畔。

二十八骑楚军如流星飞电,马不停蹄地冲向乌江岸畔,在他们身后,是五千名精锐的汉军追兵。

刘邦早已承诺,斩杀项羽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这份丰厚的奖励调动了汉军的积极性,五千追兵人人怀着杀心猛追项羽,只盼着项羽一死,他们便能拿着奖赏衣食无忧的度过余年。

这场追逐赛很快就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这时双方人马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中他们已到达乌江旁,而双方却都没有船只。

项羽为啥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何执意不肯过江东)(2)

眼看着双方即将迎来一场决斗,据说,一位乌江亭长却如及时雨一般出现了,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虽然历史上的项羽早已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我们不妨按照杜牧的思路假设项羽上了船,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按照最理想的情况,项羽人品爆棚克服了重重阻碍,成功回到江东。那么此时项羽会发现,“卷土重来”的美好理想,永远与他此时的惨淡现实透着格格不入。

二、天时

当初项羽之所以能振臂一呼,率八千子弟渡江出征,因为他占着三个有利的条件:

项羽为啥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何执意不肯过江东)(3)

第一,暴秦无道,民不聊生。

项羽起兵反秦,同时还打出了为楚国复仇的旗号,可谓是师出有名,符合天下人心,这是项羽占了天时的有利条件。

然而,等到项羽败退乌江时,暴秦的统治早已被推翻了,天下大势已变。

为楚国复仇的旗号自然无从提起,而刚刚夺取了大半个天下的刘邦并没祸害江东百姓,因此即使项羽回到江东,也很难在接下来的楚汉之争中占据天时了。

三、地利

第二,彭城位置,四通八达。

彭城周边便利的水利运输条件让江东地区物阜民丰,从而为项羽起兵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项羽为啥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何执意不肯过江东)(4)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从来不仅仅是两军厮杀,而是经济实力、人才储备等各种综合因素的大比拼。

项羽能够与刘邦争斗多年烧钱无数,靠的就是江东。

不过,当项羽乌江战败时,江东却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江东了。

据史料记载,直到文景之治时,江东地区还因为远居一隅,在史书上留下了“地广人稀”的记载。

不难看出,项羽时期的江东没有经过汉初的休生养息,只会更加人烟稀少,这也就是说当初项羽能够完成楚汉之争,实在是拼尽了江东的所有资源。

因此,如果项羽真的重回江东,等待他的将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根本无法支撑一支足以与刘邦抗衡的军队。

项羽为啥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何执意不肯过江东)(5)

同时,江东的地理优势在于河道发达,便于运输粮草发展商贸,但是它本身也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如果项羽想要固守江东的话,那江东的地利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四、人和

第三,项羽占据了人和。

众所周知,项羽起家的本钱是项梁攒下的,江东子弟之所以愿意追随项梁渡江西征,这既是因为项梁自身的威望,也是因为他尊奉楚王凝聚的人心。

不过,这份无形资产却在项羽手中被玩坏了。

当初自诩为正义之师的江东子弟们悲伤地发现:

项羽屠咸阳、烧宫室、坑杀降卒,是为不仁;违反“先入咸阳者王”的承诺,是为不信;杀子婴,弑义帝,是为不忠;赶走亚父范增,是为不义。

项羽为啥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何执意不肯过江东)(6)

江东子弟的三观让项羽弄崩溃了,人心也就跟着散了。

更为重要的是,项梁项羽起兵之初,曾得到江东闽越政权的大力支持,然而等到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诸侯时,拥有原始股的闽越政权首领却连个诸侯王的影子都没见到。

项羽这种参股却不分红的行为彻底得罪了人。

东闽越政权,等到楚汉相争时,原本支持项羽的闽越政权迅速倒向了刘邦阵营。

由于闽越政权控制了江东地区,因此如果项羽兵败后重返江东,其结果无异于自杀。

正因如此,北宋的政治家王安石才会看着杜牧的《题乌江亭》微微一笑,然后挥毫写下《乌江亭》,旗帜鲜明地表示项羽兵败乌江时已经天时地利人和尽失,即便过江也很难翻盘成功。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宋·王安石《乌江亭》

项羽为啥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何执意不肯过江东)(7)

同样明白眼前形势的还有项羽,于是项羽只得在乌江岸畔与汉军展开一场生死决斗,然后在“天亡我也”的哀叹中自刎而死,成就了一段悲剧英雄的传说。

参考资料:《史记》

联金灭辽时,宋军打不过辽国残兵,真的只是战斗力问题?

明朝覆灭时,"拥兵百万"的左良玉,为何选择躲猫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