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古装剧中,细心的观众都会发现以唐宋背景时代的影视剧中,很多女人尤其是宫廷妃子额头都有精美的图案,包括红、绿、蓝等等多种颜色,有的如牛角、有的如扇面、还有的像桃子,这些图案色彩艳丽,疏密相间,宛如一朵朵绚丽鲜艳的奇葩,更显得女主雍容华丽。

宫心计为什么这么好看(宫心计里的女人脸上贴的啥)(1)

但是,你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什么呢?

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曾写过这样一句宫词“斗草深宫玉槛前,春蒲如箭如钱。不知红药阑干曲,日暮何人落翠钿”。这里的翠钿就指的女人脸上贴的哪种饰物。

钿的本意是,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面上。从字面理解,不难猜测“翠钿”是一种女人用的首饰,而花蕊夫人的另一首词中,更是形象描绘了翠钿的使用方法:“翠钿贴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

宫心计为什么这么好看(宫心计里的女人脸上贴的啥)(2)

靥是脸的意思,把翠钿贴在脸上,更加凸显女性轻柔的笑容,可见花蕊夫人时代翠钿,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特殊的化妆风气,在面颊酒窝的地方贴一对翠绿色的花钿,做出人工的笑靥,就是那个时代的时髦美人的标准照。

而当时,绿色的“翠钿”最为时髦,但“翠钿”也并非当时的独创,而是起源于更早的南北时期。在《木兰辞》中有这么一段描写,花木兰从沙场上九死一生地归来,她要恢复女儿身了,其中所必需的手续之一,就是“对镜帖花黄”,用一片片小花片来装饰自己的面容。

宫心计为什么这么好看(宫心计里的女人脸上贴的啥)(3)

花木兰贴的花黄,就是翠钿的雏形。而后在时代演变中,变成了用各种各样的小花片,来贴在脸庞上、鬓发上,这些小花片就被叫做“花钿”。而翠钿不过是其中一种而已。

翠钿在中国历史上风光流行了很长时间,除了充当假靥,它更多的是高踞在女性的额头上、眉心间,比如,有一位“眉间翠钿深”的美人,斜倚在枕上,覆盖着鸳鸯锦被,在帘外传来的明防莺啼声中,情思百转(温庭筠《南歌子》)。

宫心计为什么这么好看(宫心计里的女人脸上贴的啥)(4)

而在张泌《流溪沙》则描述了另一位刚刚起床的美人,睡意未消,意态慵懒,头上用白玉簪固定的花冠都偏歪了,然而此时的她“翠钿金缕镇眉心”,对着小庭中的斜阳轻风,杏花零落,一腔深深的情愁无可诉说。

花钿样式丰富多样,除了翠钿,贵族们还流行更加奢侈,用金箔做的金钿:“少妆银粉饰金钿,端正天花贵自然”。因为金钿薄如蝉翼,所以也被呼作“金蝉”,词人张泌就曾经偶然在市井上撞见一位不知名的风尘女,脸上是“蕊黄香画贴金蝉”,让词人一时深深为之打动。

宫心计为什么这么好看(宫心计里的女人脸上贴的啥)(5)

因为是金钿只是一种临时粘在女性脸颊上的饰物,所以在夜晚入睡前,都会将花钿去掉,在第二天再重新贴上。它像女性最亲密的伙伴,见证了每日的欢乐,寂寞,以及幽怨伤怀的心情。

花钿是怎么佩戴的呢?

在古代,花钿是性感的象征。贴有花钿代表着时尚和美艳,贴花钿是当时女性大天都要重复的功课,是化妆中的一道必要程序。而男性对于女性化妆的过程,表现的好奇和爱恋,用诗句记录了下来。

“舌头轻点贴金钿”,用舌头去舔金钿然后贴在脸上,花细就像今天的邮票一样,在背面涂有一种胶,只要对着它舔一下,就能变得软粘将饰物紧密附和在脸上。

宫心计为什么这么好看(宫心计里的女人脸上贴的啥)(6)

因为是贴上去的,所以花钿不免就会剥落下来。于是,在当诗句中也记载这样的情景,在女性停留过的地方,会有她面上、发上的花钿不经意间掉落下来,四处飘坠。如同花朵一样凋落下片片花瓣。

然而,现代女性越来越喜欢简单舒服的首饰,花钿也逐渐消失在视线之外,成为了历史。只有拍古装剧时,才能一窥其妙,虽然只是额头上一朵点缀的花,但却给人穿越时空,美的享受。

宫心计为什么这么好看(宫心计里的女人脸上贴的啥)(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