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的今天,人们发现了洛杉矶寓所中悄然去世的张爱玲遗体。在此之后,有关这位传奇女作家其人其作的讨论几乎从未消减过。在《中国百年流行小说:1900—2010》中,作者除了对世纪末的“张爱玲热”做了相应的分析外,还从销量、版次、政治因素等角度细致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沦陷区和解放区的流行小说,其中对于沦陷区流行小说的讨论或许为我们“看张”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新视角。
01
沦陷区的小说出版业受到时局很大的影响,小说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其风格自然也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沦陷区的政治局势完全不同于国统区和解放区。沦陷区的文化形态处于日本高压文化之中,出版受到严格的限制。在华北沦陷区,敌伪颁布了所谓的《出版法施行细则》《查禁反动刊物书籍暂行办法》《警察治安出版法》等法令,规定任何有抗日思想的或足以引起抗日思想的言论,均在禁止出版之列。
在华中,任何出版与言论均须受审查。敌伪施行的是“严厉统治”和“大量制造”两方面的原则①。“严厉统治”是对出版物的严厉控制,“大量制造”是大量制造麻醉人民精神的政治宣传资料和诱惑人的诲淫诲盗读物。沦陷区也有一些地下的抗日宣传资料,但是毕竟是秘密发行,不会有太大的发行面,资料也不容易得到应有的保存。
在这种畸形的文化形态下:“文学作品只要不涉及政治上的忌讳,一概允许,造成沦陷区文坛上畸形的‘繁荣’,黑幕小说、武打色情片、隐私揭秘故事充斥于上海文坛;如果能有一些高品位的优秀作品,他们更是求之不得。”②孔庆茂没有说明自己的上述判断源自于何种资料,也许只是一种推断。
臧剑秋记录当时出版界状况的文章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当时沦陷区出版界的混乱状况:“其他书报、小册子,虽有些造句在我们看来是不通,但却是民众所能了解的章法。这些小型汉奸报还特别着重利用‘春宫画’ ‘裸体照片’以及题作‘情与淫’ ‘嫖经’ ‘性交之道’ ‘淫书概论’ ‘三个女性谈性与艺术’‘爱的战略’等一类肉麻污秽的文章,和叫作‘逍遥津’ ‘花花世界’ ‘爱的区域’ ‘别有天地’等名字的副刊,来诲淫诲盗地绞杀青年。”③
在这种出版状况之中,如果有一两部作品能够既避开政治方面的剿杀,又避开俗滥低级的趣味,同时又能有一些新鲜感的作品自然十分受欢迎。沦陷区最畅销的小说是上海沦陷区苏青的《结婚十年》;张爱玲的《传奇》; 巴金在孤岛时期写作的《秋》《火》华北沦陷区梅娘的《鱼》。
02
苏青和《结婚十年》封面
苏青(1914一1982,原名冯和仪,浙江宁波人)的《结婚十年》14年由天地出版社出版,至1947 年一共出15版。版本情况如下:1944年7月初版,8 月再版、3版,9月4版、5版,1947年四海出版社10版。④在上海沦陷区,这个销量相当可观。苏青的散文集与小说一样好卖,1944年3—4月间问世,第2 版只隔了月余,两个多月后就出了第4版,不到一年 (1942年2月)就印到了第7版。“世乱年荒中,竟有苏青这样的成绩,使人惊异。”⑤《结婚十年》在沦陷区创造了最佳销售业绩,远远超过张爱玲的《传奇》。
苏青在《结婚十年》后记中说:“书中的女主角,在结婚十年中几乎不曾合理的生活,到头来还是离婚。我相信她以后仍旧不会好的。生在这个世界中,女人真是悲惨,嫁人也不好,嫁了人再离婚出走更不好,但是不走又不行,这是环境逼着她如此。”⑥
按苏青自述的意图,她在该小说中实际上是表现女人的无奈而悲凉的命运。小说从女主人公出嫁写起,一直写到离婚为止。小说的趣味停留在对生活细节的揭示之上。苏青对叙述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是对沦陷区读者审美趣味既迎合又提高的策略。苏青作品的畅销,说明了沦陷区读者心理的细微变化:他们关注的问题不再是社会的大局,而是生活的琐细和人生存的基本权利,并且为基本权利的失落发出了同病相怜的叹息。
03
在对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进行探讨的作家中,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燠,生于上海)与苏青可谓双璧,她们有很多的共同点,以致张爱玲这位心高气傲的女才子认为“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⑦。她们都是女作家,都将叙述注意力放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之中,都注意表现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同时为“争取属于人性的一部分——情欲——的自由”“喊出了个人也仅是偏方面的苦闷”⑧。但是张爱玲与苏青毕竟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是在传播效果方面的差异。张爱玲的小说远远不及苏青的小说好卖。据陈子善的研究,张爱玲的《传奇》在1949年之前也就只有三个版本,初版于1944年8月15日,再版于1944年9月25日,增订本出版于1946年11月。⑨苏青的小说再版次数和频率都远远高于张爱玲的小说。
民国版张爱玲小说封面
从读者面来看,张爱玲小说读者面要窄得多,这并不是因为张爱玲小说不及苏青,而是因为张爱玲小说并不真正以庸常人生为题材,她实际上是在写庸常人生中的传奇故事。“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⑩另一方面,张爱玲对小说技巧和深度的追求都远远超过了苏青,也正是因为对深度的追求使张爱玲小说失去了一部分追求浅俗化的沦陷区读者。
虽然如此,张爱玲小说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影响主要是针对高层读者而言的。张爱玲小说更多具有20世纪普适性情绪,而苏青小说宣泄的情绪更具时代性和地域性。
张爱玲小说的最大特征是讲述人的高级需求如何服从于低级需求,导致人失去理想化精神,行为被生存压力和情欲控制。谭正璧说,张爱玲小说的“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 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所以她或他的行动没有不是出之于疯狂的变态心理,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⑪他非常敏锐地注意到张爱玲小说的核心精神,但是他并没有注意到张爱玲小说中的另外一些人物模式, 这些人物并非受情欲控制, 而是受生存压力控制。
例如他最先举到的两个例子之一的《倾城之恋》,白流苏的思想行为并非受到情欲的控制,而是受到生存压力的控制。《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宝,是非常善于控制自己情欲的人,他为了现实的利益和虚荣自己放弃而且破坏了较为崇高的爱情。张爱玲的小说写出了人的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这些人物会因为各种更近、更低、更俗、更现实的需求而放弃更远、更高、更崇高、更理想化的需求,表现的是人类生存理想的倒退。
张爱玲手绘的姜长安和曹七巧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先是为钱被嫁给患骨痨病的姜家二少爷,再为守住钱而骂走了姜家三少爷姜季泽,为物欲牺牲了性欲和爱欲,终至变态。最后亲手扼杀了儿子和女儿的幸福,丧失了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张爱玲和苏青小说的题材都被囊括在“饮食男女”这个概念之下,但是这个概念的内涵在她们两人那里大不相同。
在苏青那里,“饮食男女”指的是女性对身体、性、生存等问题的大胆而直白的呈现,告诉我们自然的人有自然的需求,然后还有进一步的个人实现的需要。但是苏青使用了过多的生理和性方面的内容来呈现,从而使她的意图被这些太过大胆直白的文字遮蔽。在张爱玲那里,“饮食男女”指的是普通人对高级生存理想的直接放弃。这个概念在这两位女作家的笔下的意义实际上是恰恰相反的。
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情绪特征是“苍凉”。什么是苍凉呢?按张爱玲自己的解释,苍凉其实就是指没有强烈戏剧冲突的日常生活状态中的悲凉,是一种悲剧性的生存状态。“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更有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只是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的真实, 浮华之中有素朴。”⑫
仔细分析这篇文章中的几个关键词:“参差的对照”“启示”“素朴”,便可得出张爱玲“苍凉”的内涵,就是一种不具强烈戏剧冲突的日常人生的悲剧,然而这悲剧的人生却有着深刻的启示性。如果非要给这个启示性一个内涵,那就是人性的堕落,就是理想的消失导致的现代人性的变异。总的来讲, 苏青是向外扩张的,而张爱玲是向内退守的,她们的题材是共同的,而产生的审美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张爱玲手绘的白流苏
可惜的是,沦陷区上海的多数读者并不是根据这一点来选择阅读张爱玲还是苏青,他们看到的只是两位女作家笔下的日常悲剧人生,他们具有比较强烈的猎奇化倾向。由于有了这个原因,人们惊异于张爱玲的才华和深刻,但是他们却更欣赏苏青那大胆的暴露和更为真实的生活细节披露。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苏青的人生态度与沦陷区的许多人的人生态度达成了某种共谋关系,她更理解这些人的心声。她提出了所谓的“俗人哲学”,将道德理解为对自己利益的遵从,宣布自己绝不盲从于宣传和做无谓的牺牲。⑬“她的这种将自我作为终极利益的道德观,轻易地帮助她斩断了一切个人对于群体的责任和来自各方面的道德束缚,帮助她心安理得地在异族统治下追求更好的生活。”⑭
此言说得稍微有点过,但是也确实说出了沦陷区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
注释
① 臧剑秋:《敌寇在沦陷区的出版发行》,原载1942年6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宋原放: 《中国出版史料》第2卷,现代部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页。
② 孔庆茂:《钱锺书》,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③ 臧剑秋:《敌寇在沦陷区的出版发行》,原载1942年6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宋原放: 《中国出版史料》(第二卷,现代部分),山东教育出版社201年版,第236页。
④ 本统计依据《民国时期总书目》,另有一份材料可以作为参考:“1944年7月初版,4个月后的11月,版9次,到1945年6月,再版了 12次,1948年已再版了 18次,创下惊人的纪录。如以具体印数而言, 据苏青本人 统计,1946年9月已达5万册以上,如加上的一二万盗版,有7万册以上。”李伟:《乱世佳人:苏青》,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133页。
⑤ 李伟:《乱世佳人:苏青》,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133页。
⑥《苏青文集》,上海书店194年版,第433页。
⑦ 张爱玲:《我看苏青》,金宏达、于青:《张爱玲文集》第4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第225页。
⑧ 谭正璧:《论苏青及张爱玲》,陈子善:《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张爱玲评说》,山东画报 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⑨ 陈子善:《捞针集——陈子善书话》,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页。
⑩ 张爱玲《传奇》的扉页题词,上海杂志社1944年版。
⑪ 谭正璧:《论苏青及张爱玲》,陈子善:《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张爱玲评说》,山东画报 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
⑫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金宏达、于青编:《张爱玲文集》第4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年版,第173页、175页。
⑬ 苏青:《道德论——俗人哲学之一》《牺牲论——俗人哲学之二》,亦清等:《苏青散文精 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433页、440页。
⑭ 刘晓虹:《非常时期的“平常”取向——张爱玲与苏青的生存观与文学观剖析》,《中国现 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1期。
相关图书
一书在手
纵览百年流行小说
本书是谭光辉教授积15年之功,研究中国流行小说史的力作。作者搜集、分析了自清末、民初至21世纪前十年的小说文本和评论文献,共计1200余条;从中爬梳110年间中国社会思潮和社会情绪的变化,对小说流行度产生的影响以及流行小说的发展脉络;结合110年间流行小说的运作模式,制定了流行小说的排行榜。本书展现了百年流行小说的精华,解读了大众文化的流变,堪称中国百年流行小说史的阅读盛宴。
作者简介 :谭光辉,1974年生,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症状的症状:疾病隐喻与中国现代小说》,即将出版《小说叙述理论研究》,在《中国比较文学》《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流行小说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流行小说的定义
一流行小说的狭义和广义
二流行小说的运作机制
三影响小说销量的核心因素
第二节流行小说与通俗小说、先锋小说、经典小说的关系
第三节流行小说的分类
第四节流行小说与文化的对立和遮蔽
第五节中国百年流行小说的运作模式及其演变
一畅销书排行榜的发展
二晚清出版概况与小说销售模式
三民初小说销售模式
四现代小说出版销售模式
五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书籍出版制度与小说发行模式
六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小说销售模式
七流行小说分期与排行榜统计的简要说明
第二章 解放与革命:晚清时期的流行小说(1900—1910)
第一节情欲解放:晚清狭邪小说
一青楼恋情:《海上繁华梦》
二“嫖界”英雄:《九尾龟》
三狭邪小说与上海社会
四狭邪小说的读者群体
第二节社会变革的呼声:晚清谴责小说
一官场的绝望:《官场现形记》
二道德的绝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三制度的绝望:《老残游记》
第三节人的全面解放:《孽海花》
第四节民族主义崛起:晚清革命小说
第五节民主科学与思想的解放:晚清流行翻译小说
一冒险小说
二侦探小说
三科幻小说
四政治小说
五《伊索寓言》与《巴黎茶花女遗事》
附录:1900—1910年流行小说排行榜
第三章 哀情与游戏:民初流行小说(1911—1920)
第一节绝望的隐喻:民初流行哀情小说
一情礼矛盾的悲剧:哀情小说的鼻祖《玉梨魂》
二情理冲突:苏曼殊小说的主题特征
三无害的哭诉:其他重要哀情小说
第二节寻觅人生趣味:民初“消闲”小说
一揭秘的趣味:历史黑幕小说
二解密的趣味:侦探小说
第三节严肃的趣味:科普小说、翻译小说与儿童文学
一科学探索:科普小说
二域外风情:翻译小说
三儿童教育:儿童文学
第四节 民初流行小说的时代趋势
附录:1911—1920年流行小说排行榜
第四章 个性解放的表现方式:20世纪20年代的流行小说(1921—1929)
第一节鲁迅的呐喊
第二节 巴金的绝望
第三节茅盾的思想与性感
一《蚀》的身体
二《野蔷薇》的性感
第四节 张资平的伦理与情色
一创造社的影响力
二张资平的作品与风格
三肉体欲望的正面表现
四多角恋爱与新伦理:《飞絮》
五纵欲的恶果:《苔莉》
六性与伦理的延伸
七张资平的评价
第五节 郁达夫的灵与肉
一郁达夫的小说及话语特征
二性心理的变态呈现
三性苦闷的疏导与反思
第六节郭沫若的浪漫与悲情
第七节武侠与历史
一武侠小说兴起
二历史演义小说走红
第八节严肃的问题:早期白话小说
一早期白话小说的主题
二白话小说的四个转向
第五章 苦难时代与个人英雄主义:20世纪30年代的流行小说(1930—1939)
第一节巴金笔下的绝望与恐怖
一“激流三部曲”的压抑感绝望感恐怖感
二“爱情三部曲”中的绝望抗争
三“革命三部曲”的心理恐怖
四巴金的暴力美学
第二节茅盾小说的英雄与爱情
一产生英雄的语境
二工业王国的英雄王子:《子夜》
三革命激情与爱的激情:《虹》
四革命道路问题:《三人行》与《路》
第三节 革命加爱情的变种:《啼笑因缘》
第四节苦难现实及其解救途径
一《生死场》的苦难美学
二《八月的乡村》的英雄主义
第五节幽默批判与其他
一鲁迅的《故事新编》
二老舍的趣味
三沈从文的批判与理想
四其他各家
第六章 浪漫庸常与乐观:20世纪40年代的流行小说(1940—1949)
第一节战争与爱情:国统区的流行小说
一无名氏的悲壮浪漫爱情故事
二徐訏小说的爱情传奇
三张恨水的变化
四林语堂的文气
五其他小说家
第二节庸常与苍凉:沦陷区的流行小说
一生活沦为庸常:《结婚十年》
二人生尽显苍凉:张爱玲
三命运历经屈辱:《秋海棠》
四沦陷区的反抗:《火》
五婚姻仍需解放:梅娘
第三节乐观与问题:解放区的流行小说
一解放区的文化环境
二赵树理的通俗与问题
三解放区的英雄传奇
附录:1921—1949年流行小说排行榜
第七章 20世纪上半叶流行小说的情绪走向
第八章 民族仇恨与阶级仇恨高涨: 十七年流行小说(1949—1966)
第一节 十七年流行小说概览
第二节 50年代初期的革命历史主旋律
一新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先驱:《平原烈火》《风云初记》
二群众战争路线的深化:《铜墙铁壁》
三突显领袖智慧的人民战争:《保卫延安》
四有趣的游击战争:《铁道游击队》
五50年代初期战争小说的意义
第三节 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流行小说主流
一历史语境
二抗日战争题材: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
三对国民党斗争题材:突出的阶级情感
第四节 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流行小说支流
一农业合作化道路的赞歌:《创业史》《山乡巨变》
二工业建设新篇章:《铁水奔流》《上海的早晨》
三阶级矛盾的淡化:《三家巷》
第五节 50—60年代流行小说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
附录:十七年流行小说排行榜
第九章 和平时期的英雄塑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流行小说(1966—197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流行小说概览
第二节 英雄的出路:“文化大革命”时期英雄主义流行小说
一和平年代的奉献之歌:《欧阳海之歌》
二生产中的阶级斗争
三农业合作化的路线斗争:《金光大道》《艳阳天》
四成就和平时期英雄的领域
第三节 怀旧的战争英雄主义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流行手抄本小说
附录:“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小说排行榜
第十章 自由精神与人性复苏: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小说(1977—1989)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流行小说概貌
第二节 绝对自由:武侠小说全面兴盛
一武侠小说概况
二对金庸武侠小说的研究
三武侠小说的流行原因
四武侠小说的核心精神是自由
五“自由”是80年代的流行文化的基本特征
六武侠小说中自由的表现原则
七武侠小说各家的不同风格
第三节 人情复苏:言情小说的重回
第四节 求变的渴望:现实主义流行小说
第五节 历史回顾:历史题材流行小说
第六节 20世纪80年代流行小说 与自由主义思潮的崛起
附录:20世纪80年代流行小说排行榜
第十一章 多元文化时代的启动: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小说(1990—1999)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流行小说概况
第二节 喜剧登场:90年代喜剧反讽型流行小说
一“《围城》热”:从旧作中寻找到幽默的素材
二“王朔热”:痞子文化的兴起
三“王小波热”:反讽话语的狂欢
第三节 情欲绽放:90年代情欲型流行小说
一欲言又止的男性作家
二性话语狂欢的女性作家
三纯情小说的遗韵
第四节 历史与怀旧:90年代历史怀旧型流行小说
一重述的历史:二月河与唐浩明
二虚构的历史:戏说风潮
三反思的历史:精英文学的新收获
四怀旧的历史:上海怀旧与知青怀旧
第五节 百变现实:90年代现实题材流行小说
一成长的苦恼:学生生活的反映
二大地的守望:乡村题材流行小说
三都市杂烩:城市题材流行小说
第六节 20世纪90年代流行小说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附录:20世纪90年代流行小说排行榜
第十二章:青春与幻想成为主旋律:21世纪前十年的流行小说(2000—2010)
第一节 21世纪前十年流行小说排行榜概况
第二节 青春的绽放:新世纪校园青春流行小说
一青春小说蔚为大潮
二青春小说的流行原因
三校园青春小说各家
第三节 青春的沉思:新世纪社会青春流行小说
一叛逆与反讽:韩寒
二沉思与人生:安妮宝贝
三反思与批判:笛安
四女性与情感:王文华
五忆旧与纯情:艾米
第四节 幻想与悬疑:幻想小说与悬疑小说
第五节 从边缘到中心:部落传奇型流行小说
一蒙古族文化的概括:《狼图腾》
二藏族文化的呈现:《藏獒》和《藏地密码》
第六节 现实反映:现实题材流行小说
一官场反腐题材
二都市情感题材
三商战与职场题材
四人生、欲望题材
第七节 公安军事小说历史小说
一公安军事小说
二历史小说
第八节 21世纪前十年流行文化的总体描述
附录
2000—2004年流行小说排行榜
2005年流行小说排行榜
2006—2010年度流行小说排行榜
2006年8月流行小说排行榜
2007年流行小说排行榜
2008年流行小说排行榜
2009年流行小说排行榜
2010年流行小说排行榜
第十三章 20世纪下半叶及新世纪初期流行小说的情绪走向
参考文献
后 记
特惠价选购好书
▼
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微信公众号或搜索公众号账号:swysgcheng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