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笔名(脍炙人口的佳作)(1)

文/马家骏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查理所·狄更斯(1812-1870)是l 9世纪英国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是一位被称为人民作家的伟大艺术家。他不但以其《匹克成克外传》(1837)、《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I)等杰出长篇小说丰富了英国文学史,而且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给欧洲文坛作了贡献。他的短篇小说写得更有特色,不亚于他的中长篇小说,《穷人的专利权》(1850)是狄更斯的短篇小说中一篇脍炙人口的力作。

《穷人的专利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对宪章派的同情。这同狄更斯出身贫苦人家,历尽艰辛、屈辱和劳动生活从而深切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疾苦分不开,也同狄更斯目睹宪章派的活动分不开。宪章派运动是英国工人阶级在1838年至1848年之间要求民主宪法、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大规模斗争,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①狄更斯是一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虽不同意宪章派左派的激进主张,但他钦佩宪章派的深刻见解和奋斗精神。这些都在小说的一个人物威廉·布彻的身上有所反映。

《穷人的专利权》的主题在于揭露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和行政制度扼杀人民群众的创造发明、盘剥发明者的腐败、黑暗和反动。小说的主人公约翰发明了一种新机器,花钱费时地造出了模型,为此他申诸专利权,结果,等了很长时间,交了一大笔费用,熬去了许多的心血,也只在国内有效。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个性遭到扼杀。由于创造发明,劳动者反而受更卑劣、最贪狠的剥削。从客观上说《穷人的专权利》对劳资矛盾的反映以及由此而体现的主题是深刻的、批判的,是对英国社会的某种否定。

《穷人的专权利》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主人公既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而且是主人公,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人。一般说来,第一人称小说在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种性格方面有它的优越之处,而客观描写叙述人的外在形象是有局限的。但狄更斯给了约翰—个饶舌、啰苏、自嘲而诙谐的性格特点,这样,主人公就通过自我描述让我们既能看到约翰内在的精神性格,又可看到他外在的特点。如约铂自述道:“我在靠近我出生地但脱福特当学徒,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我的名字叫约翰。打19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时我已经56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19岁时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②这就使读者了解了约翰的幽默开朗的特点,也知道了他的秃头外观。

约翰唠唠叨叨描述自己的出生,学徒,2l岁娶老婆,头发与绰号;还详细介绍了他的家庭和七个儿女(他记成了六个)。尽管这和他的申请专利权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揭示人物性格上,是不可缺少的,在全面介绍主人公的情况上,也是不可缺少的。待到约翰的自述进入了情节,他谈自己的发明、宪章派朋友劝告、去伦敦租房住下、申请专利、在各个衙门之间奔波和交纳款税,这时,人物在发展中变得清醒了,内在的思想随之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语言个性化,即小说整个的话语是作者创造的人物的语言,从语言即可看到人物的性格、气质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老约翰是位工人,他的叙述没有细腻的描绘,没有场景的渲染,只有朴素的、粗线条的叙事。说自己、说儿女、说朋友、说姻兄弟、说伦敦的木匠,只叙述众人事迹的梗概,没有外貌描绘,没有对众人特性的哲理概括。因为约翰不是小说家、不是艺术大师,他说话只交代事情、人、过程、前因后果。我们看到的约翰是一个啰苏的老头儿,说话拖泥带水、好做没有必要的补充,爱把无关的事也捎带着说出来,说话之间好夹注解,生怕别人听不清、听不准。这就形成了小说的独特风格。小说写道:“要是我说自己向来有创造发明的癖好,这话也不好算是自吹自擂(我这个人要是不当即把想到要说的话

统统记下来,就没有办法把整个事情写完全)。”像这样用括号夹注的地方,小说中有13处之多。这是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要求。一般拖泥带水的话,一些多余的字句和注释语,反而更突出地创造了人物的性格,这在艺术上正是一种简约的表现法。

这篇小说在语言风格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幽默恢谐之中包含着讽刺。这种风格既是作者狄更斯的语言风格,也是主人公老约翰性格的表现。《穷人的专利权》的语言既保留了狄更斯早期的幽默,又具有中后期创作的深刻讽刺。如果说约翰提到自己的头发的多少,讲儿子詹姆土跑到印度去挨枪子儿,体现着他的幽默的性格;那么说到因为发明被国家机关盘剥时,则是滑稽中包含着讽刺了。如说,“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底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各位,我从头到尾碰到的这些人可以说没有一个在收钱的时候是表示感谢的,相反,他们全是些毫无礼貌的人。”一个被盘剥的好想要盘剥他的大臣对他表示感谢和有礼貌,很滑稽可笑。但其中嘲弄和讽刺的却是那些内政大臣、首席检察官,是整个的英国国家制度。一个机器模型的创造,它究竟与内务部和最高检察公署有什么关系呢?签一个字何需六天工夫呢?打报告还要加倍交款,这一切都是那样不合理,自然不会在收钱时表示感谢。作品就是在约翰有些“迂”的认真挑剔中,在幽默形式中进行了讽刺。又如小说中有一段总结性的体验和质问,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说得幽默含蓄、耐人寻味。

《穷人的专利权》在结构布局上有独特之处。构成小说的材料成份的,有人物自述、有主观思想表达、有事态进程表述、有客观事物描述等等。小说按照时间顺序,按照叙述人(作者)的性格逻辑与思想逻辑,把这种种材料天衣无缝的组织在一起。小说依次介绍主人公自己、家庭、政治主张、发明癖好、还有他的朋友;之后转入申请专利权这个本题。小说又依次述说申请专利权的坚定信念、申请用费的来源、到伦敦的住所;再之后,详细用交货数字编织的约翰申请专利被盘剥的过程;最后,写主人公经过这番折磨后的觉醒。小说安排材料,条理井然。在事件进程中,每到主人公动感情、费思索、表明内心之际,就自然插入议论、注释、感慨,以及向读者呼唤解说的成份。这种夹述夹议的方式,使主观思想观感与客观事物叙述,紧密的溶合在了一起。

读这篇小说,可以使人们从平常得有些枯燥的陈述中发觉一种醇厚的韵味,它使人沉思、使人咀嚼、使人读了久久难忘、使人变得严肃。正如卢那恰尔斯基说的:“狄更斯应该为我们现代广大读者普通地、虽然也是批判地接受。他可以成为我们文学建设事业中一个有用的助手。”

[注]

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列宁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1页。

②狄更斯:《穷人的专利权》,赵守垠择,《外国短篇小说选》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8页,以下引文同此。

(载《陕西教育》1983年8月号)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