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农村的小伙伴肯定都见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干涸了很久的池塘、河沟,夏季经历过一场大雨之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里面有小鱼在游动。
这时候很多人都很疑惑,水里的鱼到底是哪里来的?
家里懂行的人往往会以“有水就有鱼”,“千年草籽,万年鱼籽”等说法进行解释,但这短短的两句话似乎并不能消除我们心中的疑惑。
那么鱼卵离开水到底能活多久?“万年鱼籽”的说法又是否靠谱呢?相信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直是很多网友们都期待揭开的谜底,现在我们就用一篇文章和大家聊一聊这些问题。
水里的小鱼到底哪里来的?要了解上面的疑惑,我们先来看看干涸已久的池塘中,重新存水之后,里面的小鱼到底是哪里来的?
生命不会凭空产生,有鱼必定会有鱼卵。
最直接的说法就是土壤里面存有尚未孵化的鱼卵,当河水干涸之后,埋在土里的鱼卵进入休眠状态,等到降水后再次孵化出来,这样的解释对一些之前有鱼类生活的水域来说,完全能说得过去。
但是问题来了,一些从来没有生活过鱼类的地方,一旦积水超过一定深度,过一段时间也会有小鱼孵化出来,这个问题又怎么解释?
在这里我们不妨提出几个假说,看看哪个更靠谱。
1、被其它动物带过来的。鸟类、蛙类等动物在迁徙的过程中,将其它水域中的鱼卵带了过来。比如,青蛙在迁移的时候,身体上粘着其它鱼类的受精卵,麦穗鱼等小杂鱼往往会有向其它水生生物身上产卵的习惯。
2、从其它水域主动游过来的。对于两个相互隔离的水域,鱼类想要完成迁移存在一定难度,但有一种“会走路”的鱼,具有翻山越岭的能力,可以迁徙到另外一个完全隔离的水域,这种鱼就是过山鲫。
除了过山鲫之外,其它鱼类能从另外一片不相连的水域迁移过来的概率很小。
3、土壤里面有保存了很久的鱼卵。这片区域的土壤里含有很久以前的鱼卵,积水后孵化成小鱼。这就是家里老人们常说的“万年鱼籽”,土壤里面可能藏匿着很多年前的鱼卵,积水之后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孵化成小鱼。
对于上面三种假说,小编认为靠谱程度第一种情况的概率最大,第二种情况存在一定可能。
第三种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另一个问题:鱼卵离开水之后,能存活多久?“万年鱼籽”的说法到底靠不靠谱?
鱼卵离开水之后,还能存活多久?关于“万年鱼籽”的说法,往往和“千年草籽”连在一起。而“千年草籽”已经被证实为真实存在的东西,例如一些沉睡了上千年的莲子,经过人工培育之后仍能发芽、开花。
但草籽作为植物,寿命和动物有着天壤之别,那究竟是什么理论支撑着“万年鱼籽”之说?
编者查询多方资料,并未找到这样的佐证。
按照一般鱼类3-10年的寿命来看,鱼卵的存活时间超过其自然寿命应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明白这一点其实就不难弄清楚上述问题的答案:“万年鱼籽”只不过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但在干涸的池塘中,如果条件适宜,部分鱼类的卵也会存活一段时间。比如我们常见的麦穗鱼、鲫鱼的卵,在池塘干涸之后可能会存活几个月时间。当雨季来临之后,它们便会孵化成小鱼,这也是我们看到一些干涸很久的鱼塘,会再次出现小鱼的主要原因。
非洲的鳉鱼就很有说服力!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鳉鱼进化出了耐干旱的能力,在旱季来临之前它们会把鱼卵产进河底的泥土里,鱼卵最长甚至可以存活1-2年,等到再次降雨时,幼鱼便会破壳而出。
就算这种耐干旱的鳉鱼,鱼卵的存活时间也不过数年而已。因此,“万年鱼籽”的说法并不可信。
不过,也不排除会有极端特殊的情况存在。在极寒的条件下,被快速冷冻的鱼卵,会不会在数千年之后孵化?例如北极、南极的冰层中,如果存在数万年之前冰冻的鱼卵,有没有成功孵化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存在的概率非常小,按照人类目前的技术和认知,如果想要让一个细胞沉睡数千年之后能够再进行复苏,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其温度下降到零下196摄氏度,在不借助现代科技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因此,“万年鱼籽”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自然条件下,鱼卵保存一年以上还能继续孵化,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