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零点刚过,以色列就对加沙地带实施了十余次空袭,摧毁了多处房屋。在以色列南部,火箭弹的烟云也笼罩在夜空中。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已进入第11天。

据美媒报道,就在一天前,控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哈马斯方官员曾表示,停火“将很快到来”。美国总统拜登则第四次和以色列看守总理内塔尼亚胡通电话,称期待冲突“显著降级”。但目前巴以双方都表示,暂无停火具体时间。

在这一场7年来最严重的冲突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有伤亡。据统计,巴勒斯坦方面至少有227人死亡,其中包括100余名妇女和儿童。以色列方面已有12人死亡,包括2名儿童。

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巴以冲突烈度罕见,和两国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有关。目前国际社会呼吁冲突降级,巴以冲突逐渐进入“两周定律”的末期,预计近期将实现停火。但巴以问题的长期解决,仍然需要国际社会加大努力。

巴以冲突的最近消息(四问巴以冲突加沙这场)(1)

当地时间2021年5月19日,加沙地带,当地遭以色列空袭,房屋受损严重。/IC photo

一问:冲突年年有,为何今年濒临失控?

巴以冲突绝非新鲜事。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巴以之间就会爆发冲突,引发全球关注。

在此之前,最严重的一次冲突是在2014年。2014年7月,以色列开展“护刃行动”,对巴勒斯坦武装发起大规模军事攻击。以色列空袭了超过650个目标,哈马斯则向以色列回击了130多枚火箭弹。这场冲突持续了近20天,造成超过1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此后几年间,巴以之间也多次爆发冲突,但都很快得到控制。然而,今年4月中旬,双方再次爆发冲突,并很快升级为大规模军事攻击。

今年的巴以冲突主要有两个引爆点。

第一个引爆点是,在今年的斋月期间(4月13日至5月13日),以色列方禁止巴勒斯坦人进入耶路撒冷老城进行祈祷,引发巴勒斯坦人强烈不满,随后双方爆发冲突。尤其是在同为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圣地的圣殿山附近,以色列警察多次和巴勒斯坦民众产生冲突。

第二个引爆点是,东耶路撒冷谢赫贾拉地区多个阿拉伯家庭收到以色列当局的驱逐令,被要求迁出该地区,引发巴勒斯坦民众的抗议。

连续的抗议骚乱造成数百人受伤,耶路撒冷局势逐渐走向失控。而巴勒斯坦军事组织哈马斯(伊斯兰抵抗运动)5月10日向以色列发射上百枚火箭弹,直接引爆了巴以之间的军事冲突。

据BBC报道,从5月10日至今的11天内,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射了近4000枚火箭弹,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了1500余次空袭。截至目前,巴勒斯坦方面已有至少227人在空袭中死亡,1620人受伤,超过58000人无家可归。以色列方面,目前有12人在冲突中死亡,包括2名儿童、1名士兵。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巴以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一种常态,但这一次双方冲突濒临失控也有一些特殊的背景。

首先,以色列想要赶走传统上定居在东耶路撒冷一些街区的巴勒斯坦人,还是通过法律判决的形式,这实际上就为今后彻底占据巴勒斯坦人居住区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对东耶路撒冷长期化、系统化的控制,这一点引起了巴勒斯坦方面的公愤。其次,这和以色列、巴勒斯坦国内政局有关。

在以色列,内塔尼亚胡5月初组阁失败,目前组阁权在反对党领导人拉皮德手中。余国庆认为,内塔尼亚胡担心拉皮德组阁或出现一个比较软弱的联合政府,因此想趁着最后这段时间维持强硬姿态,这也是为他进一步控制以色列政局稳定基础。

在巴勒斯坦,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和哈马斯之间的争端仍在持续,双方在对以色列的战略上是有较大差异的。余国庆称,巴勒斯坦内部严重分裂,法塔赫担心哈马斯势力进一步扩大,所以某种程度上放任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打击,而哈马斯则想借此机会示强以扩大政治影响力,这其实也导致了此次冲突愈演愈烈。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也认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政治上都处于非常时期,双方互不示弱、你强我就要更强,一定程度上导致此次冲突出现失控的迹象。

李绍先表示,巴勒斯坦国内哈马斯和法塔赫都认为自己是巴勒斯坦利益的维护者,但总统阿巴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相对软弱,哈马斯则趁机凸显强硬立场,以争取巴勒斯坦民众的支持。在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总理位置难保,他希望通过此次冲突为自己加码,不论是借此从拉皮德手中夺回组阁权,还是触发第五次大选,这对他都是有利的。

二问:拜登发声也不管用,美国在巴以冲突中是何角色?

在这场全球瞩目的激烈冲突中,美国的态度非常微妙。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初,美国国务院发声支持以色列,称“认可以色列自我护卫的合法权利”。美国总统拜登本周内四次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电话,前两次通话都未公开支持停火。直到5月17日的第三次通话,拜登才首次表态支持巴以停火。

5月19日,拜登第四次和内塔尼亚胡通电话。据美联社报道,拜登在通话中表示,期望巴以冲突当天能“显著降级”,并走上“停火之路”。

但内塔尼亚胡对此表示拒绝。他表示,感谢“美国总统的支持”,但他决意继续推进此次行动,直至以色列人民重获“平静和安全”。美联社指出,这是美以两个传统上的亲密盟友首次公开出现分歧。

李绍先指出,拜登要求以色列停火的声音非常无力,他的这个表态也是“软绵绵的”,直接被内塔尼亚胡拒绝了。李绍先认为,拜登要求内塔尼亚胡冲突降级、实现停火,主要是因为国内和党内的压力,美国国内以及民主党内部呼吁巴以停火、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声音非常大。

事实上,美方一直在阻挠国际社会推动巴以停火的努力。在联合国方面,美国四次阻挠安理会就本轮巴以冲突正式发声,称这对于冲突降级并无帮助。

除此之外,拜登政府还在为以色列提供武器支持。据《华盛顿邮报》17日报道,拜登政府已批准向以色列出售价值大约为7.35亿美元的精确制导武器。

余国庆分析称,不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角度来说,目前能对以色列军事行动进行约束的只有美国,而作为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盟友的以色列,其政策也必然会受到美国的影响。但目前的问题在于,新上任的拜登政府整个的中东政策——包括在巴以问题上的态度——正处在一种矛盾状态中。

“一方面,拜登的民主党政府需要以色列,以维持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这就导致美国会继续支持以色列。但和特朗普政府有所不同的是,拜登政府会更多地考虑到一些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温和阿拉伯国家的立场,因此需要在类似巴以冲突问题上对以色列施加影响。”余国庆表示,“在不削弱美以特殊关系的同时,又要兼顾到一些阿拉伯国家的立场,是导致拜登政府在巴以冲突上态度比较暧昧的一个原因”。

三问:国际社会仍在努力,巴以战火何时能休?

自本轮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多方呼吁巴以冲突降级,避免爆发全面战争。

5月19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巴以停火或将很快实现。据CNN报道,巴勒斯坦哈马斯官员19日对其表示,巴以将很快实现停火,“有可能在24小时之内”。 以色列媒体也报道称,巴以双方最早可以在5月20日实现停火。另据美联社19日报道,哈马斯一官员对黎巴嫩电视台表示,他认为巴以双方将在一两天内实现停火。

然而,据《卫报》报道,5月20日稍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方面都否认双方将很快实现停火。当天,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空袭继续,哈马斯也仍在朝以色列发射火箭弹。

不过,国际社会仍在进行调解。

据BBC报道,以色列方面目前正在和埃及方面的调解人沟通,有消息称,以色列内阁认为其能在“数天内”实现目标,结束这场战斗。哈马斯方面则表示,调解是“严肃的且在持续”,但巴勒斯坦方面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法国和埃及、约旦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呼吁各方“立即同意停火”,同时表示将和联合国等各方共同为加沙地带民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还有报道称,联合国中东问题特使托尔·文内斯兰正在卡塔尔和哈马斯负责人伊斯梅尔·哈尼耶会面,商讨相关事宜。

另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5月18日和19日,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就巴以冲突分别同巴勒斯坦第一副外长贾多、埃及外交部部长助理纳贾里通电话,介绍了中方关于停火止暴、向巴方提供人道援助、安理会应当发挥作用、推动巴以双方尽早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恢复和谈等重要主张,强调中方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包括埃及在内有关各方斡旋努力,并将继续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公正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李绍先认为,在国际社会努力下,巴以目前其实基本接近停火了,而且最终也肯定会停火。

“巴以冲突实际上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总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而且冲突背后有一条明显的‘两周定律’——也就是冲突一般都持续2周左右,之后会逐渐缓和实现停火。”李绍先表示,“目前来看,巴以双方的狂轰滥炸基本都结束了,现在进入了‘垃圾时间’,也就是双方围绕停火进行讨价还价。再打下去,对双方都是一种消耗,尤其是以色列再轰炸可能炸的就是平民了,其遭受的国际压力会越来越大”。

余国庆则认为,关于这场冲突,目前主动权还是掌握在以色列手中。以色列对哈马斯的空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有一个目标还没实现,就是清除哈马斯的政治军事领导人。“我认为,以色列可能希望在实现这个目标后,才会考虑停火”。

据BBC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齐尔伯曼此前表示,以色列试图清除哈马斯一个军事组织——Izzedine al-Qassam Brigades的首脑穆罕默德·戴夫。戴夫过去曾多次遭遇暗杀,目前隐在幕后。

内塔尼亚胡19日也表示,对付哈马斯只有两条路,“要么战胜他们——这永远是一个开放的可能,要么制止他们——我们目前正在进行强有力的震慑,但我想说我们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余国庆表示,以色列在确认哈马斯短期内不会对其形成太大的威胁,或者说认为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之后,可能会愿意停火。此外,相比于以色列,哈马斯更希望通过停火来缓和局势,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同时保存有生力量。再加上国际社会的调解,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巴以之间能够实现停火。

四问:战火频发难休,巴以问题怎么解?

巴以冲突是全球持续时间最长,也最难以解决的冲突之一。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以色列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历史积怨,还混杂着宗教、文化、民族、地缘政治等多方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巴勒斯坦地区由英国委任统治。这个地区以阿拉伯人为主,也有少部分犹太人。但此后几十年间,大批犹太人来到该地区定居,双方冲突不断加剧。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地区在英国委任统治结束后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则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犹太人领导人同意了这个方案,并于1948年建立以色列国,但阿拉伯人反对这个决议,随后中东地区爆发了五次战争。

战败的阿拉伯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以色列则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大部分领土。1967年,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控制了整个耶路撒冷城。目前,以色列称耶路撒冷为本国首都,但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承认这一点。巴勒斯坦方面则将东耶路撒冷作为未来建立巴勒斯坦国的首都。

除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外,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等被占领地区建立犹太人定居点,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几十年来,巴以在这些问题上争持不下,不时爆发冲突。

关于巴以问题,目前国际共识是支持“两国方案”,即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和犹太国家以色列的持久和平共处。但巴以和谈至今未取得明显突破。

李绍先认为,巴以本轮冲突反映了几个深层次的变化。首先,西方国家大都偏向以色列,但即使是这些欧美国家也认可一点,那就是以色列既然不支持巴勒斯坦建国,那么以色列就是一个占领者的身份,而作为占领者必须承担起责任——譬如新冠疫情下,也要照顾到被占领地区的巴勒斯坦人。然而现实是,以色列疫苗接种率非常高,但巴勒斯坦人绝大部分都未接种。

其次,哈马斯的攻击能力超出了以色列的预期,这其实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个警示,那就是巴以冲突不能边缘化,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中东无法和平。

在余国庆看来,这次冲突也将产生几方面的长期影响。

从中东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去年以来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几个阿拉伯国家,继续推进阿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脚步可能会缓一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会再提升双方关系。从巴以问题的解决来看,双方冲突短期内无法解决,需要长时间的消化,更重要的是在巴以两国民众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认可。

余国庆指出,以色列国内每次冲突之后,都会有一批人进行反思,认为不应该对阿拉伯人那么强硬,但这能否推动政治行动还不好说。在巴勒斯坦方面,其在冲突中遭受的损失是更大的,因此更需要在国内形成一致对外的政治战略,从现实角度重新认识和处理巴以关系。

“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次冲突也让大家看到,巴以冲突不能被边缘化,它仍然对整个中东地区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接下来国际社会需要加大调解力度,重新启动并加速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余国庆表示。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项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