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名士蔡邕得罪了宦官,更被放逐到了朔方(今天内蒙古杭锦旗北),过着怀才不遇的日子。
日子望不到头,蔡邕决定回洛阳。
一路上,老百姓们流离失所。
一路上,起义口号延绵不绝。
而他早已看破红尘。
过去,他频频上奏,切中时弊,被整惨。
现在,他教学子女,反倒逍遥自在。
前几天一根琴弦断了,小女儿问他:“父亲,是不是第二根弦断了。”
他大惊,确实是第二根弦。
他果断弄坏了第四根弦。
“这次是哪根弦?”
“第四根。”
“哇塞,这女娃娃天生通音律呀。”
从此,蔡邕的生活中多了另一种苦闷:教导女儿学音乐,让她读典藏竹简,全能天才沦为家庭教师。
多年后,好消息终于来了,“董卓主政,您可以上任了。”
上任三天,官升三级,蔡邕喜上眉梢。
蔡邕在他朝中工作,真的好吗?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们大权在握。
刘备,曹操,孙权等地方豪杰羽翼还未丰满,而董卓就是一把大火,燃尽东汉最后的气焰,激起英雄们的愤怒。
黄巾起义后,董卓不服上头命令,擅自把持兵权。
他闯进宫中,将汉少帝和陈留王两个小娃娃掳走。
他毒死太后,成为朝政的实际控制人。
从此之后,他开始纵容手下烧杀抢虐,无恶不作。
老百姓都恨死他了。
但蔡邕看来,这都不是问题。
在这种人手下做事,要比在汉灵帝手下逍遥多了,不是吗?
一边是怀才不遇,一边是官升三级。
无动于衷,那都是假的。
朝中,他受人尊敬。
家里,他有无数人登门造访。
当然,很多人踏破蔡家的门槛,不是因为蔡邕,而是因为蔡文姬。
她年满16岁,才貌双全,正是嫁人的好时候。
蔡邕想来想去,“河东卫仲道家的小公子,如何?”
蔡文姬说,我愿意。
刚嫁过去,她就发现仲道家的小公子经常咯血。
他爱写文章,写着写着,血沾满手绢。
他听她谱曲,听着听着,血滴满手心。
一年不到,小公子病逝了。
蔡文姬心想,“我很爱他,愿为他守寡。”
爱搞迷信的婆婆占着自己家世显赫,来了这么一句:
“你来了一年啦,娃娃都生不出来,我儿子肯定是你克死的。”
蔡文姬倒抽一口气,收拾东西,回了娘家。
回娘家,算是惊世骇俗之举。
读了班昭写的《女戒》的女子,都不敢这么做。
只有蔡文姬,心高气傲,说回就回。
她还是喜欢在父亲身边,读读书,练练琴。
父亲也不是永久的保险箱。
董卓执政三年来,暴虐成性,民不聊生。
司徒王允忍不下去了,最后关头,他一刀砍了董卓。
蔡邕一看,感叹道,唉,上司就这么去了。
这句话不知怎么地,传到了王允耳朵里。
“蔡邕恐怕也是董卓余孽,死了还支持他,关起来,听候发落。”
蔡邕下狱后,蔡文姬痛哭不已。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蔡邕立即想到一个下策,在他脸上刺上纹身,把他的双脚砍断,怎样都行,他只求保命,因为他不能死,他有大事要做,他得修汉史。
王允冷笑一声,“别学屈原了,学不来的,您就老死在狱中吧。”
董卓死了,蔡邕死了,王允上位,腥风血雨依旧。
老百姓每天都吓得要命。
关键是东汉末年,边境也不安分。
董卓作乱这几年,匈奴人时常进城来趁机乱抢一通。
蔡文姬失去丈夫,又刚刚埋葬了父亲,之后便遇到了劫财劫色的匈奴人。
他们走街串巷,一家一家的查看。
闯进蔡文姬家时,看见的是这样一方情景:
她孤孤单单一个人,家里连个男人都没有。
她性格小寡妇一个,貌美如花。
“绑了她,献给我们的左贤王。”
从此,蔡文姬成了新一代的王昭君。
一样姿色出众,一样通晓音律。
一个民间版,一个官方版。
同样,蔡文姬也遇到了惊世骇俗的爱情。
那年,她被掳到匈奴人的营帐中,由于语言不懂,她以音色示人。
左贤王听完一曲,震惊了,看她的眼神从气势凌人瞬间过度到宠溺和仰望。
12年来,她与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孩子。
民间版的王昭君,果然不同于真正的官方版。
蔡文姬的爹爹以前有个小粉丝,曹操。
蔡文姬还是少女的时候,曹操就经常登门造访,与老先生谈天说地,遨游于精神的疆域。
12年后,这位小粉丝名声鹊起,雄霸一方。
某一天,他偶然想起蔡文姬,难过地哭了。
“不能让我偶像的女儿流落在外啊,得把她接回来,给她找一个好人家嫁了。”
曹操的使者带着礼物出发了。
与左贤王商谈许久,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些金银财宝都给你,蔡氏跟我们走。”
赤壁之战失败后,几经整顿,曹操重振军威。
他说一句话,鸟都惊得飞起来。
在北方,就属他威望高。
左贤王不同意,但想想如今的曹操,只好忍痛割爱。
但有一个要求,孩子得留下来。
蔡文姬得知自己要回家了,欣喜又难过。
她带不走孩子们,只好谱曲一首,以表想念。
这首曲子就是千古名作,《胡笳十八拍》。
回到家乡的蔡文姬,已成中年妇女。
她自己对回归可能不觉得很特别,外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经研究确定,蔡文姬回来是震惊中外、撼动古今的大事件。
史称:文姬归汉,来自《后汉书·董祀妻传》的历史典故。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她的日子,像极了父亲当年。
寂寞无依,谈谈琴,读读书。
无人照拂,作作曲,赏赏月。
曹操忙完政务,刚一听说他偶像的女儿居然如此度日,听不下去了。
“去,把屯田都尉董祀找来,寡人要给他娶媳妇。”
一生最后一次嫁人,竟然是曹操做主。
蔡文姬欣然同意,她觉得自己苦尽甘来。
可是好日子过到第二年,董祀犯事了。
曹操的几个手下快马加鞭,抓住了他,正要处死。
蔡文姬急的不得了。
她顾不得天冷,披头散发跪在曹操的府门外求情。
她总觉得自己流落异地多年,早已成为卑贱之人,董祀不会是想抛弃她才这么胡来吧?
她不敢多想,只希望丈夫活着回来。
曹操正在家里举办宴会,手下凑着他的耳朵说,“蔡文姬跪在外头,给董祀求情。”
曹操笑了一下,“以前,各位与蔡邕都是旧相识,他女儿回来了,想不想见见?”
大伙纷纷点头。
蔡文姬打着赤脚走进来,刚一见到曹操就立即跪下。
她逻辑清晰,发言感人,周围人像听戏一样,想起了当年的偶像,抹着眼泪呜咽起来。
曹操说,“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文姬说,“您的马房里,良驹千匹,能人如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只要您肯派出一个人。最不可能的事,那个人也一定能做到。”
曹操亲自批赦免文书,又让人将头巾和鞋袜交给蔡文姬让她穿上。
曹操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
他果然是有目的的。
曹操问她,“听说你家有书千册?”
文姬回答,“战乱之中都被毁尽,我倒是能背出400多篇。”
曹操准备让十个人去蔡文姬家做记录。
她猛地抬起头来,不用,您给我一支笔,我一个人就能默写出来。
最后一秒破功,让之前的感动显得有点假,董祀的事也像策划好似的。
蔡文姬回到家,作两首《悲愤诗》泄愤。
把遭匈奴抢掳走,与孩子分别,再次入汉的经历都写了。
不久,董祀归家。
经历生死,他突然意识到文姬确实是个好姑娘。
有她,才有自己这条命。
于是对她是百般照拂,看她的眼神也从看中年妇女变成了宠溺和仰望。
如果说前者是曹操的故意策划,最后这一局恐怕是无意为之的终极意外。
蔡文姬见他变了一个人,心情也畅快许多。
在夫妻恩爱和睦的气氛下,她默写出一篇篇典藏名作。
曹操收到后,挺高兴的,头也不怎么痛了。
蔡文姬一生三嫁,才子,匈奴和小兵。
颠沛流离多年,看似最不般配的幸福,最终却成了最长久的一段。
董祀也开始随着她读书写字,过平静日子。
到这里,才明白古时为何总推崇才女。
才女不同于美女,色衰爱驰对她们而言,只是一句无聊的狼来了。
--END--
作者:利物浦早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