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芈 峤

一个恢宏的时代展现波澜壮阔的气势,一片火热的土地给予人民前所未有的希望。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盛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眸远望,辉煌的奋斗历程和深邃的历史经验给予我们历史自信;极目远眺,清晰的奋斗坐标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对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的认识:新理念引领新发展(1)

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十载艰苦奋斗,十载春华秋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贯彻新发展理念,青海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这十年,值得总结,值得回眸,值得骄傲……

绿色为底,坚定发展信心

青海深处内陆、地处世界屋脊,由于自然环境限制,春夏较为短暂,自然界的“绿意”总觉短暂,但阻挡不了青海人民对“绿色”执着的追求。

回首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2016年3月,在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明确了“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青海用十年探索出的发展优势——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发展就是最大的发展。

在青海,保护生态已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身处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地球第三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且热爱的家园。

让人动容的是,在青海参与生态保护不分职业、不分地域、不分民族……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一条穿越“生命禁区”的邮路,从格尔木市延伸通往长江源头第一镇唐古拉山镇。这条邮路平均海拔4500米,含氧量仅为平原的43%,往返近100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自然环境最为严酷的乡镇邮路。

这是一条邮路,也是一条生态环保路。身着“邮政绿”的邮递员,一个人、一辆车,一走就是12年,传递的不仅是邮件,更是青海生态环保的理念。这位“天路鸿雁”正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职工葛军,他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在格尔木邮政分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团队四人在工作之余深入牧民家中,宣传环保政策和知识,帮助环保志愿者,收集垃圾下山。今天,看着三江源地区草长莺飞、野生动物嬉戏打闹,我们非常欣慰。”

对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的认识:新理念引领新发展(2)

持续注重智慧交通绿色发展,助推城市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出行便捷度。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在青海,绿色不仅仅指生态,绿色还是产业,是能源,是青海的方方面面,更是青海的未来!

对于青海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交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韩石有着切身的体会。“这些年青海的公路建设不仅是量的增长,还是质的提升,青海的公路建设践行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许多网红公路成为游客的打卡地,基础设施实现了与自然美景的完美结合,这些项目不论是理念还是规划,或是实施,都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其中。”韩石说,青海的共玉公路就被牧民称作从草原上长出来的公路。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青海以“绿”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但是一条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的幸福之路。

创新支撑,夯实发展之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对于青海,这十年是科技发展关键的十年,实现了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青海工作,两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关于科技创新还特别强调,“青海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要弱鸟先飞,奋起直追,下决心把创新这个短板补起来”“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言犹在耳、嘱托殷切。

对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的认识:新理念引领新发展(3)

国网青海电力建设人员开展750千伏托素至德令哈输变电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设。王国栋 摄

世界首个输送清洁能源而建的青豫±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成功带电外送;青海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取得突破,有效破解高寒地区“黑土滩”治理难题;科技助力盐湖资源产业链不断壮大,2021年全省盐湖产业产值达332亿元,同比增长46%;新建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西宁库)……科技创新已成功助力青海发展的方方面面。

六月的青海湖,水鸟云集、鱼翔浅底。青海湖特有物种裸鲤也开启了每年一次的洄游之旅,通过艰辛的历程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半河清水半河鱼”,是青海生态向好的最好展示,也是加大科研助力生态发展的体现。党的二十大代表、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祁洪芳正是参与其中:“我是1993年参加工作的,当时青海湖正处于第三次限产700吨的封湖育鱼期,通过30年的保护,裸鲤资源量由2000年的不足3000吨上升到10.85万吨,是原始资源量的34%。环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正向好发展。”她说,我们将继续加强青海湖裸鲤的科研工作,深入与相关院所合作,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以高质量推动青海湖生态保护工作。

不仅如此,十年来青海科技创新靶向发力,加快推动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制定印发《科技创新支撑高原医学研究实施方案》,建成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海分中心8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正在培育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高原人民大健康有了有力保障。

党的二十大代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质控科副主任医师焦峥对此深有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青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令人振奋,更催人奋进。青海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对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的认识:新理念引领新发展(4)

藏毯成为青海特色产业走向世界的“金名片”。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嘱托,把科技创新摆在青海发展全局中谋划,聚焦实施“一优两高”战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做强动能、做大优势、做优发展,在全省科技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共享发展,畅通经济循环

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鲜明标识。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

2020年12月30日,首批“绿电”通过专门输送清洁能源的输电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1563公里,准时抵达河南,点亮中原万家灯火。

对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的认识:新理念引领新发展(5)

青海盐湖筑起通向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高端发展之路。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十年来,青海牢记嘱托,推动清洁能源开发,以开放的热情与全国共享电力资源、产业优势。

目前,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91%,占全国清洁能源装机的18%;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建成;自2017年以168小时一举打破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以来,青海连续六年刷新这一世界纪录……

对此,党的二十大代表、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变电状态评价技术专责钱建华具有发言权:“国家电网公司围绕‘双碳’目标,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将青海确定为首批3家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之一。今年8月,着眼国家需求、青海潜力,青海省政府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签署了《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推进特高压外送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随着大电网骨架越来越坚强,网架结构越来越优化,将会使青海清洁能源实现在全国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对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的认识:新理念引领新发展(6)

西宁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发挥了“城市大脑”的功能作用。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除了“绿电”,作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有着重要地理和区位优势的省份,十年间,青海借国家深度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中欧班列、南亚班列开行,高效运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全省经济步入开放型发展轨道,构筑起与国内外接轨的外向型经济“走廊”。

十年来,青海持续调整优化外贸结构,畅通区域经济循环,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品类增多,铁合金、农产品、坯绸、焦炭、碳酸钠、地毯、中药材、铝材等主要出口产品,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同时,依托中亚、西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引导企业“集群出海”,对外投资业务已拓展到29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2.3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22.7亿美元,外派各类劳务人员近5400人,在酒类生产、畜牧养殖、贸易投资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十年,在岁月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浪奔潮涌的这十年却注定在时空的流转中绽放璀璨光芒。十年已成辉煌,下一个十年我们再进发。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