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1)

郑少仪

抗日战争时期,叶飞带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来到郭村休顿。某天夜里,一名值夜站岗的士兵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个白色的影子慢慢向村口靠近,战士立刻提高警惕,端起枪瞄准这个影子。

等到影子走到灯火之下,士兵才看清了这是一名来历不明的女子,她披头散发,浑身湿透,看上去可怖极了。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2)

还没等士兵上前查看,却听女子大声喊了起来:“我是地下党员!快带我去见叶飞司令员!我是来报信的!”

事后这名士兵才知道,原来这名可疑的女子名叫郑少仪,直至今日她的相片仍然被收录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的相册中。

文武双全一心为国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位名叫储方建的侦察兵退伍之后返回家乡。

他的母亲郑少仪是一名党员干部,一直非常支持储方建的从军选择,母子之间已有多年未见,此次相见后可谓是欣喜异常。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3)

储方建已经练得了一身武艺,整个人板板正正、精神十足,让郑少仪感到欣慰极了。

储方建更是拿出了自己满满当当的荣誉证书,他知道母亲曾经也在部队里呆过,正高高兴兴地与母亲炫耀一番自己的从军经历。

可储方建没想到的是,母亲听完只是微微一笑,当他拿出一张射击奖状“炫耀”时,母亲才饶有兴趣地询问这张奖状的来历。

就是在这一问一答中,储方建发现自己的母亲竟然对枪械有着非常高的了解,郑少仪甚至还说道:“勃朗宁不行,当年我们用的时候,皮衣都打不穿。还是老式的驳壳枪好用。”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4)

这番话惊呆了储方建,本想“炫耀”枪法准没成想遇到行家了。

如果不是有过系统性的射击练习,是不可能如此了解实战差距的!

储方建虽然身为孩子,但是却对母亲的革命经历知之甚少,表面上看似文弱的母亲,莫非不是一直从事着内务工作吗?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储方建情不自禁的追问起了母亲的过往事迹,才知道母亲曾经被陈毅称赞为“王牌特工”。

能让身为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给予如此高的评价,郑少仪的隐藏身份其实大有可循。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5)

陈毅

郑少仪出生于1920年,有六个兄弟姐妹,他们一家八口在扬州生活,父亲在一家杂货店里工作,月入薪水微薄,在扬州这座繁华的城市中生活得非常拮据。

但此时国内正掀起一股新思想的春风,为养成郑少仪刚正不阿、身怀抱负的家国情怀,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郑少仪的父亲是一名知识分子,非常明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小便注重培养郑少仪的学习能力,并且将她送到了正谊小学学习新学。

正谊小学是思想新潮中的重点关照对象,不仅转换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是在校内成立了“晨鸣社”,积极鼓励孩子们共同探讨新学感悟。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6)

而郑少仪作为少数能够接受新学教育的学子,不止一次参与到“晨鸣社”的活动当中。

以此作为起点,郑少仪的爱国之心愈发强烈,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很快成长为了一名进步青年,并接触到了更多的地下党员。

郑少仪在毕业后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邀入扬州中学继续学习,她勤学肯干,获得全额奖学金。

在课外之余,郑少仪还苦练武术,成为了武林高手刘殿碧的徒弟,还取得了全市武术冠军的好成绩,为后来从事特工一职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7)

1937年爆发了卢沟桥事件,日军入侵的铁蹄踏破了扬州城池,战火迅速蔓延到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

年仅十七岁的郑少仪无奈被迫辍学,家中父亲也失去了工作,本就入不敷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郑少仪决意参军,但家中实在缺钱,吃都吃不上饭了,又怎么能给她提供路费呢?

郑少仪只能一边做着家教工作补贴家用,一边投身于抗日宣传中。

某日在国民军开展的共产党员扫荡行动中,郑少仪的父亲并非我党党员,也被国民军抓到了监狱以内,一家人担惊受怕又不知如何是好。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8)

此时的郑少仪没想到,父亲的这一次经历成为她往后几十年红色生涯的起点,一场机缘在悄无声息中来到了她的身边。

她的父亲在狱中,结识了一个名叫夏岚的男人。

原本夏岚并不打算表明自己就是一名地下党员的身份。但在一段时间的熟络后,发现两人之间颇有相似之处,思想上都十分开明,便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郑少仪的父亲。

当郑少仪的父亲知道了夏岚的身份以后,便声色泪下地请求他外出后帮忙照顾女儿:

“夏兄,我的女儿是一个好孩子,一直想要参加革命,之前还闹着要去延安,我就一个心愿,请你出去后务必带着她一同抗日,让她加入你们!”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9)

而夏岚也饱含深情地答应了这个要求,在脱离监狱后费劲辛苦找到了郑少仪,两人于年后动身前往高邮,途中加入了陈文的队伍。

经由夏岚介绍顺利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其中一员,从此往后,郑少仪便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

潜入敌军敢作敢当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兴起多股势力,苏北地区更是形势复杂,由陈毅带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想要在苏北地区筑牢根基,必须处理好与国民党顽固派、地区军队之间的关系。

陈毅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联李”,即与李明杨、李长江所率领的地方军队达成合作关系,共同组成抗日防线。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10)

但是“两李”势力却是中间派,他们既有可能选择加入新四军,也有可能加入国民军,如何探察“两李”势力的动向,成为了陈毅心上悬挂的一块重石,因为有不慎便会被两面夹击。

郑少仪长相动人,做事沉稳又大胆,且具有一定的格斗经验,擅于审时度势。

是以,夏岚让郑少仪去李明杨所在的第二纵队任职政训员,下达的命令是:“密切注意二李部队的动向,一有情况,立即报告!”

新四军在挺进过程中不仅得面对与国民军之间的缠斗,还得时刻关注日军的行进路线,随着摩擦的不断升级,新四军队伍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只能撤退到郭村等待机会。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11)

新四军

就在我军认为已经摆脱了国民党的干扰以后,却没想到“两李”势力在这时加入了国民党。

当时“两李”势力拥有多达20000以上的兵力人数,新四军只有2000余人,只要“两李”势力包围郭村,新四军必然凶多吉少。

在这紧要关头,郑少仪敏锐探查到了“两李”的动向。6月27日下午,郑少仪突然发现部队提前发了军饷,这在战争时期是非常难得的,郑少仪明白,这便是打仗的信号。

此时的郑少仪面临着两个抉择,一是继续潜伏,但是自己的战友们却要面临着生死之灾,二是主动暴露,想方设法将消息送出,但是这无疑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12)

郑少仪思考后选择了后者,但如何报信却是一个问题?因为她的身边一直跟着一名勤务兵,必须尽快甩了这条尾巴。

就在郑少仪心急如焚时,她灵机一动,找了个借口说是上级有事商议,要求勤务兵原地待命。

勤务兵见郑少仪一副单纯的模样,也没有过多怀疑,郑少仪便趁此机会去到一户裁缝家里,偷偷换上一身朴素的旗袍,然后从后门逃出,避开了驻地内的士兵岗位。

过程前半段虽然非常顺利,但郑少仪想要去到郭村,只能上山而行,途中还得涉过七条河流与数片田地,但郑少仪已经无法再考虑这么多了,她心意一决,便走进了漆黑的山路。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13)

她谨慎地绕过了沿途村庄,几经弯转才一路向郭村奔去,途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淌过彭家庄河。

郑少仪不擅水性,且在夜幕之下无法看见对岸,湍急的河水很有可能将她的方向感打乱。

但是为了传递消息,郑少仪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她鼓起勇气往河中走去,仅仅几步河水就淹没了她的头顶,整个人被水流拍打得晕头转向。

情急之下,郑少仪只能大吸一口气,手忙脚乱地扑腾着游泳,等到上岸时已经筋疲力尽。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14)

关于郑少仪泅渡送情报的油画

湿漉漉的身子来不及清理,她又赶紧往郭村走去,为了加快行动速度,她甚至脱下了鞋子,走在田地里又重又滑,走上荒草地又被割得生疼。

虽然正值夏季,但夜晚的凉风却吹得她瑟瑟发抖,她就这样一瘸一拐地顶着痛苦,在晚上十二点终于来到了郭村,当班的士兵赶紧将她送到了作战室。

与郑少仪会面的人物有副司令员叶飞和参谋长张藩,他们吃惊地看着满身泥泞、狼狈不堪的郑少仪,郑少仪刚进屋内就瘫倒在地,上气不接下气的向他们汇报了“两李”动向。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15)

叶飞

雪中送炭保护郭村

郑少仪的情报仿若是雪中送炭,帮助新四军了解了下一波的进攻时间,他们当夜便紧急做好了战斗准备,在花费四个小时的时间后建好阵地防线,郑少仪便如释重负的昏迷过去。

经过后来回忆,郑少仪对此经历非常深刻:

“我像回到妈妈的怀抱,心里甜甜的,轻松愉快地躺下来就睡得很熟了,战斗打响了我还在酣睡中,枪弹打在屋顶上,噼噼啪啪,还是妇女部长施月琴叫醒我和特委机关一起转移的……”

隔日天一亮,果然如郑少仪所说,敌军部队率先打响了进攻的号角。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16)

我军根据地

新四军因为部署得当,反打了敌方一个措手不及,在这场郭村保卫战中歼灭了敌军三个团的战力,稳定了防卫前线,守住了郭村根据地。

后来叶飞特意答谢了郑少仪:

“她很不容易,很了不起。她那时还是个小姑娘,只身深夜前来郭村送信,使我们赢得了好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郭村保卫战,她是有功劳的!”

陈毅得知来龙去脉后,忍不住称赞郑少仪是货真价实的王牌特工。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组织不需要她再从事特工工作,转而就职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担任副院长一职。多年以来她一直隐藏功名,勤勤恳恳做好岗位工作。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17)

当初在郭村保卫战中二十岁的姑娘,也褪去了青春活力,多了一份岁月历练后的坚强,她常与身边人说:

“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来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在那样的环境下都能挺过来,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多干点事情呢!”

后来在1975年,已为开国上将的叶飞去到杭州调研,便记忆起了曾经与郑少仪在郭村的经历,点名要求一定要见她。

二人相见后叶飞上将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郑少仪感谢道:“你救过我的命!”

侦察特战大队参谋长(侦察兵自称枪法准)(18)

1962年曾经有过一部名叫《东进序曲》的电影,这部电影围绕着地下特工周明珠如何与国民党各方势力作斗争为主要内容,展现出了周明珠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豪杰形象。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剧中周明珠一角的原型就是郑少仪。

2002年10月,郑少仪迎来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在最后的最后一刻,给子女们留下遗言:“妈妈一生无悔......我不是孬种......”

参考资料

[1]《江都日报》,《郑少仪:隐蔽战线杰出的巾帼英雄》

[2《姜堰日报》,《郑少仪真的“不是孬种”》

[3]《新华日报》,《郭村保卫战,“东进序曲”关键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