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乌拉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正黄旗人。从曾祖到父亲,三代一品,典型的根正苗红。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康熙指婚,嫁与当时的贝子胤禛为嫡福晋。婚后第七年,诞下嫡长子弘晖,不幸于八岁夭折。此后在正史中,她的生平简单至极 :雍正即位时,被册为皇后 ;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病逝。

雍正皇后那拉氏最后怎么死的(雍正的皇后乌拉那拉氏之死)(1)

在史料中,雍正与皇后交集甚少。雍正喜欢在圆明园办公,可每每皇后前脚去圆明园,雍正后脚就离开了。在雍正七年时的端午节筵席上,因为皇后筵席上的膳食跟他的相同,他大发雷霆,还专门下一道谕旨,斥责说:皇后用的东西,怎么能跟朕相同呢,成何体统。

刚好那段时间皇后的生日快到了,宫里的太监奏请在钦安殿为皇后建祝寿道场,“新仇旧恨”一起,雍正在当天又发一道谕旨,把太监骂了一顿,说,你们到时候肯定要说是奉了圣旨的,那不成了我做皇上的给做皇后的祝寿,成何体统。

也许在雍正眼里,与皇后的关系,只有“体统”二字比较重要吧。可是到最后,他自己也损了“体统”——乌拉那拉氏病逝,入殓仪式和祭奠礼,雍正都没去参加。这不合皇室规矩。想当年康熙帝时,孝诚、孝昭、孝懿三位皇后病逝,康熙都亲往祭奠,其中孝懿皇后停柩期间,康熙还早晚临奠。

大概雍正也知道这么做于理不合,于是命王公大臣帮忙想一个上得了台面的理由。大臣们绞尽脑汁,最后从明朝会典里找到突破口,明朝的丧仪里就没有过皇帝亲临祭奠的记载,皇后有皇子和诸大臣祭奠就够了,皇帝是可以不亲自出面的。

雍正对这个理由很满意,在随后颁布的谕旨中称,他是一心想去亲自祭奠皇后的。可惜他患病多时,好不容易才痊愈,大臣们怕他触景生情过度悲伤,非拿明朝的例子说事儿,说皇帝不用亲往,竭力阻拦他,他只好作罢。

雍正确实曾经病得很严重,可却是与另一个人的死有关。早从雍正七年(1729)冬天开始,雍正就生病了,但他没当回事,也没找医生治疗,结果病情越来越重,到第二年二月出现寒热不定,饮食失常,睡眠不好的症状。

偏偏到了五月间,雍正最心爱的弟弟怡亲王允祥(十三爷)又病死了,雍正受打击非常重。允祥与雍正虽不是一母所生,但从小朝夕相处,感情很好。争储位时,兄弟们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只有允祥忠诚地站在他一边。允祥去世当天上午,雍正还在乾清宫接见新科进士,到了下午忽然得知怡亲王病危的消息,马上扔下政事前去探视。

可惜他到的时候,怡亲王已离世。当时正是雍正生病最严重的时候,但他不顾大臣反对,几次亲往祭奠,悲伤激动有时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病情也因此更加恶化。有大臣说,看到他下额上都起疙瘩了。

到乌拉那拉氏病故时,雍正的病经过数月静养,已慢慢康复。但西北兵事又起,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凌派兵三万,东犯清朝北部军营。雍正少不得忙着筹划军机,这或许也是雍正不想亲往祭奠的原因之一。

不过他给了皇后很盛大的丧礼,还在谕旨中高度评价了皇后,说他们成婚四十余年,夫妻感情相融,皇后为人极好,孝顺恭敬,四十年如—日。又称,自己没有尽到夫妇间的礼数,心中很难受,因此特令皇子们朝夕祭奠。字里行间,流露出莫大哀痛。

(说明:原题为《远皇后,伤宠妃,清心寡欲 雍正和后宫的女人们》,来源:《文史参考》2012年第11期。本文题目为编者改动与原文无关,由于版式需要,去掉相关注释,并做了摘编处理。详见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