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遇其一/张九龄《45》《82》《84》《117》《155》《163》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主题】比兴手法,表达坚守气节的决心。

【注释】葳(wēi)蕤(ruí):枝叶茂盛。华通花。生意:生机勃勃。自:由于。尔:指兰花。佳节:美好的节操(或美好季节)。闻风:闻到芳香。《孟子》“闻柳下惠之风者”。坐:遂。美人:指山林隐士。

2.感遇其七/张九龄《41》《45》《58》《84》《117》《155》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主题】借丹橘遭遇,表达怀才不遇。

【注释】伊:因。荐:献。人们只顾种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吗?

3.望月怀远/张九龄《41》《51》《58》《145》《15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主题】一首月夜怀人之作。

【注释】光:月光。盈手:双手捧满之意。还:返回。

4.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155》《84》《219》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作者简介】李隆基(685-762),唐玄宗。

【主题】嗟叹孔子坎坷的一生,对孔子生前的际遇深表同情,寄予深深悼念。

【注释】解释: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如今这地方还是鄹(zōu)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此,然旧宅被人毁坏改为鲁王宫。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5.凉州词其一/王翰《50》《70》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简介】王翰(687-726),山西太原人,官至道州司马。把海内文人分为九等,一等三人:张说、李邕、王翰。狂妄放荡,赤裸裸追求功名,遭贬卒于道州。

【主题】写军中豪情、军人的无畏精神。

【注释】催:唐人口语,饮酒奏乐助兴为“催”。

6.凉州词其二/王翰《32》《37》《221》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主题】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

【注释】阑:尽。意气:情意。

7.春日归思/王翰《51》《221》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

【主题】写羁旅之愁、思乡之情。

8.古蛾眉怨/王翰《155》《221》君不见宜春苑中九华殿,飞阁连连直如发。白日全含朱鸟窗,流云半入苍龙阙。宫中彩女夜无事,学凤吹箫弄清越。珠帘北卷待凉风,绣户南开向明月。忽闻天子忆蛾眉,宝凤衔花揲两螭。传声走马开金屋,夹路鸣环上玉墀。长乐彤庭宴华寝,三千美人曳光锦。灯前含笑更罗衣,帐里承恩荐瑶枕。不意君心半路回,求仙别作望仙台。琳琅禁闼遥相忆,紫翠岩房昼不开。欲向人间种桃实,先从海底觅蓬莱。蓬莱可求不可上,孤舟缥缈知何往。黄金作盘铜作茎,晴天白露掌中擎。王母嫣然感君意,云车雨旆欲相迎。飞廉观前空怨慕,少君何事须相误。一朝埋没茂陵田,贱妾蛾眉不重顾。宫车晚出向南山,仙卫逶迤去不还。朝晡泣对麒麟树,树下苍苔日渐斑。人生百年夜将半,对酒长歌莫长叹。情知白日不可私,一死一生何足算。

【主题】讽刺宫中奢侈生活,哀叹宫女的不幸,表达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注释】苍龙:东方七宿总称。揲(shé):积聚。琳琅:玉石名。琳一作仓。紫翠岩房:修炼方术的地方。朝晡(bū):早晚。

9.饮马长城窟/王翰《221》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黄昏塞北无人烟,鬼哭啾啾声沸天。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当昔秦王按剑起,诸侯膝行不敢视。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主题】叙事和咏史相结合,塑造立志报国、建功沙场的豪侠之士,借机评议史事,抒发暴政必亡的感慨。

10.登鹳雀楼/王之涣《58》《145》《186》《22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山西太原人。著名边塞诗人。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任主簿期间弃官而去,后到文安县尉,与高适、王昌龄交好。

【主题】歌颂大好河山,抒积极进取的精神。

【注释】山:华山。尽:落下。入:流入。更:再。

11.送别/王之涣《58》《32》《188》《222》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主题】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皆悲楚。

12.凉州词/王之涣《37》《84》《145》《18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主题】写征人思乡的哀怨。

【注释】王之涣、王昌龄、高适曾洛阳游学,旗亭画壁。

13.宴词/王之涣《2》《102》《111》《222》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主题】以乐景写哀情,含蓄表达深深的离愁。畎(quǎn):田间小沟。

14.春晓/孟浩然《41》《117》《32》《18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终身不仕,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名动京城。

【主题】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15.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55》《21》《32》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主题】含而不露地表达了激愤和伤感的情绪。

【注释】洛中、此地皆指洛阳。

16.送朱大入秦/孟浩然《34》《55》《46》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主题】写送友人之慷慨。

【注释】秦:指长安:脱:解下。

17.宿建德江/孟浩然《32》《70》《186》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主题】抒发羁旅相思之情。

【注释】泊:停船靠岸。烟渚:指建德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18.早寒有怀/孟浩然《39》《58》《84》《117》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主题】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抒发心境迷茫之情。

【注释】曲(qū):河湾。乡泪句: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19.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51》《58》《64》《77》《111》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主题】写夏季纳凉,对友人怀念。

【注释】《45》中作终。山光:傍山的日影。终宵又作中宵,整夜。劳:苦于。

20.临洞庭/孟浩然《41》《58》《84》《145》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主题】表达对功名向往的干谒诗。

【注释】涵虚:湖水空明接天空。涵:包容。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天空。端居:安居。耻:有愧于。《31》作《望洞庭赠张丞相》。

2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58》《84》《117》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主题】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

【注释】暝:指黄昏。维扬:即扬州。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22.过故人庄/孟浩然《117》《145》《208》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主题】表达乡下做客喜悦之情。

【注释】就:亲近。菊花:观赏菊花或者喝菊花酒。

23.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36》《84》《117》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主题】表达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

【注释】往来:旧的去,新的来。羊公碑: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24.岁暮归南山/孟浩然《54》《58》《64》《117》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主题】归隐之作,发泄一种怨悱之情。孟浩然被王维邀至内署,玄宗索诗,孟浩然呈此诗,玄宗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

【注释】北阙:朝廷。青阳: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永怀:悠悠的思怀。虚:空寂。《尸子》:春为春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25.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221》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主题】以草木无情,衬托对远方友人深切思念。

【注释】定:究竟。山阴句:山北的景象如旧。祓(fú)禊(xì):春季水边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

26.留别王维/孟浩然《36》《58》《54》《117》《178》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主题】此诗为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表达强烈愤懑之情。

【注释】寂寂:落寞。欲寻芳草去:归隐。芳草:美德之人。违:分离。当路:当权者。假:提携,宽容。

27.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孟浩然《84》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主题】写梅道士邀饮过程,吟咏道士山房景物,流露出隐逸情趣,反映失意之余的离俗之感。

【注释】林卧:林下高卧,指隐居。物华:自然风光。青鸟:西王母欲见汉武帝,先有青鸟飞来。喻使者。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名。指梅道士。流霞:仙酒名。借指梅道士宴上的酒。《117》《122》丹作金。《158》搴帷作开轩。

28.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2》《77》《84》《117》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主题】在长安落第后所写,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

【注释】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三径:归隐后所住的田园。东林:指庐山东林寺,借指寺院。黄金燃桂尽:《战国策》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29.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2》《155》《208》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主题】初访庐山的喜悦,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注释】挂席:张帆。郭:外城。远公:晋东林寺慧远法师。东林精舍:东林寺僧人所居。《111》但作空。

30.题义公禅房/孟浩然《55》《21》

义公习禅房,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主题】通过描写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寄托着对隐逸生活向往。

【注释】《2》《116》应作方。

31.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2》《111》《155》《385》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主题】体现出诗人这种厌倦仕途转而倾慕山水自然的纯真感情。

【注释】引领:伸长脖子。天末:天边。越中:今浙江绍兴。《32》题目作《济江问舟子》。《34》扁作轻。

32.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34》《37》《46》《188》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主题】一首送别诗。

【注释】《2》《32》《111》《211》作渺茫。

33.夜归鹿门歌/孟浩然《45》《10》《51》《84》《85》《163》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主题】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不能忘情,表达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注释】渔梁:沙洲名。庞德公拒刘表携妻登鹿门山采药。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岩扉:岩洞的门。《155》岸作路。

34.野老曝背/李颀《64》《35》《32》《144》《220》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作者简介】李颀(690-754),河南登封人,官至新乡县尉。边塞诗人,擅七言歌行。

【主题】写恬然自乐的老翁形象。

35.送刘昱/李颀《51》《58》《2》《94》《111》《144》《220》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主题】李颀宦游江南送别朋友刘昱时所作。

【注释】《10》《127》微作宿。

36.古意/李颀《73》《84》《89》《111》《220》《387》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主题】这首边塞诗既歌颂了幽燕健儿的英勇,更抒写了乡愁。

【注释】事长征:从军远征。杀人句:即所向无敌。磔(zhé):张开。黄云: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陇:泛指山地。解:通晓,擅长。《45》《144》《220》为白雪飞,似乎更好些。不得作不能。

37.古从军行/李颀《36》《84》《50》《45》《155》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主题】对帝王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注释】饮(yìn)马:给马喂水。傍:顺着。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忧伤的曲调。闻道句:李广利攻大宛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轻车将军公孙贺去拼命。《70》《155》《163》野营作野云。

38.送魏万之京/李颀《2》《51》《81》《111》《144》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主题】勉励晚辈要立身立名。

【注释】倒装句:昨夜来,今朝走。离歌:即《骊歌》,离别之歌。“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客中:即作客途中。关城:指潼关。“莫见”句:勉励魏万努力不虚度。《144》树作曙。《58》离歌作骊歌。见作是。

39.题卢五旧居/李颀《144》《220》物在人亡无见期,闲庭系马不胜悲。窗前绿竹生空地,门外青山如旧时。怅望秋天鸣坠叶,巑岏枯柳宿寒鸱。忆君泪落东流水,岁岁花开知为谁。

【主题】通过景色描写,表达对亡友的思念。

【注释】巑(cuán)岏(wán):山峰。

40.听安万善吹筚篥歌/李颀《84》《111》《144》《220》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主题】写听胡人乐师安万善吹奏觱篥,称赞他高超的演技,同时写声之凄清,闻者悲凉。

【注释】安万善:西域康国人。渔阳掺(càn):低沉悲壮的鼓曲调,挝(zhuā)《杨柳枝》为押韵改杨柳春。

41.送陈章甫/李颀《10》《45》《84》《144》《155》《16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主题】写于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送别。【注释】青山句:是说陈因朝夕相见的青山而起思乡之情。陈侯:对陈尊称。虬须:卷曲胡子。虬:蜷曲。大颡(sǎng):宽大的脑门。颡:前额。陈因未登记户籍,经抗争始录用。东门句:写陈虽仕实隐,只和作者等人饮酒醉卧,却把万世看得轻如鸿毛。郑国游人:李颀自称。洛阳行子:指陈章甫。“闻到”二句:听说你在故乡相识很多,他们会如何看待罢了官的你呢?《111》作桐叶。《144》口作官。《155》如作皆。

42.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颀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主题】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名曲,赞赏其高超的演奏技艺。

【注释】弄:乐曲。房给事:房琯。拍:乐曲的段落。归客:指蔡文姬。荒:边陲。商、角(jué)、羽:各是五音之一。摵(sè)摵:落叶声。言:语助词。更(gèng):连词,和。将:语助词。且:或者。酸:悲痛、悲伤。断绝:断续。脱略:不受约束。逻(luó)娑(suō):唐时吐蕃首府今拉萨。飒:飞舞的样子。凤凰池:指中书省。青琐门:门下省。高才:淡泊名利爱音乐的房琯。脱略:轻慢,不在意。《2》《45》《84》《111》《144》《155》《163》。

43.早发上东门/綦毋潜《155》十五能行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阳尘。

【主题】对求仕无果的愤恨之情。

【注释】东门:洛阳建春门。行一作文,较为合适。将:与。合:遇合。《222》作者为薛据。

44.次北固山下/王湾《50》《41》《216》《35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王湾(691-751),河南洛阳人,官至洛阳尉。

【主题】一首羁旅行役诗。

【注释】次:停留。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北。客路:旅途。风正:顺风。江春:江南的春天。《32》《50》《51》《33》外为下。

45.罢相作/李适之《1》《46》《111》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作者简介】李适之(694-747),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官至左丞相,后被迫自杀。

【主题】揭露世态炎凉的社会现象。

【注释】乐圣:指爱好喝酒。为(wèi)问:请问,一作借问。

46.左掖梨花/丘为《32》《55》《155》《187》《220》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作者简介】丘为(694-789),浙江嘉兴人,官至太子右庶子。

【主题】诗人把自己喻梨花,表达渴望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注释】左掖:门下省官署,在宫廷东门称左掖。欺:胜过。定:停止。玉阶:指朝廷。

47.送郭司仓/王昌龄《46》《55》《21》《32》《187》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7),山西太原人(一说西安),边塞诗人。官至江宁丞。诗家夫子王江宁、七绝圣手。因不拘细行屡遭贬,为亳州刺史闾秋晓杀。757年河南节度使张镐杖杀闾。

【主题】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注释】司仓:管仓库小官。留骑(jì):留客。良掾(yuàn):好官,官运如明月皎皎且步步高。

48.答武陵太守/王昌龄《55》《21》《32》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主题】写感激和敬仰之情。

【注释】答:回话,回复。

49.塞下曲其一/王昌龄《84》《85》《117》《155》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主题】写边塞秋景及戍边征人,暗讽统治者的浮夸、好战思想。

【注释】萧关:宁夏古关塞名。矜:自夸。矜夸句:骑着紫红色的骏马,却不报国杀敌。

50.塞下曲其二/王昌龄《45》《84》《10》《220》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主题】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表达对战争的看法。

【注释】饮(yìn)马:给马喝水。足:充满。长城战:指714年的战争,唐杀吐蕃数万人。

51.出塞/王昌龄《37》《32》《18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主题】表达士兵对良将戍边的渴望。

【注释】龙城:指卢龙非匈奴祭天处。

52.出塞/王昌龄《32》《110》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主题】通过描写惊心动魄的战斗情景,表现将士们英雄气概和傲骄傲的神态。【注释】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53.芙蓉楼送辛渐其一/王昌龄《37》《102》《15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主题】送别友人所写,表达自己坚守高雅纯洁的气节。

【注释】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楚:楚地。平明:天亮的时候。孤:独自,孤单一人。玉壶:比喻高洁。

54.芙蓉楼送辛渐其二/王昌龄《102》《135》《220》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主题】写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55.送柴侍御/王昌龄《37》《34》《111》《445》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主题】一首送别诗,诗人想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

【注释】明月句: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32》流作沅。

56.长信怨1/王昌龄《111》《32》《215》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主题】一首宫怨诗。

【注释】无颜色:冷落久也。南宫:指皇帝的居处。《26》熏笼作金炉。

57.长信怨2/王昌龄《2》《84》《186》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主题】写班婕妤之怨。

【注释】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寒鸦:寒天的乌鸦,暗指赵飞燕姐妹。日影:君恩也。《58》奉作春。

58.殿前曲/王昌龄《111》《32》《186》《215》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主题】一首宫内妇女愁怨的诗。

【注释】露井:指无井亭覆盖的井。平阳歌舞:指卫子夫。

59.闺怨/王昌龄《2》《37》《70》《186》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主题】写少妇感情微妙变化。

【注释】凝妆:盛妆。知一作曾。

60.采莲曲/王昌龄《2》《37》《11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主题】美女如莲,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注释】乱入:混入。

61.从军行/其一王昌龄《37》《2》《186》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主题】戍边将士思乡之情。

【注释】海:青海湖。更:又。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军士久戍不归等。无那(nuó):无奈。金闺:华美的闺房,指代征人的妻子。

62.从军行/其二王昌龄《37》《2》《186》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主题】戍边将士愁苦的生活。

【注释】新声:新的歌曲。关山:边塞;双关《关山月》的曲调。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63.从军行/其四王昌龄《37》《32》《18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主题】表现戍边将士忠勇爱国的思想。

【注释】穿:磨穿。

64.从军行/其五王昌龄《37》《32》《186》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主题】写一场成功的夜袭。

65.出塞行/王昌龄《58》《32》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秋天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主题】通过描写凄凉塞上之景的描写,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66.送魏二/王昌龄《2》《34》《37》《46》《111》《211》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主题】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

【注释】《39》《26》舟作船,潇湘作湘山。《26》《125》月作上。

67.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111》《58》《2》《211》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主题】贬谪途中由听筝引起的感慨,表达寂寞惆怅之情。

【注释】流人:流浪的乐人。分付:安排。断弦句:筝弦断人哀伤泪湿衣衫。

68.龙标野宴/王昌龄《34》《133》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主题】表面上表现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69.李四仓宅夜饮/王昌龄《155》《220》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主题】写故友重逢畅饮,回顾别后的不尽相思之情。

70.终南望余雪/祖咏《84》《18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作者简介】祖咏(699-746),河南洛阳人,与王维最善。

【主题】此诗写出终南山的神采。

【注释】林表:林梢。霁:雨雪停止。

71.望蓟门/祖咏《33》《110》《112》《155》《196》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主题】一首渴望建功立业的诗。

【注释】投笔吏:班超。论功:指论功行封。危旌:高扬的旗帜。请长缨: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被南越所杀。缨:绳。《111》望作去。《155》笳作萧。《50》《18》《58》《81》连作侵。《55》望作去。

72.长干行其一/崔颢《46》《51》《163》《186》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作者简介】崔颢(704-754),河南开封人,官至司勋员外郎。边塞诗人。有俊才无士行。

【主题】表达多情少女的对乡情的期望。

73.长干行其二/崔颢《46》《51》《186》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主题】捕捉一个生活场景,用白描手法抒写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含蓄且生动。

【注释】九江:泛指多数,指长江。《163》自作生。

74.长干行其三/崔颢《32》《59》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主题】描写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相逢,终于并船而归。

【注释】独自句:不让我独自逆潮而归。

75.长干行其四/崔颢《32》《59》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主题】

【注释】涌:翻涌。由来:从来。花性:花朵的性质,喻女子轻盈。轻:(体重)轻,暗喻(品性)轻浮。不知道什么主题?

76.赠梁州张都督/崔颢《89》《220》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主题】表达对张都督的钦佩,尾联述己抱负。

【注释】风霜句:风霜即使让臣子和使节受苦,但随岁月流逝我们都感激主上的恩情愈深。最后一句,似乎无法合理解释。

77.七夕/崔颢《220》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主题】写长信宫孤居的寂寞,尚不如牛郎织女的每年一次相见。

【注释】仙裙、玉佩,指乞巧的妇女。怀疑这是两首诗。

78.黄鹤楼/崔颢《39》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主题】吊古怀乡之佳作。七律压卷之作。

【注释】昔人:传说仙人子安因其驾鹤过蛇山,遂建楼。空悠悠:深,大。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乡关:故乡。

79.雁门胡人歌/崔颢《125》《112》《220》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主题】反映的边塞胡人的生活。

【注释】山头句: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将:驾御。代马:指古代漠北产的骏马。猎秋田:狩猎于秋天的田野。

80.行经华阴/崔颢《10》《58》《155》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主题】行经华阴,见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感叹奔波于坎坷仕途。

【注释】岧(tiáo)峣(yáo):山势高峻。咸京:咸阳,借指长安。三峰:指华山三峰非人工削成。仙人掌:为华山最峭一峰。秦关:指潼关或函谷关。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220》何作无。

81.小长干曲/崔国辅《2》《55》《111》《125》《220》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作者简介】崔国辅(678-755),江苏苏州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主题】表现江南青年男女的爱情。

【注释】不彻:不尽,指歌声时断时续,经久不息。

82.怨词/崔国辅《46》《58》《2》《111》《155》《220》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主题】抒发色衰遭弃无奈情怀。春秋不单指季节,也指年华变换。

83.从军行/崔国辅《10》《94》《127》《132》《220》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主题】真实记录增援前线的军事行动,颂扬唐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精神。

84.王昭君/崔国辅《37》《32》《50》《220》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主题】以王昭君的口吻入手落笔,营造展现哀怨无助的王昭君形象。

85.奉明堂火珠/崔曙《221》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作者简介】崔曙(704-739),河南商丘人,官至河内县尉。

【主题】突出明堂上的火珠明亮耀眼的特点。

【注释】殿试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次年病故。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曙后星孤为成语:指破晓时光,引申为孤女。双月:指月亮和宝珠。正位句:帝王正位建造明堂重屋。火珠:明堂屋顶装饰着他国所献的宝珠。国宝:宝珠。

86.途中晓发/崔曙《155》《221》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主题】羁旅思乡之歌。

【注释】劳歌:忧伤、惜别之歌。旅望:羁旅者登高望远。

87.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主题】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

【注释】明府:县令的尊称。高台:指望仙台。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关:函谷关。令尹:函谷关官员尹喜,见紫气东来知圣人至。谁能识:谁还会认识关门令尹呢?河上仙翁:即河上公,传说其后羽化成仙。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彭泽宰借指刘明府。然:欢乐酣畅的样子。《81》《58》《18》《84》《221》

88.静夜思/李白《46》《32》《2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四川江油人,被誉为诗仙。

【主题】写见月思乡之情。

89.独坐敬亭山/李白《46》《34》《7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主题】表达寂寞孤独的玩味和自赏。

【注释】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尽:没有了。去:离开。闲:悠闲自在,看(kān):注视。厌:满足。

90.九日龙山饮/李白《158》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主题】李白残年与好友痛饮菊花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以魏晋名士孟嘉自比,临风醉酒落帽,对月起舞弄影。

91.九月十日即事/李白《102》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主题】借菊花之苦寄托自己内心极度苦闷。

【注释】两:当年夏历闰九月。《32》更作又。

92.夜宿山寺/李白《46》《3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主题】写山寺之高耸。

【注释】《385》作《题峰顶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93.赠内/李白《46》《63》《64》《89》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主题】表达对妻子许氏的愧疚之情。

【注释】太常:指东汉周泽,经常不顾妻子带病仍坚持在寺庙中斋戒。

94.渌水曲/李白《46》《102》《50》《147》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主题】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

【注释】渌(lù)水曲:古乐府曲名。渌水:绿水。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南湖:洞庭湖。杀:表示极度。荡舟人:指思念丈夫女子。《史记》: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舟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95.巴女词/李白《46》《32》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主题】描写巴女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

【注释】十月:表示分别时间长;三千里:表示相隔路途遥远。

96.怨情/李白《46》《186》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主题】写宫中女子哀怨。

97.哭宣城善酿纪叟/李白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主题】凭吊友人。

【注释】《2》《63》《111》《124》《32》《46》。《34》为无晓日。《34》p352《题戴老酒店》:戴老黄泉下,还应酿大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98.劳劳亭/李白《46》《63》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主题】以亭为题表达离别之苦。

【注释】劳劳亭:三国吴国所建,在南京市区南。

世事难料作文600字(少小虽非投笔吏)(1)

99.夜下征虏亭/李白《62》《111》《124》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主题】写江中夜景。

【注释】绣颊: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喻娇艳的山花。

100.系寻阳,上崔相涣/李白《32》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

【主题】对白起杀赵国俘虏的痛惜。

【注释】能回句:谁能施展造化笔,也许有一人生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