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国,商周古国,任姓,杜预注《左传正义》中说:“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国皆任姓也。”西周之初这十个国家都受到了分封,都是从任姓脱胎而来。传说任姓的始祖仲虺(huī)助汤灭夏有功,荫泽后代,被分封了薛、挚、畴、谢、章、舒、吕、祝等国,这些任姓之国成为殷商王朝的中坚力量。商武丁时,又出了个能划时代的任姓子孙,叫祖伊,辅佐商武丁成就“武丁中兴”,功勋显赫。到了商朝末年,祖伊后代有个叫太任的女子,嫁到歧周,成了季历的妻子,生下周文王。武王统一天下后,感念先帝,遂褒封任姓后裔。

姬姓周室后人现状 任姓古国祝国(1)

《左传》中说:“不敢与诸任齿。”意思是不敢与诸多任姓争辩。“诸任”即是指以上十个任姓之国,可见西周时期的任姓家族因为跟周室有血脉关联,地位是十分显赫的。

祝国在文献中也叫铸国,《吕氏春秋·慎大览》记载:“武王胜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这跟《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的“(武王褒封)黄帝之后于祝。”说得是同一件事,是武王克殷后为了追念先圣而所立封国。

“祝”的由来,“祝”以“示”作傍,很显然来源于祭祀。甲骨文形像来看,“祝”就像一个人跪在神灵前作祷告状,引申为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也是人与神灵勾通的媒介,比如后来的“庙祝”。远古时期族人重视祭祀,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此命国名实属平常。但不知何时起,有的文献中将“祝”写成了“铸”,古代因为用字不规范,很容易出现通假字。

姬姓周室后人现状 任姓古国祝国(2)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臧宣叔娶于铸。”杜预注:“铸国,今济北蛇丘县。”臧宣叔是鲁国大夫,娶了祝女为妻,鲁祝关系应该不错。臧宣叔家族当时在鲁国也算大家族,其地位仅次于鲁国三桓,当过鲁国大司马,曾参与公元前589年发生的齐晋鞌(ān今山东长清)之战,鲁国派出“四帅”援助晋国,臧宣叔是其中之一(其余三帅为季孙行父、叔孙侨如、公孙婴齐)。

姬姓周室后人现状 任姓古国祝国(3)

铸子叔黑臣簠

杜预注“蛇丘县”为西汉置县,就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的铸城,即当时鲁国的西北部,齐国的西南部,被夹在齐鲁之间。清末出土于山东桓台的青铜器《铸子叔黑臣簠(fǔ)》,其铭文有:“铸子叔黑”字样,故西周祝国为子爵,是个小国,面临前狼后虎的地缘压势,其生存之艰难可想而知。祝国因为太弱小,小到微不足道,以大国为主的东周舞台被史书忽略不足为奇。但从《铸子叔黑臣簠》的出土地址来看,“桓台”,即今天山东淄博市的桓台县,也是当时齐国的都城王畿之内,《铸子叔黑臣簠》是当时祝国国君叔黑为自己铸造的一口青铜器,是用来祈望“万年眉寿,永宝用”(万寿无疆,子子孙孙用之不竭)的,怎么可能会出现在齐国,唯一的可能就是齐国灭了祝国,然后将这些财物掠走归己。这就像后来的齐宣王,趁燕国“子之之乱”大举入侵蓟城,几乎灭了燕国,将燕国的大吕钟、大鼎等器物掠走,等后来乐毅攻破齐国,又将燕国器物送还,再将齐器扛走(见《乐毅报燕王书》)。侵略者是光明正大的强盗。

姬姓周室后人现状 任姓古国祝国(4)

铸子叔黑臣簠拓文

祝国大约是在春秋初期被齐国灭亡的,亡国后,国人以国名为氏,形成祝姓,成为祝姓的其中一支。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西周古国——姬姓焦国,因焦水而得名,出土青铜器刻着“追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