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不世之才

天才是不世出的,慧能便是这样一位天才。慧能俗姓卢,生于公元638年,广东岭南人。他从小就失去父亲,由母亲一手带大。后来因家境贫寒,母子便迁局南海县,以卖柴为生,他在小时候,跟本没有机会读书写字。

一天,有位顾客向他买柴,当他卖完柴走出店门时,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念经。那句经文打动了他的心,于是他便问那人念的什么经,是从哪里得到的?那人告诉他念的是《金刚经》。是从河北黄梅山的五祖弘忍那里学到的。这时正好有位陌生人送给他十两银子作为母亲的生活费用,并劝他专心去学,从此他就走上了学佛的道路。

慧能辞别母亲,走了三十多天才到黄梅,便立刻参见弘忍。弘忍问他:你是哪里人,到这里干什么?他回答道:弟子是岭南人,此来是拜你为师,是为了成佛,别无其它目的。弘忍为他质朴无邪所感动,为考查他就说:你是新州南蛮之人,何以能成佛?慧能立即说:人虽有南北之分,而佛性岂有南北之别,我的形体于你不同,但是我们的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呐?弘忍发现慧能是可造之才,便答应他在此学佛,从此开始了学佛之路。

五祖弘忍用谒子考验弟子学佛成就,以便把衣钵传给谁。这时出现了二首谒子。一个是弘忍的徒弟神秀,神秀的谒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慧能由于不会写字,正好这时江州的一位通判官名叫张日用,请求他写在墙上的。就是这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看到墙上的谒子,就认定他作为五祖的接班人。五祖为他讲解《金刚经》,当他讲到:应五所住而生其心时,慧慧突然大悟,才了解宇宙万物都不离自性,对弘忍说“我何必去思考,自性本来是清静的,我何必去攀缘,自性本来是没有生灭的,我何必去追求那。自性本来是一切具足的。”……弘忍听了这些话知道慧能真正悟道了。在一个深夜,弘忍把衣钵及顿教的法门传给了慧能,并叮嘱他说:“现在你已是禅宗六祖了希望你要承先启后,传法救人并留下一谒子: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五性亦五生。”

慧能的思想被他的弟子编写了《法宝坛经》一书。这是中国和尚写的最伟大的佛学著作。这部经典和佛祖的《金刚经》《法华经》等并驾齐驱。

慧能于先天二年(713)八月三日夜,在故乡新州国恩寺迁化。慧能在去世前一年回国恩寺交代弟子造塔。慧能去世后真身不腐,存放在曹溪宝林寺,到现在已一千多年了。目前供奉于广东韶关。

六祖慧能留下一段谒子,对于我们当代人也有很深的教育和启发。这首谒子就是: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渲。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问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知在目前。

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六祖慧能的故事)(1)

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六祖慧能的故事)(2)

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六祖慧能的故事)(3)

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六祖慧能的故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