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紫砂手工壶细节图(寻壶图录竹段壶)(1)

图1 竹段壶(察社指绘)

竹段壶,紫砂经典花塑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于竹子的偏爱,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竹文化里蕴含的虚心、高洁的文人情操与节节高升的美好寓意,也成为紫砂壶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之一便是——竹段壶。

【竹段壶的鉴赏】

一件好壶,首先带给你的是一种感官上的美。察社以为,在分析成型工艺、泥料品质优劣之前,学会欣赏一把壶的架子(整体气度,神韵,各部件的协调性皆在于此)很重要。而一件形体优美、做工到位的竹段壶,以竹入器,身、钮、盖、流、把均作竹节状。整器稳重高直,如竹之高洁;结构严谨,直身筒与灵动的钮、流、把相互呼应,讲究比例美感、生动自然。

花塑器,细节处见功力。今天,察社以可心竹段为蓝本,与大家分享其细节之美:

①壶身:竹节状、直圆型身筒,坚挺、稳重。常见的分双节和一节。线条非直线,直中带曲,气韵流畅,生动自然。

②壶钮:竹节状、桥型钮,与整器呼应,取竹段一节,讲究仿生真实自然、提拿舒适,对制器者雕塑工艺水准极具要求。

③壶盖:嵌盖式,盖面微鼓,往往与壶钮相连,装饰有竹枝、竹叶,自然延伸,增加了视觉上层次感与艺术性。

④壶流:竹节状,常见有三弯流、剑流嘴。暗接于壶腹,自然胥出,挺拔而微微上扬,水压足,做工到位的情况下,出水爽利。壶流末端常饰一竹枝,贴塑工艺,竹枝舒展、竹叶灵动,是整器的点睛之笔。

⑤壶把:竹节状,正耳把。转折曲度自然,造型与整器形态相切合,并要求端拿平稳舒适。

⑥人文:竹段壶壶身也极其适合刻绘等装饰工艺,历代匠人也不乏有佳作面世。

⑦泥料适配性:常见紫泥制,沉稳干练。朱泥制,生动鲜亮;绿泥、段泥竹段,则更具竹之自然质感。

【经典传世作品图录】

察社在盘壶路上,喜好研究前人(名匠)的传世作品,与当代作品做对比,在砂器审美上有颇多帮助。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对图欣赏。

紫砂手工壶细节图(寻壶图录竹段壶)(2)

图2 朱可心制 竹段壶

紫砂手工壶细节图(寻壶图录竹段壶)(3)

图3 朱可心制 一节竹段壶

紫砂手工壶细节图(寻壶图录竹段壶)(4)

图4 吴云根制 竹段壶

紫砂手工壶细节图(寻壶图录竹段壶)(5)

图5 清代 邵友兰制 紫泥竹段壶

紫砂手工壶细节图(寻壶图录竹段壶)(6)

图6 何挺初制 四方竹段套组

以竹入器,是紫砂壶中创作的经典元素,除了竹段壶,还有双线竹鼓、四方竹鼎壶等经典器型,下回《寻壶图录》,察社将继续分享。

——【The End】——

文中器型解构图:察社指绘

小红薯: 紫砂『察』社

壶遇知音,茶酬知己

茫茫人海中,偶遇察社

觉得分享的知识还值得一读

请与好友分享,感谢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