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的随笔散文(散文刘源)(1)

作者:(四川)刘源

生在西岭,生命便和竹息息相关。莽莽苍苍的西岭山林,竹仿佛就是整个世界。

慈竹的茂密葳蕤,一丛丛,一片片,柔中带刚,荫蔽一切。斑竹的挺拔敦实,一竿竿,一株株,参天而立,耸入云霄。百夹竹的旺盛生机,一根接一根,满山遍野,遥接云天。拐拐竹是国和家的缩影,一个个小小的家功能齐全,组成大大的国,同样五脏不缺。跁巅竹则是百川归东海,万方汇天朝,分不清有多少竹,那是一个竹的团队。相比而言,麦秧竹(冷箭竹)是竹中婴孩,矮小,秀气,羸弱,随意生山野,晴翠接荒城,给大熊猫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粮。苦竹苦,甜竹甜,金竹金,龙竹浓,钉钉竹一圈一圈的法轮如科幻色彩的建筑,箬竹阔大的叶子成了粽子的包皮,楠竹木头一般的身材又成了房屋的建材和脚手架最佳的去处。

淳朴善良聪慧的西岭山民,极善用竹。

用的是竹。竹凳,竹椅,竹楼,竹笼,竹篱笆,竹仓库,竹筒水槽,竹篾背篼,竹篾篓筛,竹篾簸箕……家庭内外,无不弥漫竹的身影。或金黄,散布于房前屋后,楼上窗前,即使在地上缓缓而行,一抬头,那细细密密的竹楼,缝隙间又漏下丝丝缕缕金色的阳光。或深青,靠在门边,随时给出行的主人以帮扶之力。或一分为二,一段接一段,引来深涧里的山泉,把一丝丝甘甜浸润在山民的心田。青白相间的嫩竹,被砍为竹节,在开水中反复蒸煮,再拉扯柔软,晾晒干了,就成了竹蔴,制成草鞋叫竹蔴草鞋,结实,柔软合脚,尤其行走山间小路,轻便,抬脚,耐磨,防潮。或聚片成桥,承上启下;或化身为浆,供人书写;或拱卫成屋,遮风挡雨。竹,成了西岭人一日难离的情人。

食的是竹。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时,苍茫大山中,整天回应着掰竹笋的人们彼此的呼唤,嫩白可人,清香扑鼻的拐拐笋,甜中带涩,温柔爽口的跁巅笋,成了粮食的替代品。夏天来了,肥实敦厚的百夹笋,就着已经成熟的野菜,也是山民不错的食材,尤其是在掰笋的过程中,悠然遇上一棵或者一堆刚刚出苗的天麻,那么这一天不仅有了腹中享受,天麻卖个好价又是一笔意外之喜。秋天了,丰收的满足已经让人欣喜了,而黑色可口的钉钉笋,则是喜上加喜;掰笋过程中,黄熟的山梨,酸枣,毛梨(猕猴桃),裂开嘴的板栗,八月瓜,星罗棋布的黄泡,乌泡,刺泡,让收获的过程充满了色香味型韵,眼耳鼻舌身的美妙感受。

西岭有了竹,从此山民饿不死,不再受风霜雨雪的威胁。即使没有竹的冬季,只要你进入深山,在肥沃泥土覆盖的竹根,也能找到冬眠的竹笋。

西岭掰竹笋,饥饿的年代是充饥,温饱的时候是休闲,少年的岁月是体验,年老的时光是回味。

西岭居有竹,是生活的滋味,是生命的回归,更是自然的品味。

西岭多竹,西岭多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