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与《论衡》

——读史拾掇

王充(公元二十七年——九十七年)是东汉时期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生身于寒门,年轻时家贫,游学洛阳。曾傲过几任州、县官吏。他憎恶庸俗的社会风气,因而常与权贵有隙,臻使自动弃职,而终生仕路不通。他的一生主要针对社会问题著书立说,共写了四部书,唯〈论衡》一书传世至今。

王充人物生平(王充与论衡读史拾掇)(1)

《论衡》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古代哲学著作。全书八十五篇,二十万言,论述衡量真伪的道理,全面批判了以神秘主义为特征的汉儒思想体系,系统阐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先秦的儒学思想,宣扬社会上一切灾祥变异均与上天意志相关,命由上天而定,使之神学化而广泛流传,至东汉时发展到更荒谬的地步,出现了所谓“谶纬”之学(即一切灾祥由上天而定,并用神学理论注解古籍),这种理论成为统治阶级的衣体。王充针对这种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王充人物生平(王充与论衡读史拾掇)(2)

《论衡》中,王充否定“上天”创造万物,主宰人类社会的说教。他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间万物皆由物质的“元气”构成,“天”不过是“含气之自然”,没有五官没有意识活动,不可能创造万物。自然界的变异只是“元气”运动结果,和人世间变化根本不存在什么感应关系。至于所谓帝王代表上天意志统治人民,他斥之为无稽之谈。他揭露了“天造”之说,指出这完全是统治者互相攻讦而杜撰的胡言乱语,并指出这是政治危机的反映。

《论衡》对人的生命现象进行唯物主义的解释,批驳了鬼神迷信思想。他认为人和自然万物一样,由物质“元气”形成,生命的存在是靠呼吸来维持,靠进食和排泄进行新陈代谢。他批判了人能得道成仙是荒诞之谈,并批判了“人死为鬼”的邪说。他指出“死人不为鬼,天知不能害人。”为什么有鬼神说呢?他认为这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王充人物生平(王充与论衡读史拾掇)(3)

《论衡》还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批驳了当时谶纬迷信宣扬的神秘先验主义。当时儒家把孔子吹成大圣人,王充却不盲目崇拜。他认为认识来源于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接触。他举了十四个事例说明孔子是不能先知的,进一步揭露谶纬迷信的说法实为伪造。

王充对古代学者各种观点敢大胆加以怀疑,具体分析得出自已独立见解。他对道家、墨家、法家、儒家、阴阳五行家都作过细致评论,扬其长评其短。他坚持进步的历史观,反对尊古卑今。他批评“俗儒好长古而短今”,认为社会是不断进化的,提出“汉盛于周”的正确观点。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对东汉政权黑暗统治敢于作全面抨击。〈论衡》一书正是他配合政治斗争,宣传进步思想的反映。

王充人物生平(王充与论衡读史拾掇)(4)

作为古代的思想家,王充也有他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他观察自然现象时能坚持唯物主义,而观察社会现象时往往又陷入唯心主义。他认为历史演变是由一种自然发展规律支配而不受人意志影响,这固然是对英雄史观的否定,但他却说不清天时为何物,否定人意志的作用,因此又陷入了宿命论的怀抱。此外他还凭一个人的相貌判断一个人,这也是宿命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都表现了他时代后局限性。

(作者柯博元原创作品,图片来源网络,本文严禁抄袭,转载需经作者同意,否则视为侵权。)

王充人物生平(王充与论衡读史拾掇)(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