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西格夫里·萨松

李安导演的电影从来都是温文尔雅的,而他电影中蕴含着的浓烈人文气息,总是将最为本真的思想价值,无形中进行着传递。他从来不会强迫你接受某种价值取向,但是,他会引导你得出自己的价值理解。这种多角度开放式的探寻,让李安的电影充满着辩证哲学的味道。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1)

在第一次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时,我承认,的确是被炫目的视觉特效给吸引住了。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一艘搭载着老虎和派的小船,就这样茫无目的的飘着。时而明媚的阳光,时而暴雨的侵袭,而从海底一跃而起的海豚,着实惊艳四座。

这种完美的画面呈现,让我一度觉得,这部电影的主题应该是与美好有关的。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2)

可是,当我反复去进行观看时,内心居然慢慢泛起了惊恐不安的情绪。

炫目的3D技术,只是李安这部电影的一种技术包装手法,这层外衣的包裹,让你能够安静的坐在荧幕前,而缓缓道来的故事内容,以及无形中产生的价值思考,才是电影的重点。

本以为梦幻般的海上冒险旅程,却在结尾处,利用另一个版本故事的出现,对于整部电影进行了大幅度的转变,最终,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电影早就预设好的思考陷阱。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3)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而那只时刻咆哮的老虎,就像是从人身体里分化出的另一个自己,最终,再美好的人性伪装,也被慢慢地剥出了原始兽性的一面。

终于,李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中,完成了一次对于人性彻底的探寻。与信仰有关,与恐惧有关,与理性有关,与自我认知有关,但更多的是,如何能够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现实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灵魂的归属。

李安并没有给出答案,他只是一个提问者,就像主角派那样,他把两个故事,甚至是三个故事,同时丢了出来,然后,将选择权交还给了观众。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4)

1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200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虽为改编,但是,在故事整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电影却融入了李安特有的沉稳与内敛的叙事基调,于是,小说只属于扬·马特尔,而电影却属于了李安

擅长细腻情感临摹的李安,在这部电影中,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少年派与老虎的相处上,对于二者关系的拿捏,大多数通过行为举动来进行呈现。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利用中年派的独白作为串联故事发生的线条,然后,试图在故事中寻求一种平衡的处理方式。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5)

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导演不厌其烦的让派穿梭在各个宗教信仰之间,信仰印度教是因为家庭背景的影响,信仰基督教是因为对于爱需求的影响,信仰伊斯兰教则是因为被他们的仪式所吸引。

派在信仰选择上,基本都是被动选择的,而每种宗教都去跟随,恰恰说明,在价值观尚未成型的成长过程中,对于一切未知的探索,总是需要经历之后,才能慢慢摸索出来。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6)

信仰绝大多数与宗教神学有关,作为无神论者的李安,却能够轻而易举地站在各种宗教的中心,细腻且温柔地平衡着每种信仰对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甚至价值理念的选择,然后,用一种探索的方式,在理想与现实,人性与兽性,感性与理性之间,慢慢达成辩证的思考,最终,完成从神到人的回归。

人们之所以会有选择性的遗忘,是因为对于现实残酷真相不愿承认后的本能逃避,于是,那场暴风雨后,派在海上究竟发生了些什么,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所以,电影故事发生的一切,都是基于派个人的口述,而派讲述的神奇海上漂流之旅,就成为了推动电影发展的主线

派这个名字取的很有意思,在数学上,它代表着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是一种始终无法重复的数字组合,且没有终点,就像在对于人性的探索上,也是没有终点的。正因为人对于自身都无法准确认知,所以,人们通常会通过外在的宗教力量作为依托,以此达成与灵魂的交流。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7)

派便是如此,在没遇到海难之前,他选择了多种宗教作为庇护,且每种宗教都坚信不疑,这是自我认知初级阶段的探索,而当遇到那场海难之后,无依无靠的派瞬间失去了宗教信仰的庇护,缺水少吃的漂流中,只有那只凶神恶煞的老虎相伴,这个时候,就是对于自我认知的终极考验

生存是派在海上面临的难题,而长达数百天的漂流,人终究会从文明退化到原始,此时,经受考验的不仅仅是肉体,还有心灵。而最终要进行斗争的,只有自己,与自我斗争,便是保持理性与笃定信仰的战斗。

2

在没有到电影结尾之前,李安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观众创造出了一个绝美的海上“神迹”。发光的海水中,穿梭着各种各样发光的海底生物,而那只一跃而起的海豚,则代表着派对于美好的向往。当派在濒临死亡的时候,海水把他推向了一座漂浮的岛上,那里的植物根茎可以食用,水可以饮用,只是,原本应该生活在沙漠或是山丘中的狐獴,却出现在了这里。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8)

终于,在派带着老虎离开后,镜头由近及远的缓慢移动,我们也看清楚了整座岛屿的样貌,那是一个平躺着的女性躯体。终于,观众发现了很多隐喻,这些隐喻统统指向了这个故事的不真实性,而此时,电影已经来到了结尾。

于是,在电影的结尾,派又说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漂流故事,那是一个残忍且毫无人性的吃人事件。这让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观众不寒而栗。这还没完,在派讲述第二个故事的时候,内容上却又在刻意的出现某种连接上的断层,于是,第二个故事也显得那么不真实。

莫非,还有第三个版本的故事?电影并没有给出答案,我想,也不需要明确给出答案了,不管是哪个故事,这都是对于人性最好的晾晒。第一个故事中,动物与人的争斗,第二个故事中人性与兽性的争斗,统统都是在实现自我认知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9)

“如果是我们?会选择相信哪个故事呢?”这是电影抛出的问题,也是对于人本身存在的直接拷问。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美好与残酷的矛盾,人性与兽性的矛盾,理性与感性的矛盾,这都引出了哲学中所说的事物矛盾性的原理,而最终也得出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那就是,选择你相信的,坚持你坚持的,宗教只能给你暂时的庇护,而你才可以成为自己的主宰。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10)

3

从人对神的崇拜开始,最终完成了从神到人的回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更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灵之旅,而那只老虎始终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正如电影中,当派被墨西哥当地人拯救后,那只老虎却不回头的跑入了森林。按照我的理解,不回头是因为兽终究是兽,不会因为与你短暂的相处,就改变原来的本性,屈从只是为了生存,就好比躲藏在人性中的兽性,永远不要低估了失去理智后兽性爆发的威力。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11)

日本调查员和作家,都选择相信了派讲述的第一个故事,而我总觉得,派选择相信了第二个故事,甚至是被他刻意抹去的第三个故事,因为,如果不是为了逃避,他也没有必要杜撰一个故事来迷惑众人,这只能说明,他已然知晓了人性的阴暗面,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同时将对于信仰的拷问留给了观众。

坚定者会选择信仰的力量,不坚定者会质疑信仰的力量,乐观者会相信海上神迹,悲观者会选择吃人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李安都很好的把握住了电影所传递出来的情绪反应,不激烈且克制,润物细无声的延伸出多角度的思考,最终,完成了对于信仰和人本身的探索。

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魅力(你觉得这部电影很美)(12)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一分为二,辩证看待。

万物生长,终归是有它的规律的,每个人对于美好都充满向往,可是现实往往却又残酷无比,想要依靠宗教来选择逃避,可宗教有时候又是神秘莫测的,所以,与其盲目跟从,不如笃定自我认可的那部分,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宰,这便是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