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誉王的身世,因为涉及到梁帝登基的隐秘而不能像其他皇子那样堂而皇之的公开,所以官方的说法一直是:誉王是身份卑贱的“祥嫔”所生,因生母早亡,故而自幼养在皇后膝下。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1)

誉王

随着后面迷局的揭开,我们大概可以理出,在当年夺嫡之争中,是林燮和言阙两个人联合已被灭国的滑族玲珑公主,力保原本不占优势的萧选登上龙位。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2)

而这场交易的条件,就是大梁帮助滑族复国。

可是后来梁帝却食言了,他夺了乐瑶进宫大加恩宠,却对扶助有功的玲珑公主甚为忌惮,不仅对外隐瞒她的身份,还仅封了一个嫔位,更对帮助滑族复国之事只字不提。

玲珑公主深感被利用,最后狠心抛下幼子反出大梁,被林燮率军将之剿灭。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3)

说起来这位玲珑公主也实在是很不称职的一位母亲,为了复国不惜抛下自己的亲生骨肉,却丝毫没有想过这个孩子在大梁宫中日后的处境。

临死之前,又留下绝笔,交代景桓的身世,激起他无限的悲愤,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可见滑族人的狠绝与偏执,不敢想象,如若璇玑不死,以她的心智和决绝,大梁朝廷又将会面临怎样的动荡和风波。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4)

仅仅是璇玑公主的一个徒弟,已经将大梁搅动的天翻地覆

正是因为这里面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所以登上皇位之后的梁帝,比任何一位皇帝都多疑,生怕到手的权力再被夺了去。

对亲如手足的言阙、林燮如此,对以身相许的玲珑公主如此,对亲生儿子景禹、景桓也如此。

他自己说过,这些个皇子中,景桓是最像他自己的,可是,因为他身上流着的那一半滑族血统,他早早地就已经把他排除在皇储之外了,尽管他嘴上说,他也曾想过把江山交给他。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5)

口是心非的皇帝

比之与生俱来的不信任更可恶的,是他真的把这个“最像自己”的儿子当做了一枚棋子,去制衡已立为太子的景萱。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6)

对滴,你就是一枚棋子

他亲手炮制了一个信任景桓的假象,让景桓在似远似近、忽冷忽热的父子亲情之间迷失,以为自己已经具备了与太子抗衡的实力和手段,从而不遗余力地去做一件事:扳倒太子,取而代之。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7)

他们俩都是父皇用来制衡对方的棋子

还记得皇后与誉王之间那种礼敬却又有些疏离的对话吗?

这对养母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没有脉脉的亲情,有的只是相互扶持,利益相关。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8)

皇后和誉王母子相互扶持

皇后:“都是母后无能,未能得到陛下的恩宠,没让你当上储君。”誉王是怎么说的呢?“如果不是母后,儿臣还不知道被欺负成什么样子。”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9)

可以想象,阖宫上下都知道誉王是皇后的养子,而他的生母在宫里是一个禁忌的话题,是不可以多问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曾经的景桓应该也是一个小心谨慎、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10)

被忽略的细节,对祁王的死,誉王的内心其实也是不忍的~

在祁王被赐死时候,是誉王执行的父皇圣旨,为皇长兄送去的毒酒。

最后的时刻,他的眼中也流露出了不忍和畏惧,转过身去闭上了眼睛。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11)

不知道是不是祁王的死刺激到了萧景桓,让他深刻认识到了帝王之家夺嫡之路的惨烈,让他懂得了“成王败寇”的道理。

之后景萱被立为太子,皇帝为防止再发生祁王声望过重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意扶植誉王的威望和力量,借以挟制太子,平衡朝局。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12)

誉王,欲望!

很不幸的,“誉王”成了“欲望”的代名词,在这种权力制衡的游戏中,景桓迷失了自己。

琅琊榜誉王怎样知道自己身世的(誉王最后一刻才明白)(13)

孤注一掷的誉王

他的野心一天比一天大,他变得越来越自负,自负到真的以为凭自己的实力终有一天能扳倒太子取而代之。直到身世被揭开的那一刻,他才终于明白,原来,所谓的“皇恩”,所有的信任和荣耀,都只不过是一种假象。

从他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他的前途与命运,就已经注定无法改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