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区封控区域场所码(合肥市包河区将居民区划分为五类)(1)

每个小区都管住了、管好了,整个城市才能防得住、控得好。

在合肥市出台对全市住宅小区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措施后,包河区在前期对289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分类施策,将全区756个居民区划分为商业开发小区、回迁安置小区、企事业单位自管小区、其他老旧小区、城中村(自然村)等五类,明确小区疫情防控要做到“九个到位”即宣传引导到位、全员发动到位、出入管控到位、消毒杀菌到位、垃圾处理到位、包保责任到位、出租房管理到位、商业管理到位、关爱服务到位,尽最大力度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合肥包河区封控区域场所码(合肥市包河区将居民区划分为五类)(2)

商业开发小区:四证齐发,外来人员限制入内

作为全市商业开发小区最集中的城区,做好商业开发小区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在前期封闭式管理的基础上,包河区此次又对全区所有的商业开发小区实行更加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措施,对所有居民全面实施凭有效证件出入,居民进出凭《工作出入证明》、《工作期间出入证》、《家庭物资采购出入证》及《小区车辆临时出入通行证》。

通过“四证齐发”对人员、车辆进出进行严格管控,《家庭物资采购出入证》每户每周发放3张,一次进出门岗回收一张,保障居民采购日常生活用品;上班族则需要凭单位盖章的出入证明,物业发的工作期间出入证以及小区车辆临时出入通行证,居民进出一律需登记并测量体温,对于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限制进入小区。

“您好,小区现在已经实行封闭式管理,请出示你的相关证件……”

在方兴社区高速时代城小区一期,记者看到,小区目前只保留了一个出入口,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正在对进出居民检查相关证件和测量体温,一位前来送餐的快递小哥也按照物业要求,将快餐放在物业处,让业主自己下来取餐。

“居民凭有效证件出入,最大限度减少了小区人员流动,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次数。”方兴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于小区内老人、孕妇、行动不便特殊人士和居家隔离家庭等群体,社区小区工作人员提前进行了详细摸排,制定保姆式包保服务机制,为他们开展“送菜上门”“代购口罩”等暖心服务,保障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并加大居民区出入口、电梯、公共厕所等公共区域的消毒杀菌频次和力度。

“虽然每天出入有点麻烦,但是我们都很支持和理解,这样严格的管理,我们安全感大大提升。”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合肥包河区封控区域场所码(合肥市包河区将居民区划分为五类)(3)

城中村:党员志愿者齐上阵把好疫情防控“入口关”

城中村因为居住人员混杂,加上出入口众多,成为疫情防控中的难点。

“您好,您的车暂未登记,不是小区内部的车,不能进入小区。”2月7日下午,在桐城南路上的卫岗社区吴夹衖城中村出入口,社区志愿者吴应伦正在劝返外来车辆。

“城中村小区出入口多,光靠社区人手紧张,疫情面前,我们都应该出一份力。”吴应伦说。卫岗社区于2003年10月由“村改居”,常住人口约30000余人,辖区内城中村较多,租户、外来流动人口、社区出入口多,管理是个棘手的问题。

出口多,也得“死守”住。据悉,卫岗社区下辖7个居民组,共有45个出入口。截至目前,为了实现封闭式管理,卫岗社区根据实际需要目前已封闭33个出入口,保留12个出入口。其中吴夹衖城中村涉及3个居民组,共有出入口12个,现已封闭9个出入口,保留3个出入口,全部安排人员值守。

而这么多出口能管的过来,除了社区多名工作人员24小时的日夜付出,还有小区内90余名党员群众志愿者的鼎力支持。“当我们人手不足,向社区发布志愿者招募令的时候,真没想到能有这么多人能响应。”卫岗社居委副主任陈文丽说。居民们响应“我的家园我守护”号召,分成白班、夜班两组和社区工作者对社区7个城中村和“三无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发放疫情防控知识传单、巡查卫生死角、上门服务群众,充满正能的“红马甲”无处不在。

此外,卫岗社区还成立了由两名社区工作人员加一名党员组成的“映山红2 1”志愿服务宣传队,分为4个小分队走街串巷向居民不间断巡逻宣传。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大嗓门”和“接地气”,把疫情防控通知、一封信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入户入心地让居民及时知晓有关情况。

合肥包河区封控区域场所码(合肥市包河区将居民区划分为五类)(4)

回迁安置小区:“大喇叭” “流动宣传车” 劝导居民不出门

“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还没走到滨湖欣园门口,远远的就听到了大喇叭在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入口门岗处,进入小区的居民都主动停下登记信息和体温测量。滨湖欣园是包河区一座典型的农村居民回迁安置小区,共有5000多户,12000人,老年人尤多。正值元宵节,小区内一反往日居民“走家串户”的热闹景象,广场上空无一人。

“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合理膳食,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见到欣园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赵龙时,他正开着巡逻车在小区内流动播放防疫知识。连日来,滨湖欣园小区通过“喇叭响起来”“显示屏亮起来”“宣传台摆起来”“横幅挂起来”“公告贴起来”,全方位开展立体化“防疫宣传网”。

与此同时,针对小区内老年群体喜欢聚集这一情况,欣园社居委还成立了一支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楼栋长、居民骨干等“自治力量”组成的“劝散志愿小分队”。“最近有居民走亲访友的,我们都劝返了,有子女送药送菜给父母的,我们都在门口拍照由物业核实后前来领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我们就把东西送到家。”滨湖欣园小区工作人员孙永泉介绍。小分队的“苦口婆心”换来了居民的鼎力支持,小区内虽有些许冷清,但却多了“十分”安全。

合肥包河区封控区域场所码(合肥市包河区将居民区划分为五类)(5)

老旧小区:街道社区“兜底式”管理 打造防疫“闭环”

硬件基础薄弱,物业力量缺失或单薄,让各类老旧小区容易成为防疫工作的“薄弱链”。

紧邻桐城路菜市场和香港街的青年一村是一座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老旧小区,住户大多为省三建、皖投集团的退休职工及菜市场经营户,总户数约1300余户,近4000人。为彻底切断疫情传播渠道,目前该小区已封闭3个出入通道,南一环上的出入口成为居民基础的唯一通道。

芜湖路街道是包河区较为典型的老城区街道,辖区共有120余个住宅小区,其中企事业单位自管小区、各类老旧小区50余个。针对这些物业力量薄弱的小区,街道采取“减少出入口、就近整合、分片管理、志愿者值守”等方式由社区兜底,实行层层包保负责。

目前由包河区直机关组成的百余名党员先锋队和街居全部力量均下沉至各个居民小区点位,承担起企事业单位自管小区等物业力量薄弱小区的车辆人员出入登记管理,居民体温动态监测和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当好宣传员、守门员、战斗员“三大员”,筑牢了疫情防控组织防线。

连日来,包河区住建局城改办工作人员程俊军一直定岗在该点位,成为该小区的防疫“守门员”,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往来车辆逐一登记管理,快递止步于门岗前。“目前小区已正式实行‘凭证通行’,一户家庭两天内仅限一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封”起来,关怀却要“动”起来。针对老旧小区弱势群体较多的现象,芜湖路街道城南社居委还成立了帮扶小分队,为小区内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和低保老人“代购”,给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防疫品。(李多庆 杜静 刘环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