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出好鱼。福安潭川李氏族谱有这样的描绘:“扆西之有潭川,其地盘而踞, 其势缈而幽,后漈泉清,东昆峰秀,渔灯相映,云碓相闻,绮绾秀错, 不可具状”。潭头镇地处丘陵地带,北部吴道仙顶山脉余脉和西部的鹫峰山脉余脉在镇区交汇,形成东溪、武陵溪两大流域,常年水源充沛,溪涧支流纵横,水域蜿蜒跌宕,流域植被繁茂,溪水洁净无污染,所产淡水鱼特别鲜美,倍受福安以及周边群众的推崇,来潭头就餐的,毫无例外点上一两盘溪鱼;路经潭头的,都想买一些溪鱼带回去。但是许多人不知道,潭头溪在筑坝蓄水前,曾经盛产一种淡水鱼中的珍品,就是大名鼎鼎的香鱼!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1)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2)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3)

香鱼属于洄游鱼类,体形狭长,头小而吻尖,口大而眼小。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两侧淡黄,全身除头部外均披有细小圆鳞,鱼身上呈现一种特有的贵金属般的光泽。香鱼是小型鱼,重二三两,体长约20厘米,个别可长达25厘米以上。

春暖花开,幼香鱼由入海口进入溪流中生活,为了觅食,它们成群结队沿着溪流溯流而上,即便遇到急流险滩也奋不顾身,冲破重重阻碍,奋勇前进,一天行程可达20公里。幼鱼在山区溪流中生长发育。香鱼常栖息在清凉、隐蔽的溪涧中,刮食溪石上藻类。当地人常说,香鱼六月六寸长,七月七寸长,到了农历八九月,香鱼的性腺发育成熟,开始向河川下游洄游,在濒海繁殖产卵,幼鱼入海越冬。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4)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5)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6)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溪水如碧,枫叶如丹。这是潭川最为绚丽的季节。站在溪岸上,只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溪水清澈见底,水草随着流水飘动,犹如仙女衣裙的丝绦。香鱼一群群在溪石水草间觅食,鱼尾摇摆着,阳光一照,鱼鳞从溪底发出一道道光,我们把这现象叫“现白”。世间万物都遵循自然法则,四时八序,季节轮回,香鱼这水中的精灵,似乎前世有约,如期而至,大量香鱼在潭头溪流沿线集结洄游,深潭浅濑之间,鱼头攒动,一年中最为奢华的渔汛开始了。因为香鱼应时而现,当地人都把香鱼叫作“时鱼”。当然,这“时鱼”有别于号称长江三鲜之一的“鲥鱼”,长江鲥鱼也是洄游鱼,生物归类属于鲱鱼科,香鱼则属于香鱼科,但是香鱼的鲜美滋味丝毫不比鲥鱼逊色。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7)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8)

家住潭头,我从小生活在此,近水知鱼性,耳濡目染,对于当地渔民传统捕鱼方式和技巧也亲身经历和见识过,至今记忆犹新。传统捕鱼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撒网捕鱼、下笱捕鱼、做筕捕鱼、鸬鹚捕鱼等。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9)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10)

撒网捕鱼。香鱼喜欢群居,上百条香鱼的憩息地不过半张竹簟大小,渔民根据香鱼刮食溪石藻类留下的痕迹,追踪寻迹,一旦发现鱼群,一网下去收获颇丰。但是,香鱼栖息地比较隐蔽,而且香鱼非常机警,稍有异动,早就逃之夭夭,所以并不是每次撒网都有收获。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11)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12)

下笱捕鱼。笱也叫鱼筌,是一种竹篾制作的古老渔具,口阔,颈窄,腹大,尾收拢,笱颈部内装有一圈削尖的倒刺,鱼只能进不能出。下笱前,先在溪流浅滩上把溪石扒开一个豁口,笱口朝向上游,把笱放在豁口里,笱上面用大石头压住。傍晚下笱,次日早上收回,把鱼从笱尾的封口倒出。这种捕鱼方法成本不高,鱼获也不错,缺点是笱里有时塞满溪流杂物,鱼儿往往窒息而死,如遇大溪流,竹笱还可能被冲走。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13)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14)

做筕捕鱼。做筕是渔民的一件大工程,经验老道的渔民,根据溪流地形和往年鱼情,选择有一定落差的浅滩,用溪石磊成两道倒八字形的鱼梁,把溪流引入三米来宽的筕门,在筕门上横搭数十枝毛竹和杉木,用铁丝笼子装溪石压住,然后把筕匾朝上游方向斜插入溪底,这筕匾用粗竹条或小圆竹编成,留有孔隙可以过水,小鱼也可以通过。筕匾后端建一个U形鱼仓。溪流大,洄游鱼顺着流水冲上筕匾,掉入鱼仓不能逃遁。溪流小,水落鱼梁浅,洄游鱼触到筕匾,就会一跃跳起,纷纷落入鱼仓。鱼筕做好,还要在旁边搭个棚子,用于值夜,然后就可以守筕待鱼了。鱼筕除了可以捕到香鱼,还有其他溪鱼:鲤鱼、鲫鱼、白露鳗(鳗鲡)、黄甲(黄颡鱼)、塘鲺(胡子鲶)、江鱼(军鱼),偶尔还有溪滑(鲈鳗)等珍贵鱼类。渔汛大旺时,一个晚上可有两三百斤的鱼获,所以前期劳作苦点累点也是值了。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15)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16)

鸬鹚捕鱼。我小时候最爱看鸬鹚捕鱼了。鸬鹚又叫鱼鹰,北人训鹰猎兔,南人训鹰捕鱼,自古有之,传承久远。渔汛到来,几个渔民结伴,凌晨驾着几艘载有鸬鹚的竹排,进入香鱼聚集的河段,他们先用细绳箍在鸬鹚的颈部,防止鸬鹚吞下捕到的鱼(小鱼能够吞下),然后把竹篙一挥,鸬鹚们纷纷地腾空跃起,钻入水中,搜寻目标,捕到鱼后,贮藏在喉囊中,浮出水面,渔夫伸出竹篙,鸬鹚便跳跃其上,竹篙往竹排上一搭,鸬鹚就跳上了竹排。渔民用手抓住其喉囊,轻轻一拨弄,很顺利地把鱼倒出来。遇到大鱼,几只鸬鹚配合着,也能把鱼捉回来。鸬鹚们训练有素,在溪面上此起彼伏,激起浪花朵朵,渔民的吆喝声,鸬鹚的嘎嘎叫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响成一片,热闹非凡。经过几个小时的围捕,鱼篓里逐渐堆积起大大小小的鱼儿,鸬鹚也疲乏了,渔民一声唿哨,鸬鹚们陆续回到竹排上,渔民用小鱼犒劳它们,然后驾竹排返航了,围观的我们还有点依依不舍。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17)

香鱼因其背脊上长有一条香脂的腔道,发育成熟时能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因此而得名。香鱼没有土腥味,鱼刺也很少,细嫩多脂,口感极佳,营养丰富,是溪鱼中的极品。当地人食用香鱼,普遍做法是清蒸,姜葱酸辣等作料似乎都是多余的。把香鱼拾掇清洗干净,一条条摆在盘上,入锅蒸十几分钟,取出滗去汤汁,滴上几滴熬制猪油提香,再加半勺生抽,这样能够品尝到香鱼原本的芳香鲜美滋味。

正宗的剁椒鱼头的做法(金风送爽时鱼香)(18)

记得那年,有一位老台胞回乡探亲。家宴上,觥筹交错,山珍海味,老先生只对一盘清蒸香鱼情有独钟,连连称赞。他呷了一口家酿米酒,吃了几箸香鱼,竟然老泪纵横:我离乡背井几十年,连做梦都在思念家乡的风土人情,这香鱼唤起我儿时的记忆,这才是家乡的味道啊。香鱼者,乡鱼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