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的9月7号,成都桂花巷两侧的20棵桂花树被砍一事冲上了热搜。施工单位未经审批,也未通知当地居民,就私自砍伐了这些长了二十多年的桂花树。此事引起了网民们的愤慨,最终,施工单位仅被罚款50余万元,而桂花树与伴随它们的记忆,再也回不来了。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

成都桂花巷20棵桂花树被砍。图片:新闻截图

木樨本非桂木樨(Osmanthus fragrans)是木樨科木樨属的常绿木本,又被称为桂花、木犀等。木樨常丛生于山岭岩石之间,所以又得名“岩桂”或“山桂”。木樨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在18世纪70年代由广州传到英国,在欧洲、美国、韩国、日本都有了少量栽培。现在作为绿化植物广泛栽培,尤其在亚洲地区十分常见。木樨的花朵有黄白、淡黄、桔红三色,花朵馥郁芳香,可飘十里。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2)

木樨。图片:Laitr Keiows / wikimedia木樨属名“Osmanthus”来自于两个希腊词“osme”(气味)和“anthus”(花),指“花朵具有香味”。种加词“fragrans”指“芳香的”。整个学名都透着浓浓香气。木樨属由葡萄牙植物分类学家罗利洛(J·Loureiro)于1790年发表,约有31个物种,绝大多数分布于亚洲。木樨属都是花具香味的灌木或小乔木,其中以木樨最香,也只有木樨、柊树(O. heterophyllus)等少数几种成为广泛栽培的观赏植物。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3)

柊树。图片:KENPEI / wikimedia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4)

管花木犀(O. delavayi),生长于我国西南地区,春季开花。图片:翦翳翎木樨因其叶片的叶脉形如“圭”字而被称为桂、圭木等,它树干纹理如犀牛,因此得名“木犀”;后来又衍生出“樨”字专指Osmanthus fragrans本种。很多人知道桂花都源自“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有人还会说:“桂皮用来炖肉可香了。”其实,这里的“桂”都不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木樨,而是樟科樟属的物种(Cinnamomum spp.)。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5)

从香樟到木樨在很久之前,大家生活中所欣赏崇拜的“桂”都是樟树。汉武帝信奉神仙,在太初四年建造了一座宫殿,取名叫“桂宫”,接着再建迎神的桂馆、桂台,在甘泉宫南的昆明池中直接以桂木为柱修建了水上宫室灵波殿。汉武帝选桂木来建造桂宫,大概是因为“以桂为木,风来自香”吧。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6)

汉长安城示意图。图片:Legolas1024 / wikimedia在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有的“桂”几乎都指樟树,而木樨鲜少以“桂”的形象出现。《楚辞》大概是文学作品中最早写到“桂”的,如“沛吾乘兮桂舟”、 “桂棹兮兰枻”、“辛夷车兮结桂旗”。看来,用桂造船(桂舟)、建房(桂栋)、做船桨、旗杆等在屈原那个时代十分普遍。樟树树形高大,树干、枝叶等都散发着一股香味,古人对其极其崇拜。而木樨花香浓烈,枝叶却无半点香味,多为灌木,能长成顶梁柱的木樨十分稀少。这个时期,大家崇拜的“桂”还是樟树。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7)

樟树。图片:Jeffdelonge / wikimedia可三国时期的曹植写过一首《桂之树形》:“桂之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布天涯……”这里的“朱华”指红花,而樟树的花为白色或黄绿色,没有红色,但木樨却有橙红色花。如果这种理解没错,这“桂”指木樨,这诗是第一首吟咏木樨的诗歌。另有齐王融《临高台》写道:“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逐秋开”说明这里的“桂”也指木樨,因为几乎所有的樟树都是春季开花,而木樨恰是秋季开花。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8)

秋季开花的木樨。图片:Gargarean / wikimedia到了唐朝,诗歌迸出,咏桂佳作频现。樟树逐渐被木樨取代,木樨以“桂”的形象正式走进文学作品中,而真正的桂却鲜有人吟咏。到了宋朝,咏桂文学普遍繁荣,木樨将樟树挤下文坛,以“桂”的形象出现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而樟树此后几乎与“桂”相离。除了文学作品中木樨还在很多地方抢占了樟树的地位。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9)

令人着迷的香气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会饮用桂酒,但这里的桂酒并不是桂花酒,而是樟树皮切块后放入酒中制成的。当时的人们热衷的是樟树的香,后来木樨的花朵放入酒中也有香味,这样的桂花酒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桂酒。我国古人将桂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做装饰用,如三国时《饵愁赋》诗云:“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这里的“桂”指的是樟树。无独有偶,古希腊人也会用桂枝编成花圈戴到胜利者头上,这种习俗还保留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这里的桂则是与樟树同科的月桂(Laurus nobilis)。后来中外思想碰撞,国人也偷梁换柱,将桂冠的桂当作木樨了。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0)

月桂。图片:Didier Descouens / wikimedia人们原先崇拜樟树的“木香”,后也转为崇拜木樨的“花香”。古人对“香”一直有非常执着的追求,无论是“为王者香”的兰草(佩兰),还是“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的龙脑香,古人都为之着迷。纷纷制作香囊、香包、香薰等,让自己所到之处,无处不香。还想着法制作香茶、香酒、香糕等,要把这些迷人的芬芳吃进肚子里。木樨有着浓烈花香,自然不会被人们错过。桂花糖、桂花糕、桂花酥、桂花酒等等都是人们的杰作,刚提到名字,就口中生涎,鼻中生香了。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1)

桂花酱。图片:Badagnani / wikimedia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2)

桂花糕。图片:李元顥 / wikimedia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3)

中秋之际,赏月赏花木樨在中秋之际绽放,花香浓烈,人们赏月的同时还能赏花。木樨与月亮越发亲密,一度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人崇拜桂木,桂木变成一种仙木。使用桂木器具,食用桂木也成了修仙修道者的行为艺术。月亮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被赋予了各种神话故事,而“月中有桂树”这一传说最早见载于汉代的《淮南子》,此时的桂还是樟树。久而久之,“月”与“桂”变得不可分割。自唐代后,木樨盛而樟树衰,“月中桂树”渐渐变成木樨。一些诗人再不明就里歌颂一番,木樨彻底与月亮捆绑在一起,“桂”也成了月亮的代名词。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4)

吴刚携长鹅一同伐桂。图片:微博截图唐代段成式《酉阳杂姐》记载了吴刚伐桂的故事,说“月中有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祈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这里的桂说不清是樟树还是木樨,按照当时的时代背景,木樨的可能性大一些。吴刚自己也很郁闷:本来这树就砍不断,可我砍的是木樨还是樟树?桂生于月中,这是人们的美好遐想。月中住着嫦娥,嫦娥被惩罚变作蟾蜍。于是,人们又将“蟾宫折桂”比作中举。在很久以前,古人会提到“桂折”一词,本意也是折断桂木的枝条,可“桂折”常用来指人死亡,这里折的也是樟树的枝条。折桂折樨意及第,桂折折樟意人离。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5)

清朝中式面点蟾宫折桂糕模木雕用具。图片:海德堡图文设计 / 图虫创意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6)

不同品种的木樨古人以“葺金繁蕊”来形容木樨的花,野生的木樨花色为白色或浅黄色,花色在花后会逐渐变深。木樨的栽培历史悠久,约有2500年。但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桂花类别或品种名称的确切记载。木樨品种众多,目前约有160个品种。人们依据花色及开花季节将木樨分为四个品种群,即四季桂、金桂、丹桂、银桂。四季桂品种群(O. fragrans Asiaticus Group)植株较低矮,常为丛生灌木状。花期较长,可四季开花,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现知18个品种。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7)

四季桂。图片:翦翳翎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8)

四季桂。图片:翦翳翎银桂品种群(O. fragrans Albus Group)植株高大,多为中小乔木。花期集中于秋季8~11月。花色较浅,含白、黄、绿等色。现知 60个品种。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19)

银桂。图片:翦翳翎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20)

银桂。图片:翦翳翎金桂品种群(O. fragrans Luteus Group)植株较高大,多为中小乔木。花期集中于秋季8~11月。花色为淡黄色、金黄色至深黄色。现知49个品种。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21)

金桂。图片:羲之华 / 图虫创意丹桂品种群(O. fragrans Aurantiacus Group)植株较高大,多为中小乔木。花期集中于8~11月。花色较深,浅橙黄色至橙红色。现知39个品种。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22)

丹桂。图片:翦翳翎

蟾宫折桂必有所为(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23)

丹桂的花。图片:翦翳翎一品桂花酿,两碟桂花糕,三五家人桂下坐,赏桂赏月家常聊。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