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白族,很多人想到了大理。在楚雄南华县东南部的大山深处,也藏着一个白族乡——雨露,那是楚雄唯一的白族乡,生活在那里的白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雨露白族乡有个传统的民间节日——正月初八白族灯会。
雨露白族正月灯会的历史
南华古有“九府通衢”之称,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外来文化与当地世居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云南高原“红土文化”。南华在旧时有三大灯班,如今原有的沙桥灯班、藏当灯班已不复存在,唯有“雨露白族正月灯会”还如期举办。
何桂康是土生土长的雨露乡白族人,今年55岁,当问起雨露白族灯会的由来,何桂康娓娓道来。雨露乡的正月初八灯会,是白族人民为奉拜自己的本主(土主)而兴起的。
关于土主的来历,有这么一段传说:在现在举行灯会所在地附近的龙潭边上,有一块五六米高的胎盘石,公元1271年正月初八那一天,本来艳阳高照的天气却突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胎盘石旁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路过的人们觉得奇怪,便把孩子抱回家养大成人。孩子长大后为当地的安定和发展做了很多好事,当他百年之后,当地人修建了土主庙来纪念他,因为他爱看花灯表演,当地人就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举行灯会。所以,雨露传统的正月初八灯会又叫“土主诞辰庆典传统灯会”。
每年举行灯会的雨露土主大庙是一处具有白族风格的建筑群,有正殿、中殿、前殿、厢房,还建有戏台,并塑有大量的泥人、泥马,画有各种彩像。
大门上有“保世滋藩”“灵佑方里”的匾额,大门两边的对联写着:“忠于国,孝于亲,信于朋友,见吾不拜又何妨;买人田,骗人钱,淫人妻女,任你烧香也无益。”可以看出土主庙颂扬“惩恶扬善”的精神。正殿土主像前,还设有签筒,装有上、中、下三种 “神签”若干支,庙内藏有签书,供求签者卜问吉凶祸福。凡家中有灾难或外出远走,就要到庙里杀鸡、宰羊供奉,摇签求问:是否能顺利平安。
每年正月初八这天,雨露乡的人们穿着节日服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雨露土主庙里,观赏当地白族人民演唱的传统古装灯戏,赶会者多达万人。所以,土主庙既是白族群众求神祭祀的主要场所,又是南华各族人民看灯戏饱眼福的好地方。
白族正月灯会独具特色
据何桂康介绍,在土主诞辰庆典中形成了罗文、果乐、力戈和雨露4个灯班,而且延续近300多年的历史,成为当地白族传统民俗传承的重要部分。正月初一到初七的晚上,四个灯班会在各自的祠堂唱灯,到了正月初八,灯班的活动会开展一整天。
正月初八这一天,天刚朦朦亮,人们就起床收拾打扮。每家的妇女会围着村子用松针撒出一条路来,同时每家都会在自家门前放鞭炮,寓意迎接灯班。紧接着,灯班的人会抬着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围着村子绕一圈,预示着风调雨顺。然后大家集中到祠堂唱上一小段,唱了这一段后四个灯班都会走小路赶到雨露街举行灯会,进行唱灯。
雨露的灯会的演出阵容中,没有女性参与,戏里的女性角色都由男人装扮,用假嗓说唱。灯班服装布料颜色以黑、红、白、黄为主,式样多半是大面襟和大袖口衣,有的化妆成土主和山神老爷出场,头戴乌纱帽,画着花脸谱;有的身穿胸前钉有“亲兵”、“护兵”字样的圆形黄布片。
灯班剧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演唱的花灯剧目有《打花鼓》《官老爷巡四方》《师徒补缸》《打酒流》等,花灯剧目用白族语言说唱,反映的内容大多是婚姻、生活习俗等,还有挥舞偃月刀、甩链夹棒等械斗场面。
举行灯会时,整个土主庙院周围,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年年如此。清朝著名军旅作家黄大琮留下一首描写雨露白话灯会盛况的诗:“不知土主是何神,雨露村头岁祀新;笑煞痴狂众男女,会场百戏沸如尘。”
白族灯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光绪《镇南州志略》记载:“土主会,每年正月初八,南界雨露村建土主会,杂陈百戏,商货云集,士女往观。”灯会上,来自附近祥云、楚雄、姚安县的一部份“货郎”会在那里摆摊设点,因此,雨露灯会成为了南华县白族及其他各民族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和商业贸易的盛大集会。
随着白族灯会的声名远扬,雨露乡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雨露集镇。集镇里有客运汽车站、集贸市场和赶集大道,很多白族群众在集镇街道边做起各种买卖。
正月初八这一天,附近十里八乡的群众、各地客商就早早地来到雨露乡集镇,街道两侧是清一色的商业摊点,摆满了各类水果、时鲜蔬菜、铁木农具、活畜家禽等,卖凉米线、凉豆粉等特色小吃的人也不少。集市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热闹的景象。今年的正月初八,你想去吗? 文/李银娟 图/者美春 起红梅(来源:楚雄微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