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著名的古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在对西北用兵频繁的古代,许多文人随军前往了和中原、江南千差万别的凉州,并在那里创作了不少传世名篇。然而,今天的我们已经很少能够听说这个地名了,似乎它已经消失了一般。
那么,古代的凉州在什么地方,和今天相比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才会导致籍籍无名的呢?
如今,我们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仍然能找到"凉州"的名字,不过,它已经只是甘肃省武威市下辖的一个区了。正如扬州古代下辖淮南、江东、岭南等地,而今天只是江苏省一个地级市一样,凉州在古代也远远不止这点地方。从商、周直到秦朝这段时期,华夏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中原一带,后来的凉州当时基本是处于游牧民族的控制之下。
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开始向西北扩张,据《汉书》记载,元封五年(106)时,武帝"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也就是说,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将天下由最开始的九州扩展为了十三个刺史部,并将原来的雍州改称为了凉州,用以统辖西北部新占领的土地,防备匈奴的袭击,维护河西走廊的安定。
至于"凉州"之名的由来,《晋书》解释道:"汉改周之雍州为凉州,盖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这看上去似乎有些随意。总之,当时的凉州刺史部管辖着陇西、金城、天水、安定、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八郡,地位十分重要。进入东汉,光武帝对行政区划进行了改革,而其中一个比较大的改动便是取消雍州,将归属其中的北地郡移交给凉州治理。后来,汉明帝还在凉州设置了汉阳郡。因为凉州下辖十郡,还对张掖、居延的属国享有管辖权,所以人们便称之为"十二郡国"。
东汉末年,朝廷曾经"省州并郡,复禹贡之九州",这时,凉州被短暂解体,来成全复设雍州的需求。曹丕建立曹魏后,恢复了凉州的行政地位,但其辖下已经只剩下七个郡了。西晋末年,凉州刺史张轨趁着八王之乱的机会在凉州建立了割据政权,史称"前凉",进入东晋,前秦名将吕光又割据凉州,建立了"后凉"。此后,趁着东晋衰微、北方大乱而在凉州发家的还有北凉、南凉两个政权,隋朝末年,凉州又兴起了一个大凉政权。因此,人们也称呼凉州为"五凉古都"。
唐朝建立后,太祖李渊将大凉政权消灭,在西北设置了凉州总管府,后改称凉州都督府。因为唐朝时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流非常繁荣,凉州在当时得以高速发展,一度还成为了仅次于扬州和洛阳的唐朝经济中心。凉州不但充满异域风情,还盛产葡萄、蜜瓜、骏马等中原比较稀少的特产,这也引得许多人慕名前去,俨然将其视为了旅游胜地。
不过,凉州的繁荣随着唐朝灭亡,天下进入乱世而烟消云散,直到西夏将其纳入统治,它才算是勉强回归了安宁。进入元朝,凉州被分封给了西凉王阔端,开庆四年(1247),他邀请吐蕃高僧到自己的辖地见面,将西藏正式归入了我国版图,史称"凉州会盟"。明朝时,朱元璋以甘州卫、庄浪卫,以及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管辖当年凉州的土地,此后的凉州就逐渐失去了正式行政单位的身份,成了人们的习称。
清朝时,朝廷虽然设置了凉州卫、凉州府,但其统治范围已经大大缩水,只能管辖很少的土地了。清朝之后,凉州先是退出历史舞台,又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区的身份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从一个下辖十二郡国的大州到范围十分有限的区,凉州的变化称得上是天翻地覆。古代的凉州曾经是一片很大的区域,但如今只是武威市的一隅,这样的落差当然会导致知名度大幅降低。另外,凉州作为一个历史地名,如今已经被甘肃等名称代替,所以人们提到它的次数自然也就不会很多了。
和凉州类似的其实还有荆州,在汉朝时,荆州包含了今湖南、湖北、广西等地的大片土地,是诸葛亮口中"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晋朝的石崇仅靠当荆州刺史时对来往客商进行劫掠,就有了富可敌国的身家。然而到了今日,荆州不过是湖北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其知名度也是迅速下降,很少被外地人提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