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佳

青春期一定要看的散文(青春有梦书相伴)(1)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书是我不可或缺的亲密伙伴,亦可称作是我的良师。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之前,我并不喜读书。每每打开书本时,只觉得那如蝌蚪般大小的铅字,仿佛有种魔力,看了总让人头晕,使人发昏。直到某天,母亲因临时有事,将我寄放在路边的图书室,由于等待时太过无聊,我随手翻开了一本名叫《大白鲨历险记》的书,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我,书中的精彩情节,使我忘却了一切,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直到母亲匆匆来接我时,才发现已经到了黄昏。自那次起,我仿佛打开了某种开关,一向爱动的我,也能几个小时动也不动地看一本书。周围人都说,我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

大学时,由于自小培养的热爱,我选择了中文系。在中文老师的指导下,我从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到了卡夫卡的《城堡》;从老舍的《茶馆》读到了莫言的《红高粱》;从萧红的《呼兰河传》读到了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对于文学有了更为系统的学习。如果说梦是沙漠中的绿洲,那么书籍就是成就绿洲的涓涓细流;如果说梦是一粒小小的种子,那么书籍就是滋养种子的肥沃土壤。大学四年,书籍启迪着我的智慧,荡涤着我的头脑。那时候,只需要穿越一个小小池塘就能够到达的图书馆,就是我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我以为美好的日子能够这样一直延续,直到毕业那年,我差点将我的此生挚爱全部锁入高阁,与他们不复相见。

毕业那年,我也如数以万计的普通大学生那样,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找工作大军。由学校这座象牙塔正式迈入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眼看高中时选择其他专业的同学,都陆续找到了令自己心仪的工作;同专业的同学,不是选择考研就是出国;而我,哪怕学习成绩还算优异,找工作时依旧四处碰壁……高中报考时,老师的那句“选择文学就业路子窄”,也直面迫近了我的生活,也让我明白,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面包。

临近毕业的那个寒假,正赶上过年,我回到了家。看着曾经以我为荣的父母,在面对亲朋好友询问时露出的窘态。瞬间一种愧疚与自责占满了我,满腔的羞愧不知如何发泄,我只好独自回到房间,紧锁住房门,不想再与外面的世界有任何联系。看着房间里被精心打理过、排列整齐的书架,它们好似在高傲地看着我,嘲笑我,诉说着我与它们之间的鸿沟。愤怒使我双手间突生出一种力气,狠狠地上前推到了它们,看着满地凌乱的书架,只觉得心中也生出了一种畅快,好像自己亲手打碎了一个愚蠢且遥不可及的梦似的解脱。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声音逐渐安静下来,轻柔的敲门声也在我的房间门口响起,我知道是母亲!挣扎了许久,我给母亲开了门,“对不起”三个字脱口而出。母亲看着散落满地的书,没有出声,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后背,“女儿,读书是你从小就热爱的事情,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轻言放弃。”母亲轻易地就击中了我的心事,我如遇雷击般怔在了原地。难道我就要这样放弃我的热爱吗?

母亲默默走出了房间,只留下我面对满地的狼藉。书堆之中,一本本曾经被我捧在手心上的珍宝,仿佛被霜打过的茄子般倒挂着,散落着,仿佛在控诉着我的冷酷与无情。我突然被母亲的话所惊醒。是啊!这些书籍从未对我冷眼旁观,相反,它们在我的青春岁月里,一直陪伴我,温暖我,鼓舞我。在漫长的时光里,它们早已进入了我的血肉,与我融为一体。它们将会是我一生的挚爱!

如今,我早已踏入了工作岗位。书籍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工作闲暇之余,品一盏香茗,读一本好书,不亦爽哉?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