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1)

一、清明节/节气:清明

清明节的时间在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并且这一天是中国24节气之一,是唯一一个由节气变成的节日。从这一天起,气温开始升高,降雨量开始增多,是春耕春播的重要时节。

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祖扫墓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2)

二、清明节的故事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3)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清明取代了寒食节。拜戒子推的习俗也变成了清明扫墓的习俗了。介子推宁死不屈的气节让人感叹。现在纪念形多种多样,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该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还有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宁奋斗牺牲的烈士们,感恩之心常在。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4)

三: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是扫墓。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前往他们的家族墓地进行拜祭,他们会铲除墓地周围的杂草,擦拭墓碑,以及用鲜花装饰墓碑,然后放置贡品和烧纸钱。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5)

.春游、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6)

3.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清明节放风筝的特别之处,是当风筝被放飞到高空时,人们会将风筝线剪断,让它自由飞翔,据说这样可以带来好运和消除疾病。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7)

4.插柳:

因为介子推死的时候抱着一颗柳树,所以柳树被认为拥有一种可以对抗邪恶的神奇力量。清明时节,人们会将柳枝挂在门前,或拿柳枝进行扫墓。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8)

5.荡秋千:

明朝期间,荡秋千是清明节的一个指定的娱乐活动。根据明朝的史册记载,清明节也被称为秋千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9)

6.玩蹴鞠:

这是一项古老的中国足球运动。蹴的意思是踢,鞠是一种足球,里面充满了羽毛。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类似于足球。这是节日期间最喜欢的运动。据说蹴鞠是由黄帝创造的。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10)

7.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11)

8.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四:清明节传统食物:

1.青团: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12)

2.馓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食。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13)

3.薄饼:福建省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饼里通常会加上海苔、蛋卷、蔬菜、辣酱等让其口感更好。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14)

4.芥菜饭:在福建省东部的许多地方,人们通常在清明节用芥菜米饭,以预防疥疮和其他皮肤病。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15)

五:清明节相关的诗词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16)

2:清明 王禹偁 〔宋代〕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3:清明 黄庭坚 〔宋代〕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4.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高启 〔明代〕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译文: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

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有几家的坟上会有子孙来扫墓呢?

5.清明即事 孟浩然 〔唐代〕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文: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

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

独坐空堂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6.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清明节的来历风俗古诗(和孩子一起了解清明节的习俗)(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