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榜
01
“孤勇者”旺旺
旺旺集团二公子蔡旺家因在其社交账号上发表耿直的爱国发言而走红,有关旺旺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并迅速冲上热搜。大家纷纷涌入旺旺旗下多个直播间留言互动,激情下单,扬言要把旺旺家的库存全部清空。旺旺集团也因此成为继鸿星尔克、白象食品等企业之后,又一家因爱国而走红的老牌企业。
不过光靠一时的真性情不足以说服客户,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致性。旺旺的一致性体现在爱国言行的前后一致,以及营销风格和用户习惯一致。
从这两年鸿星尔克、白象的出圈上也可以看出,社会越来越呼唤企业去彰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大众也更愿意支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心企业。旺旺的一夜爆红,再次说明了实诚做人、踏实做事的民族企业,终究会被消费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才是企业最好的广告。
老牌国货不需要神话,需要紧跟时代的变化,换一个姿势和消费者沟通,更好地接受消费者反馈,从而迭代产品。
02
喜茶推出喜宴服务
在七夕当天,喜茶联合杭州、青岛、广州、武汉的民政局举办了一场“七夕节送喜”活动,并正式推出喜宴服务。
喜茶巧妙地将“喜茶”与“喜事”联系到一起,摆脱行业局限,进军婚庆市场。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喜上加喜。在赋予品牌美好寓意的同时,喜茶也将品牌与结婚等“喜文化”绑定,制造强关联性,久而久之也能为品牌延伸“喜事”的意义。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或许会因为“讨个喜庆”而选择喜茶。
面对行业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的当下,茶饮企业想要单靠产品突围显然不易。喜茶凭借敏锐的感知力,洞察到喜宴领域,从而布局了婚庆业务,一方面给品牌增设多个服务场景,提升产品销售量;另一方面也为茶饮行业注入新鲜元素,开辟新的市场领域。
可见,品牌名不仅是一个简单符号,还可以衍生出多层次的含义,企业应不断创造和消费者建立情感对话的沟通点,为产品拓展空间,催生全新的内容厚度和营销契机。
03
农夫山泉死磕“农夫三拳”
对农夫山泉来说,农夫三拳不光有点疼,还有点不好办。
在接连数次被驳回后,农夫山泉申请注册的“农夫三拳”商标又双叒叕遭到驳回!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申请注册的“农夫三拳”商标,流程状态变更为驳回通知发文,国际分类为啤酒饮料。
农夫三拳既不是农夫山泉旗下产品,也不是网络热门梗,为何农夫山泉执着于拿下这枚商标?因为,注册农夫三拳,除了要围堵公司及个人继续申请注册“农夫三拳”商标外,还要想办法阻止“农夫三拳”这一商标攀附“农夫山泉”知名度,也许这正是农夫山泉公司要花时间去“啃”这件商标的原因。
对于农夫山泉屡败屡战的行为,有网友表示,“这是谐音梗的魅力”“好家伙,从有点甜变成了有点疼”,也有网友调侃要真想利用谐音梗创子品牌,大可使用“农夫三泉”这样清新淡雅的名字,怎么偏偏是“农夫三拳”?
虽然农夫山泉注册农夫三拳屡屡碰壁,但此举引发网友热议,在无形之中也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的品牌记忆。
04
酸菜鱼咖啡,喝过吗?
前有郭德纲相声“喝着咖啡就大蒜,秋水共长天一色”,后有酸菜鱼品牌“拎起拿铁倒过酸菜,脑洞太二也是绝”。
8月25日,太二酸菜鱼(以下简称“太二”)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8月26日至9月8日,太二酸菜咖啡“原汁酸菜拿铁”全国上新,并在海报标注“这次不愚人”字样。这酸甜苦爽的滋味,听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跨界做咖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从早先的万达、同仁堂、中石油,到近期李宁、华为申请注册咖啡商标,本就火热的咖啡行业似乎总不缺新柴。玩家都希望通过咖啡吸引新的消费者,但是效果似乎都一般。
这次酸菜鱼加咖啡的搭配,如果在没有预热的情况下突然推出,或许也会出现比较多的负面评论。但是,太二因其离谱的属性,以及此前曾利用愚人节泄漏一些风声,可以说是做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太二提前预热不仅能直接了解消费者对这些创新咖啡的看法,还能勾起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好奇心。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在大家讨论热度减退,但是还会有所期待的时间里,太二突然推出了真正的产品,恰到好处地刺激着消费者前往尝试。
05
五芳斋×五菱上演“登月之旅”
五芳斋和五菱在中秋来临之前,开展了全方位跨界合作。两者携手打造联名中秋礼盒、合拍中秋创意大片、开放线下登月快闪店、联合直播宠粉等。
五菱与五芳斋的此次跨界合作,以月为媒,传递月圆人团圆的节日祝福。比如推出的宏光 MINIEV 追月、逐光中秋月饼礼盒,在设计上融入宏光 MINIEV 元素,其中宏光 MINIEV 追月礼盒外壳采用竹浆和甘蔗渣制成,可自然降解(约 6 个月),展现环保理念。
在本次跨界联动中,五菱再次印证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不是一句空谈,而老字号五芳斋同样解锁了全新跨界姿势,探索与消费者沟通上的无限可能。
联名营销带来的不仅仅是流量宣传,更是与其他品牌合作增加密切关联的一种方式。五菱和五芳斋的跨界,是一场调性和形象上的互补和延伸,在深化品牌年轻、活力形象的同时,充分收割中秋节点下的用户注意力。
黑 榜
01
名创优品能否撕下“伪日系”标签?
名创优品西班牙Instagram账号发布了一则“公主系列公仔盲盒”帖文,其中,中国旗袍公仔被错误地翻译为“日本艺伎”。在这一帖文的评论中,不少外国网友指出了错误:“艺伎不是这么打扮的,这些衣服是中国文化的典型。” 但名创优品该账号却只回复微笑的表情。随后,此事迅速发酵,引来大量关注,名创优品更多自我标榜为日本品牌的“黑历史”也被网友扒出。
8月9日,名创优品就西班牙社交媒体账号误将身着中国旗袍的玩偶称为日本艺伎而道歉。8月18日,名创优品再度发布道歉声明,表示对品牌过往用“日本设计师品牌”进行营销的行为表示惭愧和自责,并允诺将在2023年3月31日前对海外店铺完成去日化整改。
从红底白字的招牌,到包含英文、日文店名的标志性Logo,再到店面装修布局和商品陈列,名创优品一直主打日系简约风格,迎合了过去日韩流行的消费潮流。作为一家“10元连锁店”,日式品牌元素曾是名创优品起家的关键。
但随着新世代中国消费者的身份认同不断提升,国潮文化迅速崛起,更具民族自豪感的年轻消费者对于依靠蹭热度占领市场的“伪日系”品牌容忍度更低。
02
200元一杯的茶颜悦色,你想喝吗?
8月18日,茶颜悦色南京新店还没开门,店铺外就已排起长队,随后开业半小时就因客流量过大而暂停营业。同时,网上也出现了茶颜悦色新店开业“雇人排队”“请黄牛代购炒作”等质疑声。有网友表示,现场“凌晨四点就开始排队,黄牛价炒到200元一杯了,店里现在限量一人只能点两杯。”至中午时分,现场平均排队时长约需5小时。
8月19日,茶颜悦色回应称:“我们新品牌初来乍到,大家由此猜测雇人排队、请代购炒作也属常情,不求大家完全相信我们的清白、毕竟时间才是让我们互相了解和理解的良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排队=营销炒作’仿佛是个不可逆的命题。尊重理解这些过往印象,尽全力输出好的产品和服务。”
一杯奶茶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人民网发文评论称,奶茶只是一种饮品,不要过度“神化”。品牌的推广铺天盖地、社交媒体的诱导无孔不入,消费者想不掏钱确实很难。只是一杯奶茶代购费200元,还有黄牛代买,怎么看都有些过了。
网红品牌火爆的盛况,与其说是产品的成功,不如说是一场场流量的盛宴,品牌方、营销号、黄牛们各取所需。网红品牌们应该多在产品质量、品类创新、体验服务上下功夫,而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性。
03
君乐宝悦鲜活就“辱女”风波致歉
悦鲜活牛奶的一则广告引发争议。该广告采用了“全网钓小鲜女”“专钓鲜女”等用词,被部分网友和消费者质疑不尊重女性。有不少网友表示:“好的,避雷了”“你不想赚钱了直说”“你可以发完再删,我也可以从此以后不再喝”“没有金刚钻还是少玩梗”……
对于争议广告,悦鲜活微博发表道歉声明:“已删除相关内容,严肃处理账号运营和审核人员,并深刻反思、引以为戒,坚决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事实上,类似的广告明明已经屡次引发争议,并被激烈批评,但却依然层出不穷。这不排除部分品牌觉得“黑红也是红”,通过故意营造噱头,以寻求短期关注的可能。
女性话题不是可以拿来肆意玩梗的流量利器,女性是受法律保护的消费者,而不是品牌吸引眼球的消费品。无数次的教训已经证明,靠这种旁门左道博出位是行不通的。产品要想卖得好,品质是根本,积极健康的营销观念是助力,用冒犯当卖点,把侮辱当创意,消费者最终必然用脚投票。
04
白象被曝“蚂蚁满面”惹争议
8月3日,“白象方便面被曝面饼上满是蚂蚁”的话题冲上热搜。据悉,有消费者投诉称其购买的白象方便面面饼有蚂蚁。多轮沟通后,消费者称目前事情已解决,白象已按照食安法赔付1000元。
对此,白象于8月4日凌晨发布声明称:“此事绝非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品质问题。对于捏造散布不实信息、误导公众、毁损本公司声誉的,白象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常情况下,食品遭受投诉,生产企业势必会因此受到质疑。与以往不同的是,虽然白象方便面上被曝出现蚂蚁,不少网友仍坚定地选择力挺白象。白象方便面火爆出圈的时候,白象曾提醒消费者不要“野性消费”。面对此次风波,大家也不妨多一些理性思维。食品安全重于天,不应该用情绪替代思考,遮蔽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白象也要积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能容忍别有用心者抹黑。
05
共享充电宝价格疯涨
“共享充电宝用不起”的话题引发热议。不知不觉间,共享充电宝的起租价已从每小时1元涨到了4元,24小时的封顶价甚至达到40元!一时间共享充电宝似乎成了新的“消费刺客”。
为抢占市场,共享充电宝各平台前期跑马圈地,投入成本大。在扩张到一定阶段后,因急于摆脱成本高、赢利难的状况,故而频繁涨价。
经过多轮共享经济模式的教育,消费者对于烧钱补贴的商业模式已经有了一定心理预期。企业习惯于前期以低价打开市场,而当大多数玩家无奈退场后,“剩者为王”,再共同涨价收割。在这种套路下,消费者往往会在前期抱着“薅羊毛”的心态使用。至于涨价过后到底能留下多少用户,极为考验企业后续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和长效机制。
事实上,涨价套路,是企业赢利模式单一和资本追逐赢利所带来的必然后果。但涨价并非一劳永逸的事,企业只有做好精细化管理、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才能让消费者持续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