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学生时代读到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总是心潮澎湃。想当年诗人登高一望,多少兴亡旧事,皆如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又浩荡而去,不由得对这个文人墨客登高兴叹的京口北固楼异常向往。

不过几十年以后我才有幸登临北固山,兴奋之中也有些诧异,原来这座文明千古的北固山仅仅是一座海拔53米的小山丘,与我心目中泰山一样高大的形象有些差距。但是凭栏远眺确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不远处润扬大桥长虹卧波,瓜州古渡云水苍茫,眼底舟船往来穿梭,长江浩浩汤汤在烟雨弥漫之中无语东流.....

为什么这个仅仅几十米的小山竟然有无数迁客骚人喜欢吟咏它呢?可以先从老街提到的辛弃疾说起。

一、辛弃疾为什么要望神州?《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望神州

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曾经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老街专门写过文章:《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封狼居胥的三重含义》.

这首词依然提到了孙仲谋,但是比起《南乡子》来更加明确的提到:英雄无觅。再也找不到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了。这个暗喻有点危险,我想辛弃疾不是嘲讽皇帝的无能吧?从结尾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自荐来看,应该更多地是讽刺朝廷中把持政权的这帮人的无能。

另外,辛弃疾还提到了另一个英雄人物,刘裕。刘裕小名寄奴,当年北伐大胜,甚至一度收复了长安。词中赞扬道: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两个人物都是皇帝,不知到南宋宁宗赵扩看到这首词当时会怎么联想?总之辛弃疾不久就被谏官攻击,降为朝散大夫调离镇江,之后又有调遣但是都被辛弃疾推辞不就,开禧三年(1207年)秋,辛弃疾已病重离开人世,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三次北伐惨败的事情。从南宋开禧二年的结果来看,确实被辛弃疾说中,在没有充分准备、没有将帅之才的情况下,宋宁宗的北伐惨败。开禧三年,主政的韩侂胄被礼部侍郎史弥远和杨皇后设计杀掉,传首金国求和。

小小的北固亭因辛弃疾的两首词更加名传天下,不过就像两首中的典故一样,北固山在辛弃疾以前就已经很有名了。

辛弃疾隐居上饶的时间(55米高的小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1)

三、关于京口北固山的名作

1、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

唐朝初盛唐时期的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唐朝五律的名作,被无数的唐诗选本选入,唐诗三百首中也有这首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首诗有句有篇很难得,更难得的是一首诗有两联警句。第二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出句恢弘阔大,对句被王夫之赞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令人叹服,《河岳英灵集》说唐朝宰相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这一联讲的是诗序的更替,虽然是残夜和旧年,但是诗人偏偏用新气象“海日”和“江春”带出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诗的结尾处透露有淡淡的乡愁,但是整首诗气象盛大,格调极高,因此说这首是有句有篇。

辛弃疾隐居上饶的时间(55米高的小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2)

2、苏轼《蝶恋花·雨後春容清更丽》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37岁的苏轼从杭州任通判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北上经过润州京口时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书信询问归期,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腊月,苏轼受命赴常州、润州、苏州等地赈灾救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苏轼在润州京口(今江苏镇江)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书信询问归期,苏轼作了这首词以解其思乡之情。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碧琼梳比喻三面环水,青螺髻比喻青翠的北固山。晚唐皮日休有诗云:众岫点巨浸,四方接圆穹。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苏轼在这一年秋天被派往了密州(山东诸城),三年后调往了徐州,然后又遭遇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宦海沉浮,真个难成归计。

辛弃疾隐居上饶的时间(55米高的小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3)

结束语

从苏轼、王湾等人的作品来看,北固山仅仅是诗中普通的景色,主题都是思乡。而辛弃疾不同,两首辛词都是登高临远抚今怀古, 通篇都是感时忧世的报国之心。北固山在京口长江沿岸古渡旁边,无论是东西往来,还是北上南下,都是交通要冲。这里是南北割据时孙权、祖逖、刘裕、萧衍北望神州的地方,也是天下一统时期李白、王昌龄、王湾、王安石、苏轼等人羁旅感怀之所。

老街前些年在登临北固山时,也写过几首小诗以记此行:

《过镇江•登北固山》 @老街味道

形胜江南地,风光北固楼。长桥出烟雨,远渚卧洪流。

客子竟何叹,英雄曾旧游。西津有古渡,明日向瓜洲。

《念奴娇 京口北固山多景楼》@老街味道

江山千古,问凭临多少,英雄骚客?北界南疆遗铁瓮,角鼓兵戈无迹。祖逖横舟,孙刘携手,曾负垂天翼。浮岚摇翠,倚楼钟磬历历。

吟得风正帆悬,潮平岸阔,更想桓伊笛。白鹭落霞催晚照,剩有沧流凝碧。远岫参差,一桥飞渡,何处无生国。往来如梦,不知今夕何夕。

可惜老街在镇江时间过于匆忙,下次有机会多呆几天。还有西津古渡没有去看看,送辛渐的芙蓉楼旧址不知还有没有?不知道对岸瓜洲的水边公园有没有开放?

既然提到了芙蓉楼,就用王昌龄的这首绝句来结束吧。《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老街味道

唐诗中最常见的10个典故 都能说上来的才是真喜爱诗词

这里有没有你最喜欢的吟雨诗词 你能自己写一首吗?

为唐朝诗人排座次 你会怎么排前十名?这十位你认可吗?

春花秋月何时了 不同时期虞美人风格各异 填词时要注意什么?

唐诗宋词里的名胜您去过几处 创作吟咏古迹的诗词要注意这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