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个“金句王”,给中华成语宝库贡献了足足几十条记录。

刘秀评价手下大将王霸,是“疾风知劲草”;

与大将军吴汉对话,留下了“差强人意”、“敝帚自珍”的成语;

评论西北军阀隗嚣和四川军阀公孙述,是“置之度外”、“旗鼓相当”、“得陇望蜀”等等成语的出处;

评价征西大将军冯异,留下了“披荆斩棘”、“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教育皇太子,留下了“乐此不疲”;

说窦融“举足轻重”,王常“心如金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1)

影视作品中的耿弇形象

其中,有一句中国人十分熟悉的励志口号,“有志者事竟成”,是刘秀用来赞誉青年将领耿弇的。“弇”,音同掩,意为遮掩、覆盖。此人名字生僻,名声在今天听来,似乎也并不太响亮,但其战绩却绝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战神”级的人物。

史载,耿弇一生“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当然了,据后人考证,这里的“屠”,不是血腥残杀,而是攻破的意思。你想,这乱世之下,人口就是兵源和财源,就算耿弇舍得,皇帝刘秀也舍不得吗。但很明显,这样的战绩,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百战百胜的“战神”吗。

那耿弇为啥不太出名?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2)

威灵顿公爵

咱们吃瓜群众的心理,总是更倾向于那些悲情英雄。就像有个叫阿瑟·韦尔斯利的英国人,好不容易在滑铁卢打败了拿破仑大帝,但拿破仑名垂千古,韦尔斯利却只留下了他的封号“威灵顿公爵”,本名反而鲜有人知。耿弇一生仕途平稳,圣眷有加,功成名就,不是啥赚眼泪的悲情英雄,自然挣不到那老大的名气了。

这就奇怪了?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功高卓著的大将,尤其是这类“战神”级人物,结局往往都不美妙,随便翻翻书,像是白起、韩信、周亚夫、岳飞、蓝玉等等,最后都被害致死,成了“悲情英雄”;像是孙子、卫青、郭子仪、韩世忠等等,后期全靠明哲保身、退隐江湖,这才混了个善终。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3)

杭州岳庙

然而耿弇非但安享天年,身后耿氏一族还兴旺发达,成为东汉王朝的名将世家,据不完全统计,满门上下,总共出了大将军两人,将军九人,三人做了皇帝女婿,十九人封(袭)侯,至于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级官员(俸禄数,类似今天的省部级领导),不下一百多人。

那么,耿弇是怎么做到的呢?

耿弇其实并非生在一个武将世家,祖上算是个官宦之家,曾当过二千石级的官员。耿弇之父耿况是明经科出身,从郎官开始一步步做起,后升任今天河北北部的上谷郡太守。

汉代的官员选拔,主要采用察举制。从汉文帝下诏,要求各地方举贤良方正开始,到汉武帝大规模的举孝廉,察举制正式确立,至隋唐逐渐为科举制所取代,中间施行了七百多年。察举制也分科目,不仅要求思想品德,如孝廉、光禄四行(质朴、敦厚、逊让、节俭等四种品行),也要求有不同的才艺,如明经、明法、明阴阳灾异等等。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明经科所谓的“经”,就是指儒家经典,明经科也成为广大儒生步入仕途的正统通道。汉代的许多名臣,如孔子第十二代孙孔安国、著名学者兼政治家贡禹等,都是明经科出身。耿况能从明经科考中郎官,也就是皇帝的侍从,然后一步步成为地方大员,可见耿氏一族原本是典型的汉代经学之家。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4)

汉军威仪

后来成为赫赫武将的耿弇,少时也很上进好学,有望继承家学,不过造化弄人,他经常看郡都尉在校场训练骑兵,奔马张弓,耳濡目染之间,热血男儿便爱上了这将兵统帅,指点沙场之事。从后来的军政职业生涯来看,耿弇一直是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看来这多读书,对领兵打仗还是很有好处的。

耿弇21岁那年,更始帝攻入长安改朝换代,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此时,考虑到自己毕竟是王莽任命的郡守,还跟王莽的族弟是同学,耿弇之父耿况的心里,就有些打鼓,派耿弇带上厚礼,去长安拜码头,以求在乱世安身立命。

一行人还没出河北,就听说邯郸的王朗自称汉成帝之子,起兵称帝,声势浩大。当局者迷,不知真伪,随行人员就提出,还去什么长安,不如就近在邯郸拜这位“正统”天子。

耿弇从那时起,就是一个明白人,他拔剑而起,训斥道:

他(王朗)不过是一个破败残贼,很快就要沦为阶下囚了。

我要亲自去长安请命,领兵来剿灭他们。

你们这么不识时务,离着灭族就不远了!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5)

耿弇画像

可惜从属们不听,各自逃亡而去。

那么耿弇后来突破重重险阻,去到长安请命了吗?

并没有。

耿弇在途中听说刘秀驻军卢奴县,秒变追星族,长安也不要了,径直就去投奔。

这又是闹哪套?耿弇为什么放着“真皇帝”、“假皇帝”都不要,非要选择投靠“一穷二白”的刘秀去?

因为当时的刘秀,在昆阳一战,亲率数千精骑击溃王莽四十万大军,取得了起义军对抗新朝的决定性胜利,一手拉响了王莽的丧钟,早已名扬天下。对于资深“军迷”耿弇来说,这就是“战神”一般的存在,就如同一个创业青年,有机会得见杰克马、马斯克本尊,自然要不顾一切,痴心追梦而去。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6)

昆阳之战

当然喽,毕竟初来乍到,耿弇只能在刘秀手下的官署做一个小吏。他曾经提出,请上级给他授权,回老家征兵,回来扫灭邯郸伪皇帝王朗,但是刘秀并未采纳。您还真别怨刘秀,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职场新人的口出豪言,换成是你,你会让它成为高层决策吗?换成任正非,也许直接就建议将此人辞退了。

那么刘秀怎么说呢?

当时刘秀听了,也只是笑笑,说:“这小家伙,还真是志向远大”,过后也没当真。不过,初生牛犊的耿弇,也因此引起了刘秀的注意,多次召见耿弇,还热情鼓励他。

当时的河北还是王朗的天下。刘秀空有更始帝授予的节符,基本上还是空头司令,想要避开王朗向北发展,结果出奔到蓟县,不料这里也是王朗势力范围,又面临王朗兵马的追击。下属们商量,既然北边也被王朗控制了,不如往南走,回去算了。

这时耿弇又站了出来,再次豪言道:

现在敌人正从南边杀来,往南走不是正迎着兵锋吗?

只有继续往北。

渔阳太守彭宠是您(刘秀)的老乡,上谷太守则正是家父,两郡能征调的骑兵足有上万人,如此而言,邯郸之敌根本不足为虑。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7)

上谷、渔阳在河北的位置

算起来,这是耿弇第二次向领导献策了,言语中透出满满的志气。原来他根本不是什么“小家伙”,却是上谷太守的儿子!第一次献策时没有明说,也许耿弇从没想过,要借家族背景在刘秀集团谋一席之地。“官二代”隐藏身份,投身创业集团从基层做起,即使在现代社会,也算是个小小的励志故事了。

可如今形势逼人,耿弇不得不挑明身份,提出解决方案了。但众人还是意见不一。刘秀此时终于重新发现了这个小兄弟,力排众议决定北上,指着耿弇对大家说:

是我北道主人也。

至此,耿弇便从大领导的“小迷弟”,一跃而成了创业集团的“北道主”。

可惜的是,随后蓟县城内突发骚乱,刘秀仓促间被迫寻机南行,从属们四散流落。耿弇也被冲散,脱离了组织,下一步,他该怎么办呢?

据史书记载,耿弇辗转回到父亲当政的上谷,带出了二千骑兵和一千步兵——在当时一个偏远郡的人口基数和经济总量来说,这已经是倾囊相授了——又联络了渔阳太守彭宠,两家合兵一处,南下征讨王朗。这正是他二次献策所提出的计划。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8)

影视作品中的更始皇帝刘玄

今人已经不知道,耿弇当年是如何说服作为郡守的父亲,放弃“真命天子”更始帝,转而支持前途未卜的刘秀集团的?

也许,这个话应该反过来说,正是因为父亲的眼光卓著、敢作敢为,才造就了这个胆识不凡的少年英雄耿弇吧?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的认知,才是孩子真正的天花板。

这话放在两千年前,其实同样成立,假如耿况就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守好自家这一亩三分地,不理会“熊孩子”的请求,不愿下血本支持刘秀创业集团,那么耿弇日后所有的故事,就都不会发生了。

至于儿子耿弇的表现,我想应该是远超父亲耿况预期的。

初征疆场,耿弇就显示出超强的战斗力,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斩杀王朗大将、九卿、以及校尉以下军官四百多人,斩首三万多人,拿下了涿郡、中山、河间等各郡共二十二县,终于在广阿县追上了刘秀。

带兵来投和当年单身入伙,肯定大不一样,刘秀封耿弇为偏将军,随同耿弇一行的景丹、寇恂等人,各率所部兵马编排入列,日后也都入选了东汉开国功臣集团云台二十八将。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9)

影视作品中的刘秀形象

随着刘秀剿灭王朗,威震河北,更始帝那边坐不住了,一面封刘秀为王,明升暗降,要他收队回长安,一面派出人马,去往河北各州郡,就要做接收大员,抢夺胜利果实。就在这微妙的当口,有了耿弇在刘秀床前的第三次献策。

当时刘秀已经入住邯郸,下榻在王朗称帝的宫殿中,耿弇来到刘秀的床榻前,屏退旁人,单独向其进言。耿弇从更始朝局的腐败,谈到地方政局的混乱,列举天下分裂的形势,大胆提出结论:“更始之败,已为时不远”,力劝刘秀不要听从更始帝的征调,而应当自立门户,为天下之主。

最后,耿弇旧事重提,愿意再回老家,征召精兵良将,助刘秀成就大事。

仅此一番密谈,足见刘耿二人间君臣关系之亲密,甚至有了一丝兄弟情谊。刘秀能留耿弇单独来自己床边,耿弇也推心置腹,敢于给领导建言这种惊天之事。这算什么?其实就是把自己全族的身家性命都押上了,不成功则成仁!

您还别不信——

前朝楚汉战争期间,谋士蒯通就曾经给韩信建言,劝他脱离刘邦,凭借齐国的地盘而自立,先和刘项三足鼎立,然后争取天下。韩信就是不听,结果蒯通为了避免日后的杀身之祸,只好装疯卖傻扮神汉。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10)

蒯通险些被刘邦烹杀

后来怎么样?还是差一点就叫刘邦给煮了。还好蒯通有一口好舌头,临阵激辩,唤醒了刘邦的“良知”,这才捡了条命。

刘秀毕竟不是韩信,他在关键时刻认识了耿弇的真心,史载:“光武大悦”,就让他与吴汉一道,去征调河北北部幽州十个郡的兵马。

这里至少有两点启示。

  • 第一、所谓会说话,就是懂得选择合适的对象、场合和时机。

在两人关系亲密、场合私密的情况下,耿弇才能就集团重大发展战略的问题侃侃而谈。而这个时机,也刚好是在更始帝咄咄逼人,刘秀态度暧昧,尚未还招的关键时刻。刘秀可能已经下定了决心,从耿弇口中,得到了急需的关键支持,也可能尚在犹豫,因为耿弇的建言,而下了最后的决心。无论如何,从此之后,耿弇都是刘秀的心腹之臣了。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11)

光武帝刘秀

  • 第二、在职场中打拼,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是核心资源,更要将核心资源融入整个组织的发展。

刘秀当年拿着更始帝的空头支票来到河北,上来就被王朗打成了空头司令,现在虽然除掉王朗稳住了局面,但最缺的还是兵力和根据地。

你是桑弘羊那样的理财高手,是董仲舒那样的儒学大师——对不起,穿越回去找汉武帝,你肯定得宠,但到刘秀这儿,还真没有位置。只有耿弇这样的幽州本地实力派,能几次三番回老家拉杆子带队伍,给集团输血,才能在集团内部步步高升。

于是,在北上招兵之前,刘秀也将耿弇从偏将军升任为大将军。

耿弇残暴吗 史上难得好结局的铁血战神(12)

影视作品中的吴汉形象

耿弇和同行的吴汉也都不含糊,分别斩杀了更始帝任命的郡守和州牧,尽行调发幽州兵马归队。耿弇从此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经常率领精锐幽州骑兵作为前锋,屡建战功。

在日后的东汉王朝统一战争中,河北地区成为刘秀的根据地,耿弇和吴汉拉出来的这支队伍,加上陆续收编的当地农民军,成为刘秀集团创业的基本盘。

吴汉和耿弇后来分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第四位,但因为排名第一的邓禹、第三的贾复,后期都改任文职,所以吴耿二人,实际上就是刘秀集团内部,数一数二的武将。这样的地位,在幽州调兵那会儿,其实就奠定了。

眼看事业蒸蒸日上,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秀的一次疏忽,还是造成了后院起火的严重后果。整个集团的事业,差一点夭折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