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在一家学生教辅类图书公司做质检,主编是一位非常喜欢阅读"鸡汤"的中年人,他经常在公司晨会上给大家念网络上的"教育鸡汤文",如"蚌孕珍珠"、"细节决定成败"、"文凭不是最重要的"等。

后来,他被开除了,因为公司效益越来越差,产品被投诉假大空……

两年前,我在一所学校任职,主任是一位非常喜欢向孩子传播教育"鸡汤文"的和蔼叔叔,他总是喜欢给学生们讲诸如"穷养富养论"、"整个美国断电拯救麻雀"、"哈佛凌晨四点半"等等鸡汤故事

后来,他被撤职了,因为家长总是投诉听过他灌输的理念,孩子总是回家和家长闹……

如今,连我五十多岁的母亲都拒绝看"鸡汤文"了,教育她的孙子时逻辑清晰,条理通顺,孩子很听话,成绩很不错。

而此时屏幕前的你,还在读"鸡汤"吗?!

16个最坑娃的育儿方式(这些育儿类的34)(1)

常见的"反智"育儿鸡汤宣扬的错误观点错在哪儿?

本文为各位家长稍作总结,我们日常在推文中常见的鸡汤,有这几种主要类型:①情感类;②民科类;③信仰类;④名人故事类。以下为大家简要举例,说明这些常见的鸡汤究竟为何"反智"和"不可取"。

这类鸡汤文因涉及感情元素,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有的文章能够集合专业的国际心理学家的专业理论,进行实例分析,对家长的育儿历程有一定的帮助。但很多文章却为了博取关注,将上个世纪甚至是欧洲中世纪医学黑暗时期的错误理论拿出来,进行文字包装后,误导家长和老师。

这些情感类鸡汤文乍一眼看上去,有的标明某国心理学家某某某,于某年首创并提出了某项经典的儿童心理学理论,非常具有说服力,当读者去搜索这位心理学家时,却会发现对这类人的介绍非常笼统,信息匮乏,无法明显地判定这位心理学家的理论是否真的有用。

这主要是因为,文章选取的这类其他国家的著名医生、心理学家,多为18世纪至今,而时间过于久远的心理学家的资料并未在我国的网络上有详细的信息检索方式。

当一种新奇的育儿模式兴起时,才会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而后对这些理论的开创者们进行细致的研究,在网络上进行详细的资料补充。

一些时候当人们发现这样的育儿理念是错误的时,家长们却早已轻信了这些理念,并早早付出了实践,这时对孩子心灵上的伤害却已经造成了,再要抚慰孩子内心的创伤为时已晚。

16个最坑娃的育儿方式(这些育儿类的34)(2)

"民科"是近些年来网友对于"民间偏方"和擅长以民间老经验为行动原则的人群的统称,此处采用贬义说法。

"民科类"鸡汤文最大的问题在于,编撰者常用过去的"土办法"、"老办法"和过时的理念作为文章的论点,对当代的亲子情感和教育问题作出解答和指导,其中倡导的一些教育理念或者涉及心理学的措施,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16个最坑娃的育儿方式(这些育儿类的34)(3)

此类鸡汤文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育儿的情感话题引入宗教信仰中,不求解决问题,一味提倡"前世今生论",要求家长"忍",不适合当代的社会大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16个最坑娃的育儿方式(这些育儿类的34)(4)

这类鸡汤文往往会使用名人名言、名人幼时的传奇故事来对孩子进行举例说服教育,对于家长来说,第一感受并不能反思出自己教育上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这种"别人家的孩子"的理论方式让家长更加迁怒于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从而更加严格地要求孩子,或者对孩子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展望,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鸡汤文"最大的"毒性"在于偷换概念地泛泛而谈,或夸大效果,或扭曲事实,或利用信息的不对等欺骗读者,利用"唯结果论"的方式编撰文章,使读者根本获取不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鸡汤文会用非常具有煽动和倾向性的文字对读者进行洗脑式说服,让急病乱投医的家长们深信不疑,迅速地对自家孩子进行实践,或是将不正确的三观输送给孩子。

这对孩子的一生,将是灾难性的误导!

16个最坑娃的育儿方式(这些育儿类的34)(5)

什么是一个家长应具备的正确的思考方式?

家长的阅读方式和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孩子。家长们总是发愁,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阅读不用心,学习时很急躁,这其实与家长自身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而家长的思考方式也在阅读习惯中向孩子传递着家长的价值观念,这一切都在决定着孩子的成长。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冷静分析文章传递出的信息、不盲从不轻信、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并将这样的阅读习惯教给孩子,家长自然不必再过多操心孩子是否容易被骗、容易轻信陌生人、阅读题怎样才能提高分数等等。

优秀的阅读习惯,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独立的思考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逻辑能力,进而帮助孩子轻松应对学习与工作。

16个最坑娃的育儿方式(这些育儿类的34)(6)

"毒鸡汤"辛辣现实、但不适合孩子

读到这里,有的家长或许会想,"鸡汤文"不切合实际,灌输错误观点,那么给孩子讲解时下流行的"毒鸡汤"会不会更好呢?

请注意,这样的观念也是错误的!

所谓近两年流行起来的"毒鸡汤",成年人一眼看过去,会感受到强烈的嘲讽意味。因为"毒鸡汤"的功能,正是用讽刺、揭穿美好假象、轻蔑而严肃的态度来向读者揭示"鸡汤文"的虚假。

"毒鸡汤"所陈述的,是真正的客观现实。

但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毒鸡汤"并不能用于育儿,准确来说,大部分未满20岁的青少年和儿童都不适宜阅读或过多阅读"毒鸡汤"。

所谓的"毒"之中,是以拥有一定社会阅历和成熟心态的成年人视角,来看待那些鼓励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文章,并用苦涩或疲惫的成年人现实世界的经验来反驳那些故事中存在的漏洞。

当一个人用较真的态度来面对"鸡汤故事"的时候,文章就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其中蕴含的任何积极向上的心态,也失去了意义和说服力。

16个最坑娃的育儿方式(这些育儿类的34)(7)

(2) 应该给孩子讲什么?

其实,在孩子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到处都充斥着这样的"鸡汤文"。

它们悄悄潜伏在教科书中,或者是给孩子买来的练习册的阅读题中,又或是藏在作文书里,甚至是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课外阅读杂志中。

只不过相比较网络推文,它们没有那么强烈的煽动性和扭曲的价值指向,通常只是讲了一个"真善美"的故事,让孩子们领悟美好的品德罢了。

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地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全的人格与三观呢?

16个最坑娃的育儿方式(这些育儿类的34)(8)

其实,家长需要做的非常简单。

(1)首先要做的,是请家长自己自觉,尽量少看此类毫无意义的"鸡汤文",不要轻信网络文章推荐的这样那样所谓"科学的育儿理念"。

我们常人对于心理学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很容易轻信网络上标注了"某国著名心理学家"的字眼。

此时只要用百科对人名进行搜索,即可查询到其详细的资料,可以确认文章是否夸大了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或者发布了篡改扭曲事实的言论。

通常来说,学术领域的一位著名人物在网络上搜索不到大量的信息,极有可能是因其年代过于久远,导致其言论过于落后,不适合现代的科学理念,或是因其学术研究在之后被推翻,不再具有学术价值。

16个最坑娃的育儿方式(这些育儿类的34)(9)

(2)当面对孩子自发对所阅读的"鸡汤式"故事疑惑而向家长发问时,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无法做出完美的解答,事实上,你并不需要向孩子解释什么理论,或向孩子描绘真正的现实是什么。

幼儿读物和少儿读物存在的价值,不过是借用动植物或其他可爱的话题,向孩子灌输"真善美",激发孩子内心的善良与纯真。

只需要巧妙地用语言解释这些话题,转化矛盾点,既不用向孩子撒谎,也不要敷衍孩子,只需要向孩子们传递出故事核心想要表达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内容即可。

耐心地与孩子沟通是家长的职责之一,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懂事,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家长是多么的优秀,心中时时刻刻会对爸妈存着尊敬,即使是在青春期敏感阶段,也会降低其叛逆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