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克锋“一座寺庙寄托了一个兴盛家族的美好愿望,历经时代变迁,最终隐入尘烟,但它却嵌入一个村庄的村名中,并流传至今”9月21日,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副秘书长齐庆伟说,这个村庄就是东阿县牛角店镇草寺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个千年古刹的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千年古刹的故事(村名有故事村里一座寺院)

一个千年古刹的故事

本报记者 孙克锋

“一座寺庙寄托了一个兴盛家族的美好愿望,历经时代变迁,最终隐入尘烟,但它却嵌入一个村庄的村名中,并流传至今。”9月21日,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副秘书长齐庆伟说,这个村庄就是东阿县牛角店镇草寺村。

故事要从清朝中期的旗杆刘村说起。村里的张氏家族有钱有势,经风水大师指点,在附近一块高地上建起一座寺庙,名曰鸿丰寺,期待其保佑当地永远风调雨顺,保佑张家世代兴旺。

鸿丰寺占地十余亩(1亩约合666.67平方米),大门朝南,东南和西南角上各有一座钟楼,其中一座钟楼里吊着一口巨大的铸铁钟。寺庙里有前殿、大殿,大殿里供奉着四大天王。寺内还建有一座3层小土楼,土楼的正下方有一眼深井,井上盖着一块石板。当地人将土楼称为“槔”,从“槔”上向井内投小石块,可听到空洞回声。

那口大钟平时不敲,只有遇到黄河发大水等大灾难时才敲。大钟的响声可传出五六公里,乡亲们听到,就带着工具去加固土坝,既保护了寺院,又阻止了水患。

鸿丰寺内立有一块巨大的功德碑,上面刻有出资人的姓名,包括一些有声望的乡绅以及普通百姓,当然张氏家族出资最多。

张家还请来一位很有名气的和尚到鸿丰寺主持日常事务,后来陆续又有其他僧人来到这里。周围村庄许多百姓到寺里烧香拜佛,也有的在这里干一些有报酬的活儿。鸿丰寺人来人往,香火非常旺盛。

鸿丰寺建成几十年后,有一王姓人家从肥城迁来,在寺院后面自建了几间土屋,以耕种寺院的地为生,每季向寺院交纳一定量的粮食。后来又有人来此居住,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当地人称“小王庄”。

清朝后期,战乱不断,许多年轻人被迫从军,土地无人耕种,加上连年天灾,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兴盛了几十年的鸿丰寺也走向衰败,寺里只剩下一两个无处可去的老和尚,偌大的寺院变得死气沉沉。

民国初年,有一位老和尚死在了鸿丰寺内,尸体无人收殓。从此,更无人到鸿丰寺烧香拜佛了。小王庄的村民也纷纷从此地迁走。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几名游僧在鸿丰寺居住过一段时间,也时常会有过路人在寺内借宿。由于鸿丰寺已多年无人打理,院内院外长满了一人高的蒿草,人们便习惯性地将其称为“草寺”,小王庄也改成“草寺村”,这个村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最后在鸿丰寺居住过的一名小和尚小名叫“喇子”,由于生活很苦,饿得骨瘦如柴,后来不知去向。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住进牛角店镇。因“草寺”的地势较高,又有房屋,抗日军民担心日军会把这里当成据点,就拆掉了寺院。

当时还从土楼下的枯井里发现了几个大坛子,人们以为里面装有金银财宝之类的东西,结果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人骨头。人们推测是寺里方丈或主持的骨头,他们去世后,骨头被人装进坛子里,埋在了井下。

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大青蟒的传说。鸿丰寺里曾住着一条数米长的大青蟒,平时盘在大殿上方的梁上,不易被人发现。后来,有人看到大青蟒到河里喝水,吓得大叫。大青蟒受到惊吓,随即腾空而去,再也没有回来。

大青蟒飞走时,尾巴轻轻一扫,把鸿丰寺大殿上方一个檐角的瓦片打掉了。那一天是1912年2月12日,恰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的日子。

大青蟒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人们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向一个朝代告别,未尝不是一种智慧,更包含着深刻的寓意。

,